多元住房供给留住中高端人才

来源:南方日报 2021-02-04 16:00:12

 连月来,佛山南海、顺德、禅城、高明等区域公布了一批共有产权住房房源及申购通道。佛山正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大力发展共有产权性质政策性商品住房。

201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共有产权住房”这样一个新概念,成为一种整合了过去政策性产权住房(包括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自住商品房等)的新住房供给类型。共有产权住房作为租赁与自有、保障与市场的过渡,能在住房政策中发挥许多作用。回顾佛山试点历程,2018年,佛山被列入广东省5个共有产权房政策探索试点城市之一,2020年,《佛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共有产权住房政策探索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公布,符合条件的户籍市民和新市民可以享受最低半价购房。

佛山落实共有产权住房工作,有明显的现实必要性。根据官方数据,截至2020年10月30日,佛山全市新市民登记已超547万人,超过户籍人口将近100万。也就是说,佛山1000万居住人口中,过半为新市民。佛山商品住房价格处于上升通道,房价对于部分外来务工人员而言有一定购买难度,做好住房多渠道供给和保障,是顺应佛山人口增长的需求。同时,伴随广佛全域同城化、佛山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佛山承接广深人才外溢,对中高端人才的吸引力将越来越强,佛山呼唤宜居的居住空间。

共有产权房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个人与政府共同拥有房屋的产权,但使用权归购房人。购房人只需要付出相对较少的资金就可以获得使用权和一定比例的产权。同时,它的售价不会像普通商品住房带有明显市场导向性,价格更低。

从这个角度看,承购人出资比例的划定,就直接决定了购房成本,进而影响住房对人才的吸引力。对比佛山各区房源可以发现,各区比例有不同标准:南海、顺德、三水、高明区均设定原则上个人持不低于50%份额产权,意味着最低可以半价买房,禅城区则明确购买人需持80%份额。

按照禅城房源消息,首期80套共有产权住房,所在楼层为4—9层,销售单价在7460元/平方米到15820元/平方米不等。个人购共有产权住房打八折,对比普通商品房开发商的折扣,八折的吸引力就没那么明显了。当然,各区的差异是结合住房发展实际制定的,禅城区作为传统中心城区,供给紧缺,未来可能更多考虑供应方式多元化。禅城是佛山较早实现商改住的地方,绿岛湖等区域还推出了人才住房等保障房,这些都是中心城区的探索实践。

而为了稳定价格区间,顺德的做法颇具亮点:规定单套销售单价上下浮动比例不超过销售均价10%。就普通商品住房的销售来说,开发商往往根据楼层、朝向,同一盘的房源价格不一,顺德对房源作出价格浮动限定,能有效减少炒作行为。事实上,顺德还是较早尝试限价房的区域,顺德曾在大良建设首批120套经济实用房,并根据不同的楼层和朝向浮动幅度为10%。这类房源的存在,为共有产权房房源筹集打开了想象空间。回看佛山市层面的实施意见,对限价房源也有表述:通过“限房价、竞地价”等方式由房地产开发企业集中建设的,销售价格不得高于住宅用地出让文件的限定销售价格。

除价格外,五区房源的面积、交付标准上也有差异。禅城区首批房源最小面积约为70平方米,最大面积约为118平方米;南海首项目户型约85—130平方米;顺德80—100平方米之间;高明则是面积最小60多平方米,最大约110平方米。除禅城区外,其他区域均明确提出按成品住房装修标准交付。

在申购条件上,顺德区对单身户籍人士做了年龄要求,单身个人应满30周岁,南海则进一步细化户籍要求,佛山市户籍但非南海区户籍的,申购前在本区连续购买社保5年及以上,且申购时前一个月保持参保状态。也就是说,各区在全市政策下有相应的具体细则。

整体来看,发展共有产权住房,为佛山多元保障住房供给打开了新篇章,佛山不仅是共有产权住房试点,也是全国首批12个住宅租赁改革城市之一,租购并举,有利于从多维度做好住房保障。外来人才购买共有产权住房,可享购买商品住房同等落户、入学等公共服务,需要使用住房公积金的,也可按照国家规定向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申请,这将为人才落地安家提供条件。

(作者系广东粤湾数据研究院研究总监)

(责任编辑:)
网站无障碍
多元住房供给留住中高端人才
来源:南方日报2021-02-04 16:00:12
连月来,佛山南海、顺德、禅城、高明等区域公布了一批共有产权住房房源及申购通道。佛山正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大力发展共有产权性质政策性商品住房。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