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首个海岸带生态修复项目完工

来源:南方日报 2021-01-07 12:13:29

南方日报讯 (记者/柳时强 通讯员/穗规资宣)吹着海风、脚踩细沙在海边漫步,成为家住南沙时代南湾的吴女士闲暇之余最喜欢的活动。近日,广州首个海岸带生态修复项目——广州市南沙区虎门大桥(广州段)北侧海岸线整治工程通过竣工验收,原先杂草丛生、垃圾遍地的海岸带蝶变成极具海滩风情的滨海公园,不仅成为周边居民休闲的好去处,也为南沙自贸片区在港、产、城融合方面提供增长空间,助力广州加快建设海洋强市。

蝶变  从杂草丛生、垃圾遍地到水清沙幼、海鸟觅食

吴女士告诉笔者:“紧邻虎门大桥的这段海岸原来杂草丛生、垃圾遍地,人根本走不进去,虽然靠着海边住,但没法享受大海的美,实在可惜。”海岸带是重要的生态资源,广东省自然资源厅于2020年下达省级专项资金用于广州市南沙区虎门大桥(广州段)北侧海岸线整治工程,由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广州市海洋局)组织建设,广州市地质调查院负责具体实施。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有关负责人透露,实施整治工程之前,岸线遭海浪侵蚀严重,形成后退的趋势,且无防浪防灾设施,岸线附近建筑垃圾、生活垃圾、海漂垃圾堆积,对原有红树林生长的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而且岸线后方杂草丛生、卫生条件差,与周边环境不协调。

整治任务于2020年初下达,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会同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市发改、财政、水务及南沙区各职能部门多次召开专题协调会,压缩审批时限,积极协调方案审批、用地、财评等问题,倒排工期、上下一心,历时6个月,完成修复海岸线长度955米,生态环境整治总面积44040平方米。整治工程分为入口展示区、红树林种植区、沙滩修复区、堤前绿地生态修复区4个区域。入口展示区紧邻虎门炮台旧址,这里不仅有观景平台,还设置有虎门销烟与生态保护文化景墙,让人们欣赏风光的同时不忘回顾这段历史,对比今昔,感慨万千。在红树林种植区,选取适合本地生长的白骨壤、秋茄、桐花树等物种,既能抵御海洋灾害对岸基的破坏,又可以净化海水,吸引了大量海鸟及海洋生物到此栖息觅食,实现生态系统多样性。而在沙滩修复区和堤前绿地生态修复区,通过换沙并在其后再绿化,清澈的海水拍打着细沙,一幅海滨公园的景观。

提升  落实生态文明思想,助力南沙打造港、产、城融合的一流湾区

笔者在现场看到,这片近1公里长的海岸带地理位置极佳,背靠南沙区法院,不远处就是黄山鲁森林公园,隔着虎门大桥就是南沙游艇会,与上下横档岛隔海相望。上下横档岛是鸦片战争的发源地,是民族英雄林则徐在此布下“铁索拦江”“金锁铜关”抵御外国侵略军入侵的古战场,至今岛上仍留存着众多古炮台遗址。而前往横档岛的轮渡码头就在新修复的海岸带内,记者近日在现场看到,轮渡码头也在修复当中。

南沙区方面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一轮渡码头此前废弃,随着海岸线修复项目的完工,区里正在推进相关的旅游开发项目,除了码头以外,还将修建沿海栈道、复建炮台遗址等。”在轮渡码头边上,虎门巩固台(炮台名称)遗址景观提升项目正在施工,未来将与上下横档岛连成一片,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重点海湾整治是广州市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的一次有益探索,今年还将进行海鸥岛海岸线生态修复等项目。广州市海岸线总长157.1公里,其中南沙区海岸线长106.7公里,占全市岸线长度的三分之二,南沙区在海岸带开发利用保护方面大有可为。围绕加强陆海统筹,在拓展“发展空间”、优化“生活空间”上下功夫,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黄金海岸带和美丽家园,带动南沙高品质发展。此次重点海湾整治项目全面提升海岸线生态环境质量、美化岸线景观的同时,又极大地提高了当地人居环境幸福感,为粤港澳大湾区海岸线生态修复提供了良好示范,为广州市正在组织编制的全市海岸带生态修复规划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借鉴;促进了南沙海湾区域经济发展和投资兴业,推动海洋文旅建设在南沙落地,助力南沙打造港、产、城融合的一流湾区,助力广州老城市焕发新活力。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广州首个海岸带生态修复项目完工
来源:南方日报2021-01-07 12:13:29
吹着海风、脚踩细沙在海边漫步,成为家住南沙时代南湾的吴女士闲暇之余最喜欢的活动。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