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落户降门槛!城区取消积分限制,县域三市全面放开

来源:齐鲁晚报 2020-12-17 17:52:24

14日,青岛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召开扩大会议,研究审议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将进一步放宽放开外来人口落户限制,放宽学历、技能人才落户条件,在青岛具有居住性质产权住房(含已网签)即可办理落户,同时在城区取消积分落户限制,全面放开县域三市落户,并鼓励举家迁徙和亲属投靠。

进一步放宽放开外来人口落户限制

明确五大类落户途径

青岛市现行的是市政府2018年3月制定发布的《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据了解,青岛市目前户籍迁入政策主要存在三个方面问题:一是人口增速持续放缓,现有政策无法支撑人口数量持续稳定增长;二是购房落户有面积限制,要求拥有城区(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城阳区)90平方米以上、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红岛经济区、即墨区)60平方米以上单套商品住宅才能落户,导致存在有房“落不下”问题;三是落户途径存在盲区,部分有落户意愿人员,因无购房、无亲属投靠、单位无集体户等条件限制无落户途径。

通过本轮户籍制度改革,将进一步放宽放开外来人口落户限制。《意见》明确了五大类落户途径,即人才落户、居住落户、亲属投靠落户、赋权激励落户和稳定就业居住落户。继续放宽中心城区(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大幅放宽城区(城阳区、黄岛区、即墨区)和全面放开县域(胶州市、平度市、莱西市城镇区域)落户政策,实施分区域、分类别、差别化落户政策。

放宽学历、技能人才落户条件

在青具有居住性质产权住房(含已网签)即可办理落户

人才落户方面,将全国其他市(地)级及以上人才工程管理期内人选全部纳入人才落户范围,与持山东惠才卡、青岛市人才服务绿卡人才人员同样不受年龄限制。学历人才方面,取消博士学位人员落户年龄限制;对其他学历人才的学历要求,由现行政策的“具有全日制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的人员”扩大至“具有国家承认的大专学历人员以上学历人员以及技工院校、职业院校毕业生”;同时,放开国内高校、国(境)外留学在校生落户限制,在国内普通高校专科及以上学历层次的在校大学生,在国(境)外高等院校留学的专科及以上学历层次在校大学生,以及国内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高级工班、预备技师班毕业学年在校生都可在青岛市落户。技术技能人才方面,将初级工纳入人才落户范围,取得初级工、中级工职业资格的,取消必须有接收单位限制,在中心城区落户降低缴纳社保年限由2年降低为1年,在城区落户取消社保年限限制。

居住落户方面,取消原有单套商品住宅城区(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城阳区)90平方米以上、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红岛经济区、即墨区)60平方米以上的面积限制,凡在青岛市具有居住性质的合法产权房屋人员(含已办理网签),即可申请本人及配偶、未成年子女落户。

鼓励举家迁徙和亲属投靠

取消城区积分落户限制、放开县域三市落户

亲属投靠落户方面,取消父母投靠子女必须“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的年龄限制。同时,放开集体户投靠落户限制,单位、社区、人才集体户调整为可接纳夫妻投靠、未成年子女投靠父母。

赋权激励落户方面,对经确定的全市“双招双引”重点项目和纳目前,入“未来之星”人才工程支持的高成长性创新创业团队,所属员工可整建制落入单位集体户,予以全程代办服务。

在城区落户(城阳、黄岛、即墨),取消积分落户限制,允许在青岛全市范围内有稳定就业且在城区范围稳定居住(租赁房屋并办理居住证)人员,本人及配偶、未成年子女在稳定居住地城镇社区集体户落户。在县域落户(胶州市、平度市、莱西市城镇区域),放开县域三市落户,取消城镇区域落户限制。保障城镇落户的农村人口合法权益,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等城镇人员入乡返乡就业创业,可在原籍或就业创业地城镇集体户落户。拥有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等基本生活基础的进城落户人员,回原籍实际居住的,允许户口迁回原籍。



(责任编辑:)
网站无障碍
青岛落户降门槛!城区取消积分限制,县域三市全面放开
来源:齐鲁晚报2020-12-17 17:52:24
14日,青岛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召开扩大会议,研究审议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将进一步放宽放开外来人口落户限制,放宽学历、技能人才落户条件,在青岛具有居住性质产权住房(含已网签)即可办理落户,同时在城区取消积分落户限制,全面放开县域三市落户,并鼓励举家迁徙和亲属投靠。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