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变废为景

来源:北京日报 2020-10-22 07:57:39

一汪碧水,倒映着蓝天白云;水中,荷叶田田;水畔,栈道蜿蜒,四周山丘环绕,花儿绽放……

这里是丰台区久敬庄公园,漫步水边的人们很难想象,眼前的美景,竟来自于废弃的渣土瓦砾。

2017年以来,伴随着疏解整治促提升,城市减量发展、城市更新和一系列重点工程建设,本市建筑垃圾产生量激增,2019年达到1.71亿吨。

城市建筑垃圾一度被视为“弃土”,但在业内人士看来,它是“放错了位置的黄金”。近四年来,本市多部门协同共管,为“弃土”寻找正确的位置,积极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再利用。数据显示,自2018年以来,本市已累计生产建筑垃圾再生产品1.1亿吨,其中9000万吨已经应用到城市更新之中。

弃土之上,美景再现。

为水淀景观“打底儿”

“十一”长假,位于南四环大红门桥南的久敬庄公园正式开园,绿荫中,有人漫步;花草旁,有孩子嬉戏;运动场上,有你来我往的竞技……

三年前,这里没有美景,只有“拥挤”。

大红门地区曾经活跃着45家市场,涵盖了服装批发、面辅料批发、窗帘床上用品批发、鞋帽批发、小商品等业态。久敬庄公园的所在地,曾是一个建筑面积7万多平方米,从业人员1100余人的批发市场——正天兴皮草研发中心。

疏解整治促提升过程中,大红门地区拆除19家市场。2017年9月,正天兴皮草研发中心关停,2018年8月拆除。按照规划,正天兴皮草研发中心地块将建设10.41公顷的久敬庄公园,这是规划南苑森林湿地公园的一部分,紧邻南中轴线,是南中轴界面上的门户景观,主题为云林芳歌,分云林浓荫、彩林花溪、缀化草甸3个功能区。公园还计划利用拆除建筑的坑底恢复地块内的历史水系——老丁乾泡子,为逐步恢复南苑历史一河一泉三泡子的水系景观“打底儿”,重现南苑水草丰美的水淀景观。

规划很美,可实施很难。最大的难题就是如何处置市场拆除所产生的大量建筑垃圾。

“当初正天兴由多幢四五层的楼房组成,建筑面积有7.85万平方米,仅地下室就有4层,拆出的建筑垃圾超过19万立方米,如果外运消纳,按照当时的标准仅这一项就需要3800多万元的资金。”丰台区园林绿化局负责久敬庄公园项目的党源说。

经过多方比对,丰台区园林绿化局选择了“建筑垃圾原位处置+就地再生应用”模式对19万立方米建筑垃圾进行资源化处理,经过多级破碎、分筛及除杂工序,建筑垃圾就地“变废为宝”——

筛分出来的土壤,直接回填到拆违挖掘出来的大坑中;

根据施工需求将建筑垃圾破碎成不同规格的骨料,用于园林透水铺装的基层、底基层及找平层;

吸水性较好的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再生级配土与有机土壤用于园林微地形改造;

砖瓦类再生骨料铺设在湖底作为垫层,实现吸水、渗水的同时避免地基因承重和吸水引起的不均匀沉降。

……

“19万立方米建筑垃圾一点儿没浪费,全部自产自消。”党源的声音里透着得意,“处理费用1133万元,不仅节省了财政资金,而且还实现了‘留白增绿’。”

堆叠成山绘美景

驾车行驶在大兴区瀛海镇三太路上,常常会有身处南方小镇的错觉——车窗外,山丘起伏,树木错落,绿草茵茵……

2017年以前,可不是这样——密密麻麻的工业大院和拆违后苫盖着的建筑垃圾“挤”在道路的两侧。三太路附近的瀛海镇安南湿地环保主题公园建设方负责人邓剑拿出一张拍摄于2017年的航拍图片——

画面中,充斥着密密麻麻的蓝,那是工业大院的彩钢房顶;还有星星点点的绿,则是为数不多的植被……

那现在,这些令人头疼的建筑垃圾哪去了?“都用在公园、体育场的建设中了。”邓剑说着,指了指远处的山丘。

安南湿地环保主题公园占地37.87公顷,总共使用了3690立方米再生骨料和39.6万块再生砖。“拆除工业大院所产生的建筑垃圾,虽然成分复杂,但经过分拣后,那些砖头瓦块、水泥碎石都非常适合粉碎,可以制成好几种再生产品。”邓剑边说边跺了跺脚,“咱们脚下的健步道、路缘石,甚至微地形小山坡的内部,都是建筑垃圾再生产品。”

公园还是瀛海镇的生态文明教育基地,一处“地形剖面图”,展示着建筑垃圾再生产品的前世今生——从最底部的碎石层到最上面的透水混凝土层,骨料由粗到细。这些骨料由瀛海镇工业大院拆除产生的建筑垃圾再生而成。地面一共四层,融入“海绵城市”理念,下雨时,雨水会迅速透过路面下渗,层层过滤净化,涵养地下水。“在我们公园,小雨不湿鞋、大雨不积水。”邓剑说。

安南湿地环保主题公园附近,308亩的瀛海足球主题公园被小“山丘”环抱,这里有两个11人制足球场、两个7人制足球场和一个5人制足球场,跑道边的看台搭在山丘之上,很难想象,这些山丘是由60万立方米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堆叠而成的。

邓剑又拿起一张照片,这是2020年的航拍图。画面中,“蓝”色少了,“绿”色多了,还有大片的花海,以及碧水绕林的美景。

“要不是有104国道和南六环路作为参考,我真不敢相信这是同一块土地!”特意来湿地公园“打卡”的瀛海居民徐萌说,“每次走到这,我都以为走错路了,真是脱胎换骨!”

广泛化身于更新城市

不仅仅是堆土造景,“弃土”还广泛应用于平原造林、道路建设、河道治理、房屋临建……“变废为宝”的建筑垃圾更新着城市,也改善着人们的生活环境。

在大兴区榆垡镇,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拆迁村产生的建筑垃圾被统一收集,送往镇域内的3家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中心。目前,榆垡镇日处理建筑垃圾3万吨左右,年处置能力约950万吨,生产的再生骨料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大兴机场临空区建设工地。

在城市副中心,建筑垃圾就地消纳,建筑材料就地生产。潞城镇棚改所产生的建筑垃圾被统一运到处理中心,生产出的再生骨料用于路基填充,或制成二灰土铺路,以及人行步道砖、透水砖等。

在温榆河公园,这个规划面积约44.3平方公里,相当于4个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巨大“绿肺”中,有多座净水生态岛屿,填充岛屿的渗料均是建筑垃圾再生而来。据介绍,这种填充岛屿的再生水处理滤料与天然的火山岩滤料类似,具备孔隙率大,净、蓄水能力强等一系列特点,填岛完成后,水进入温榆河公园人工湿地,在环绕岛屿流动的过程中自然净化,确保水质标准维持在Ⅳ类或提升至Ⅳ类以上,达到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标准。

……

这些项目的成功,得益于近年来本市多部门的一项项有力措施——

相关部门不断完善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设施建设支持政策,畅通了临时设施设置渠道,提升了资源化处置能力。截至目前全市已经建设了4处固定式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工厂,临时性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设施101处,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能力已达1.1亿吨。此外,还设有建筑垃圾消纳场15处,土方回填利用点372个,可填埋、利用、暂存建筑垃圾5000万吨以上,基本满足本市建筑垃圾处置需求。

本市还明确要求实施项目拆除和建筑垃圾一体化处置与综合利用,近年来北京城建集团、北京建工集团等大型国有企业已经逐步形成了集团内部自循环体系,通过“自产、自消、自用”的模式,拓宽建筑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渠道。

市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还制定了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在工程适用部位名录,要求设计单位将再生产品使用纳入工程设计文件,发改部门将再生产品使用列入政府投资项目立项申报审查内容,并要求市级绿化项目按照每亩500吨的比例使用再生产品。

本市将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列为“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解决了处置设施身份问题,将其列入市政基础设施和环境卫生法制规划,实施处置费用阶梯价格,将拆违现场资源化处置价格调整为现行处置费用的150%,即每吨45元,处置设施可根据建筑垃圾混装程度追缴相关费用。

协同共管,不懈努力,换来了实实在在的成绩。市城市管理委员会统计数据显示,自2018年以来,北京市已经累计生产建筑垃圾再生产品1.1亿吨,应用建筑垃圾再生产品近9000万吨,已使用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占生产总量的80%以上。

新政实施

建筑垃圾不得与生活垃圾混合

10月1日,《北京建筑垃圾处理管理规定》正式实施,在固化本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经验的同时,为建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提供了法律支持。

市城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建筑垃圾处理管理规定》明确了建筑垃圾管理职责,理顺了行政监管体系,并要求各区城市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对本行政区域内工程回填、矿坑修复、堆山造景、低洼填平等工程情况进行调查,并适时更新、共享到建筑垃圾管理和服务平台。城管执法、住建等部门和街乡要建立监管和执法的协调配合机制,加强对建筑垃圾处置活动的日常巡查检查。

规定明确了建筑垃圾产生者责任,实现建筑垃圾源头管控。建筑垃圾产生者负有处置义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倾倒、抛撒或者堆放建筑垃圾,不得将其与其他生活垃圾、危险废物混合。规定还明确了不同类别建筑垃圾的一般处置要求和建筑垃圾处置的一般流程,要求建设单位或者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需持建筑垃圾治理方案、消纳处置协议和运输服务合同向所在地的区城市管理部门备案建筑垃圾消纳情况。

依据规定,实行建筑垃圾分类处置,提高资源化利用水平。明确源头分类的处置要求,按照弃土、弃料和其他固体废物分别进行资源化处置或者送至建筑垃圾消纳场所。相关部门可以设置临时处置点,临时贮存、消纳建筑垃圾以及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产生的再生粗细骨料,鼓励政府工程优先使用建筑垃圾再生产品。

规定明确加强信息化监管,实现建筑垃圾处置全过程管控。除了市城市管理部门组织建立建筑垃圾管理与服务平台外,北京市还依托卫星遥感、电子运单、在线监控等科技手段,加强对建筑垃圾处置活动的监测。

依据规定,随意倾倒、抛撒或者堆放建筑垃圾的,由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责令限期改正,给予警告,对单位处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罚款,对产生建筑垃圾的个人处200元以下罚款。规定还强化了多种法律责任的组合运用,对当事人拒不清理的情形可实施代履行;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可提起民事公益诉讼,并将处罚情况记入信用信息平台,为联合惩戒提供依据。

专家建言

健全相应监督机制和标准

虽然本市在建筑垃圾治理上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发达国家建筑垃圾90%左右的利用率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和建设委员会今年年初提交了专委会提案,呼吁加强立法提高建筑垃圾治理水平,打破行政壁垒深入推行建筑拆除-建筑垃圾综合利用一体化公司运作模式,本着“就近产生、就近回收、就近处理”的模式进行建筑垃圾的回收和处理,并建立建筑垃圾资源化企业或项目评价和再生产品质量监督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和宣传力度,促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利用技术推广与应用。

市政协委员、北京建筑大学教授季节说,目前建筑垃圾巨量产生的高点已经过去,相关部门应建立企业或项目评价和再生产品监督标准,健全相应监督机制,推动建筑垃圾资源化行业由追求量的发展到质的提升,确保再生产品质量稳定,标准统一,确保工程应用质量的同时提高市场接受度,促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行业长久健康发展。

市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材料学院教授杨金龙说,应促进新技术在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利用过程中的应用,建立高等学校、科研机构、设计单位、使用单位、监管单位等“产-学-研-用”联动机制,在北京市建立建筑垃圾再生利用示范工程,消除对建筑垃圾资源化再生利用使用的后顾之忧,真正使建筑垃圾“变废为宝”。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城市更新:变废为景
来源:北京日报2020-10-22 07:57:39
一汪碧水,倒映着蓝天白云;水中,荷叶田田;水畔,栈道蜿蜒,四周山丘环绕,花儿绽放……这里是丰台区久敬庄公园,漫步水边的人们很难想象,眼前的美景,竟来自于废弃的渣土瓦砾。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