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准确分类,习惯养成后,厨余垃圾将可以“带袋投”

来源:北京日报 2020-09-04 12:55:58

居民在投放厨余垃圾的时候,是“破袋”还是“带袋”?这个问题最受市民关注。在昨天下午市城市管理委召开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4个月新闻发布上,市城管委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当大部分人能准确进行垃圾分类、习惯养成后,投放厨余垃圾可以从“破袋”到“开袋检查”再过渡到“带袋投放”。

厨余垃圾分出率再创新高

自5月1日《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起,本市厨余垃圾分出率再创新高。市城市管理委副主任李如刚介绍,8月份,全市家庭厨余垃圾日均分出量达3268吨,家庭厨余垃圾分出率达到15.41%,其他垃圾日均清运量则下降至1.79万吨。

记者了解到,连续4个月来,家庭厨余垃圾分出量持续大幅提升。条例实施前,4月下旬,家庭厨余垃圾分出量仅为日均309吨;条例实施首月,家庭厨余垃圾分出量就已达到日均740吨;到了7月,家庭厨余垃圾分出量达日均1764吨,分出率8.13%。

垃圾桶可使用脚踏板或拉环,便于开盖

您家小区的垃圾桶站符合标准吗?李如刚介绍,全市现有分类固定桶站8.1万个,达标桶站4.7万个,达标率为58%。计划年底前,全市居住小区基本完成生活垃圾桶站达标改造。

规范的垃圾桶站什么样?记者了解到,规范的桶站要有防雨棚、有LOGO和编号、有公示牌、有宣传栏,还可以视条件安装监控设备、语音提醒设备、洗手装置。

此外,市城市管理委要求,桶站设施要便民,可使用脚踏板或拉环,便于开盖投放垃圾;推广安装破袋神器,鼓励安装洗手装置;还要有专人盯守,面对面指导和帮助居民正确投放垃圾。

“破袋投”提高厨余垃圾纯净度

居民在投放厨余垃圾的时候,必须破袋吗?“其实条例并没有对破袋做硬性规定。但是从实践来看,现阶段,厨余垃圾要求投放时没有混杂玻璃陶瓷、橡胶塑料等杂物,塑料袋本身就是一种杂质。因此,目前,鼓励居民用破袋的方式来提高厨余垃圾的纯净度。”李如刚表示。

初始阶段,为了提高居民破袋投放厨余垃圾的积极性,很多小区也想了不少办法。比如,有的小区设置了破袋神器,有的小区提供了洗手处、放置免洗洗手液等,都是为了不让破袋成为居民的障碍。

厨余垃圾未来也可“带袋投放”

“夏天,破袋之后,味儿特别大,还招虫子。为了提高大家垃圾分类的积极性,还有没有别的办法?”有居民反映。

李如刚表示,“破袋”与否,其实是由生活垃圾的末端处置能力来决定的。目前,有氧堆肥和厌氧制沼发电,是本市比较流行的两种厨余垃圾资源化处理方式。但是装入塑料袋内的厨余垃圾,在堆肥时会出现“缺氧症状”,影响堆肥效果。而不“破袋”的厨余垃圾,在进入厌氧发酵罐挤压或切碎处理时,一些又大又厚的塑料袋很可能会缠绕在刀面、挤压钝器或是转轴上。

“这些东西混入厨余垃圾,处理起来特别让人头疼。”通州区有机质资源生态处理站总经理于广涛告诉记者,玻璃瓶、一些又厚又大的塑料袋,或者被废弃的刀具等杂物一旦混入到厨余垃圾中,很容易损伤处理设备,必须人为进入机器,将这些‘异物’再拣出来,才能继续进行下一步处理。不仅如此,塑料袋还有可能会在厌氧罐内形成一层不透气的膜,导致沼气发电系统崩溃,造成更大的损失。因此,从现阶段来看,投放厨余垃圾不“破袋”显然还不行。

李如刚表示,下一步,随着习惯养成,当大部分人可以准确进行垃圾分类,塑料袋作为唯一杂质出现时,也可以通过改造末端设施或是采用可降解垃圾袋等方式,来解决破袋难题。“比如,如果厨余垃圾中只混杂着塑料袋这一种杂质,还是有办法将塑料袋从厨余垃圾桶去除的。而对于需要依靠生物降解的堆肥设施来说,则可以尝试使用可降解垃圾袋。”最终,逐渐从“破袋”到“开袋检查”再过渡到“带袋投放”。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北京:准确分类,习惯养成后,厨余垃圾将可以“带袋投”
来源:北京日报2020-09-04 12:55:58
居民在投放厨余垃圾的时候,是“破袋”还是“带袋”?这个问题最受市民关注。在昨天下午市城市管理委召开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4个月新闻发布上,市城管委相关负责人明确表示,当大部分人能准确进行垃圾分类、习惯养成后,投放厨余垃圾可以从“破袋”到“开袋检查”再过渡到“带袋投放”。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