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草案出炉 天津重塑城市骨架 开启美丽新生

来源:天津日报 2020-08-26 08:44:49

设计草案出炉 天津重塑城市骨架 开启美丽新生-中国网地产

昨日,城投集团传来好消息,备受市民关注的外环线东北部调线工程将于2020年8月29日0时通车!一条50米宽、双向八车道的崭新快速路即将融入津城市民生活。就在不久前,市规划资源局发布了《天津市外环城市公园及周边地区城市设计草案》(征求意见稿),规划在外环线周边建设十一座大型城市公园,并以此为基础,向内连接铁路绿道公园,向外连接6大郊野公园及郊野绿道。同时,围绕十一座公园,建设绿色生态、产城融合、环境优美的高品质公园社区,构筑津城生态宜居圈层。

一条“翡翠项链” 打造标志性生态空间

目前,十一座公园中水西公园、梅江公园已经建成开放,新梅江公园正在建设,下一步,还有柳林公园等公园待建。今后在每座公园周边都将有一个新兴服务业主导产业,促进居住空间与公共服务、新兴产业融合。

交通的通达将大大促进城市功能结构优化,推动中心城区与北部新区的一体化发展,围绕外环线这条城市交通主动脉,未来还有更多发展空间值得期待。不久前,市规划资源局发布了《天津市外环城市公园及周边地区城市设计草案》(征求意见稿),“一环十一园”的设计方案一经亮相随即引发广泛关注。

今年1月3日,市人大常委会公布实施《关于推进实施国土空间发展战略的决定》,天津在全国率先完成国土空间发展战略立法工作,其中提出了对天津城市空间进行重构和生态重现的战略。“在天津国土空间发展战略指导下,目前我们正在推动各项规划的编制,包括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等。”市规划资源局副局长霍兵告诉记者。天津国土空间发展战略提出构建“三区两带中屏障”的生态格局,“三区”包括北部的蓟州生态保护区、中部的七里海、大黄堡湿地片区和南部的北大港、团泊湿地片区,“两带”指沿海生态屏障带和西部防护林带,“中屏障”是双城管控的中间区域,通过“中屏障”将南北两大湿地连接起来,同时向北连接北京副中心通州区,向西南连接雄安新区,形成京津冀环首都屏障带。“过去市内六区加外环线环内部分叫中心城区,在新的规划中,中心城区的面积进一步扩大,将更加强调生态优先考虑、城乡融合发展。”

根据《天津市外环城市公园及周边地区城市设计草案》(征求意见稿),围绕外环线周边设计的十一座公园,像一条翡翠项链,把外环线内外连接起来。“外环城市公园及周边地区是津城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宜居水平的战略空间,建成后将成为彰显天津城市魅力的新名片。”霍兵介绍,“在总体布局上,外环城市公园向内与中心城区的河道、公园形成整体,成为全市的绿色空间;向外,与六大郊野公园及郊野绿道相连,再向外衔接七里海、大黄堡、团泊湿地和双城生态屏障,形成大的绿色生态格局,让水系、绿色空间和通风进入中心城区,构成良好的生态环境。”

目前,十一座公园中水西公园、梅江公园已经建成开放,新梅江公园正在建设,下一步,还有柳林公园等公园待建。与此同时,在绿色发展基础上,《天津市外环城市公园及周边地区城市设计草案》(征求意见稿)提出加强津城核心──外围的空间、功能衔接,依托外环城市公园发展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与新型社区融合。

十一座公园周边分别对应了不同的产业发展方向。市规划资源局城市设计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市委部署要求,前一段我们编制完成并公示了《海河柳林地区城市设计草案》,今后柳林地区将围绕打造设计之都核心区,形成‘一河两岸、一路两心’的功能分区结构。目前,北辰活力区、程林公园等相关城市设计方案也在编制中,未来其周边将分别打造临京滨城际铁路北辰站城乡融合区和临空商贸产业。”

据介绍,今后在每座公园周边都将有一个新兴服务业主导产业,同时,促进居住空间与公共服务、新兴产业融合,将建设“生态+生产+生活”新型社区,形成绿色生态、产城融合、环境优美的高品质公园社区。未来,大型三甲医院将逐步在外环城市公园周边布局,教育、养老等配套资源也将向外环线周边延伸,以此吸引各方面人才到天津发展,也为过于密集的中心城区疏解提供一些空间。

链接:城市设计和城市规划有什么不同?

城市设计的概念,通常是指以城市作为研究对象的设计工作,是介于城市规划、景观建筑与建筑设计之间的一种设计。相对于城市规划的抽象性和数据化,城市设计更具有具体性和图形化。

过去提到城市规划,一般指的是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法定规划,强调开发强度等指标。但仅靠法定规划,城市发展还存在一些不足,城市规划强调的主要是控制指标和建设性质,但对城市形态欠缺把控,容易造成千城一面。而城市设计,主要是针对城市的空间形态、风貌特色进行研究和把控。近年来,中央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多规合一”,建立空间规划体系。目前,按照国家部署,我市正在编制第一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城市设计是其中重点内容。

城市设计是落实国土空间规划、指导建筑设计、塑造城市特色风貌的有效手段,贯穿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通过城市设计,从整体平面和立体空间上统筹城市建筑布局、协调城市景观风貌,体现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和时代风貌。

外环线改造

“鸭梨”变饱满 畅通城市交通主动脉

每座城市总有那么几条路,要么作为迎宾路,宽阔平坦,要么作为交通枢纽,车来车往。外环线就是天津的城市主动脉。

外环线的形状曾被形象地比喻成“鸭梨”,在东北角瘪进去一块,而外环线改造要做的就是把这块补上,使形状成为一个比较圆润的椭圆形。

时间向前推移,打开记忆之门。天津是中国建设环城公路较早的城市。1986年中环线竣工通车,仅仅一年之后便建成了外环线,这让当时天津的道路设施成为中国其他城市的榜样。几十年来,外环线对于天津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城市发展,外环线的拥堵现象越来越严重,因此天津又提出对外环线进行调线改造,取消大约50个红绿灯及中间中分带断口,建设成为一条快速闭合环线,提高通行效率。

2016年4月26日,在外环线综合改造工程指挥部例会上传来消息,备受关注的外环线综合改造工程已全面开工。

要补上东北角的一块,看似简单,其实工程量巨大,实施难点众多。项目建设单位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外环线东北部调线工程全线共设17座桥,包括组合式立交2座,分别为津汉快速路组合式立交、铁东路组合式立交;设互通立交1座,为志成道互通式立交;设分离式立交8座,分别为北环铁路分离式立交、京津塘高速分离式立交、胜捷路分离式立交、规划金钟路分离式立交、津蓟快速路分离式立交、津围快速路分离式立交、津榆公路分离式立交、景致路分离式立交;设大桥3座,分别为新开河大桥、永金引河1号大桥、永金引河2号大桥;中桥1座,为西减河中桥;小桥2座,分别为引滦暗渠桥及现状沟渠桥,修筑主线路面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

外环调整路通车后,将完善中心城区快速路网,形成连接东丽、北辰两区快速通道主骨架;车流主流向逐渐调整为外环调整路方向,远期老外环将降格为城市主干路,该流向将成为次要流向。外环调整路的通车缓解了城市东北部交通压力,极大地解决现状外环线交通拥堵问题。

同时,改造后,中心城区东北部有了新的边界,外环调整路与既有外环线东北半环之间所围约104平方公里范围形成的北部新区,对优化城市功能结构,支撑城市空间结构调整,促进中心城区与北部新区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城市设计

全国独树一帜 以城市设计突出城市特色

天津的城市设计起步较早。自从海河两岸综合开发改造和奥运整治工程以来,天津运用城市设计开启了城市空间形态的整体塑造和城市形象的系统提升。近年来,城市设计逐步在天津得到高度重视和广泛应用。

为了提高我国城市建设水平,2017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全国组织开展了城市设计试点工作,天津被列为全国第二批城市设计试点城市。三年来,我市充分落实各项试点工作要求,创新性地形成了“系统化”的城市设计编制体系,“法制化”的城市设计管理模式,“一体化”的城市设计实践统筹,在全国城市设计实践中独树一帜。截至目前,侯台片区(水西公园周边地区)城市设计、西站商务区西于庄片区城市设计已经由市政府批复,还结合天津特色,推出了一批历史特色街区城市设计等。

“过去提到城市规划,往往偏重于理念表达,比如规划提出建成生态城市,但并不知道具体是什么样的。相对于城市规划来说,城市设计的表达更生动形象,可以展现出未来城市空间的具体样貌。”霍兵说:“这次外环线调线和外环城市公园的城市设计,将带来城市空间结构和生态环境的重塑。外环线调整后,一共增加100多平方公里的城市空间,今后不光要建城,还要有人、有产业、有生态。”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天津城市规划的延续性一直较好。在上世纪80年代,天津规划外环线500米绿化带,沿主要河道设置了一些绿地,称为“城市绿楔”。经过多年发展,慢慢演化,如今将经过重新提升进一步建设成为大型城市公园。霍兵告诉记者,此次城市设计提出十一座公园串成“翡翠项链”的概念,源于波士顿查尔斯河规划的绿带公园,同时,外环城市公园的设计思路与双城生态屏障的规划建设是一以贯之的,还参考了蓝绿空间占比等一系列具体指标。“受到疫情影响,现在人们出行范围缩小,在假期到城市周边郊野公园休闲的市民越来越多,因此,在城市周边需要更多开放空间,这对于城市公园的规划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城市规划

坚持生态优先 以“后现代”视角推动城市发展

近年来,随着城市旅行、城市漫步兴起,人们对城市的感知和需求已不仅仅停留在高楼大厦,而是更追求城市特色和历史文化积淀。什么样的城市规划才是好规划?理想中的完美城市又是什么样?

作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霍兵拥有清华大学建筑学学士、城市规划硕士、博士学位等多重学历背景,在几十年规划领域工作中,他长期关注国家和京津冀地区战略空间规划。

“评价一座城市规划做的好不好,生活在其中的居民说好最重要。规划是一项引领性、前瞻性工作,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天津要做好首都护城河,京津双城联合创造世界级城市群。”霍兵认为,完美的城市并不存在,一座城市总会有些各种各样的问题,城市规划就是为人们树立了一个理想的远景目标,并朝着这个方向来努力。

近年来,天津坚持生态优先,用“后现代”的视野推动城市发展。

后现代主义一词起源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最早出现在哲学和建筑学领域。随着近几十年城市化步伐加快,在全球范围内,很多城市逐渐丧失自己的特色和个性,空间环境相似,大规模建造造成建筑风格雷同,人们对城市间差异的识别越来越模糊,面临当代城市的“特色危机”。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后,“后现代主义”逐渐影响到设计领域的各个方面,在城市规划建设中,也更加注重生态、文化、人文、历史等元素,逐渐开辟发展新路。

“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先天因素和后天努力都很重要,既要保留城市自然本底,又要结合风貌特色推动城市发展。比如,历史上,天津有七十二沽之说,还有很多自然湿地,生态环境基础条件非常好,这是天津的特点和优势。在新时期,我们正在打造城市街区慢行系统,市中心老城区以发展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出行方式为主导,减少机动车出行,回归以人为本,让人们在城市中行走、生活得更舒适更方便。同时,在城市周边向外延伸,打造良好生态环境,引导产业发展,建设多样性的住宅,构筑生态宜居圈层,使城市更具发展活力。相信通过这些努力,天津距离完美城市的标准将越来越近。”

(责任编辑:)
网站无障碍
设计草案出炉 天津重塑城市骨架 开启美丽新生
来源:天津日报2020-08-26 08:44:49
昨日,城投集团传来好消息,备受市民关注的外环线东北部调线工程将于2020年8月29日0时通车!一条50米宽、双向八车道的崭新快速路即将融入津城市民生活。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