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数字治理报告(2020)发布 专家献智城市数字治理提升之道

来源:中国证券报 2020-08-20 11:18:12

中证网讯(记者 张玉洁)8月18日,由中国经济信息社、中国信息协会、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蓝迪国际智库共同举办的“中国城市数字治理报告(2020)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与会专家围绕国内城市数字治理现状与成效进行了深入交流,就如何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集思广益。专家认为,城市数字治理水平的提升不仅涉及新兴技术手段的运用,更需要相应地变革城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专家指出,城市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在数字时代,数字治理是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路径,正受到各级政府和市场主体高度关注。此外,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城市数字治理的转型与升级。

如何借助数字化手段,优化政府治理水平,更加“及时、有效、智慧”地应对类似公共突发事件,是社会共同思考的问题。基于此,中国经济信息社、中国信息协会、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蓝迪国际智库联合推出《中国城市数字治理报告(2020)》(下称《报告》),科学评估现阶段城市数字治理水平,集中展示了100个城市数字治理成效。

专家认为,城市数字治理水平可以从两方面衡量,首先是数字治理的硬件基础,即数字治理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其次是数字治理的目的及效果,即为企业和公众提供更便捷有效的城市服务,其中又分为数字行政服务、数字公共服务和数字生活服务等方面。

《报告》显示,当前国内城市数字治理水平呈现如下显著特点:一是二线城市借助数字治理“弯道超车”。从研究成果看,杭州、深圳、北京、上海等城市数字治理水平领先,长三角区域数字治理水平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杭州的周边辐射带动能力较强,湖州、金华、温州、嘉兴四个城市的数字治理水平各项指标均表现突出。

二是城市数字治理总体水平仍然较低,且差异较大。专家提出,数字治理是城市治理的2.0阶段,代表未来发展方向,以东莞和苏州这两个非省会城市为例,其城市发展已经率先实现了数字治理2.0的进阶。不过目前城市数字治理水平整体仍然偏低,相关城市应当抓住疫后机遇补足短板。

三是数字治理水平总体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格局,但这并不意味着数字治理在区位上存在“鸿沟”障碍。从中西部城市发展情况来看,抓住数字化机遇的武汉、郑州、西安等城市已实现跨越式发展。《报告》认为,在数字经济时代,三四线城市迎来更多机会。

此次发布会还给出了国内城市数字治理方面的多个典型案例。早在2016年浙江省杭州市就发布全国首个“城市大脑”,探索运用数字化手段治理城市。2016年G20峰会在杭州召开,会上首次将数字列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议题。同年,杭州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城市大脑”,并以交通治理为突破口,希望打通信息资源,以数字化手段驱动城市治理。目前,杭州“城市大脑”已全面铺开至警务、交通、城管、文旅、卫健、房管、应急、农业、环保、市场监管、基层治理等11大系统、48个应用场景。通过这些信息化手段,杭州的城市管理者能够更高效地配置公共资源,精准做出科学决策,显著提升城市治理效能。

河南省郑州市依托现代化城市管理技术系统,提升数字治理能力,成为中原数字城市的一匹“黑马”。为应对疫情,今年以来郑州与阿里技术团队合作上线了10套数字防疫系统,有力支持了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双线并进。

江西省南昌市以问题为导向,从市民的实际需求出发,推进数字城市建设,比如以“赣服通”建设为抓手,让老百姓办事最多跑一次。

谈及数字治理的实施路径,与会专家普遍认为,城市数字治理应通过建立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和创建新的城市管理体制,实现城市治理过程数字化、管理绩效评估数字化。这不仅涉及新兴技术手段的采纳,也涉及城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整体变革。

为服务城市治理体系建设,中国经济信息社、中国信息协会、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与蓝迪国际智库四方联合,通过建立指标评价体系,开展数据分析、调查问卷和案例研究,形成了《中国城市数字治理报告(2020)》。

(责任编辑:)
品牌房企
楼盘速递
网站无障碍
中国城市数字治理报告(2020)发布 专家献智城市数字治理提升之道
来源:中国证券报2020-08-20 11:18:12
8月18日,由中国经济信息社、中国信息协会、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蓝迪国际智库共同举办的“中国城市数字治理报告(2020)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