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配齐“施工图”和“钱袋子”

来源:南方日报 2020-06-12 17:13:08

6月11日,2020年东莞市政府工作报告亮相了。“提升城市形象和城市品质”成为今年东莞的重点工作之一。城市品质提升离不开乡村振兴。市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了今年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提升农村环境,确保所有村(社区)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65%的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建成50个特色精品示范村;加快发展都市农业,培育一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今年的财政预算报告也明确提出,东莞大力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将安排超30亿元的资金实施新一轮村(社区)基本公共服务补助、全域环境品质提升以及补偿生态公益林以及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和非经济林。

“施工图”和“钱袋子”已配齐,东莞美丽乡村建设也正在逐步克服疫情影响,迈开加速建设的步伐。

赶学比超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发力

在本次东莞两会上,多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注乡村振兴,其中有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提案达5个,内容包括村居环境如何提升、农村道路如何优化、环境卫生如何整治……

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关心的,也正是东莞现在正在进行的。在5月召开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推进会上,东莞明确提出,今年要大力开展村庄清洁行动、人居环境“百日攻坚战”活动,深入“行走东莞”“洁净城市”专项行动,完成农田窝棚整治,100%行政村达到干浄整洁村标准,65%的村(社区)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

2020年即将过半,不少镇村走在前面,形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赶学比超”的氛围。在高埗镇横滘头村,整洁的道路、规划有序的停车位、全面升级的村前河堤、“人、水、村”相依的绿色廊道、“五和”文化主题公园……村里人居环境的改变让人眼前一亮。高埗镇去年打响了以提升人居环境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整治“擂台赛”,今年启动了2.0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系列活动,目前已将数百个老旧的农村民居墙面描绘成一幅幅乡村振兴的艺术画卷。

在茶山镇,48个人居环境改善项目正在火热进行中。此前,该镇编制了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3年总投资约5.5亿元的270个农村人居环境改善项目。目前,正在施工的有48项,已建成投入使用127项。与此同时,茶山镇还开展“五清”专项行动,完成了17条河涌河岸6米范围内的清障、清违工作,清拆了河道违法建筑物面积2.35万平方米;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全镇无害化卫生户厕所普及率达100%,完成了66座公共厕所的升级改造,超额完成市下达的任务。除此以外,茶山还加压实行“红黑榜”考核制度,以“绣花”功夫提升人居环境质量。

“环境改善以后,博头村招商引资的势头也比以前好了,我们去年的租金都翻倍了,幸福感也提升了。”茶山镇博头村党工委书记、主任刘进明说。

高埗镇和茶山镇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赶学比超”是东莞32个镇街的缩影,在“所有村(社区)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的目标下,目前,全市镇村(社区)都在发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

如火如荼

特色精品示范村建设列入工作重点

“2020年东莞要建成50个特色精品示范村”在今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中,与乡村振兴息息相关的硬指标引发了人们的关注。

今年5月,经过镇街组织村(社区)自愿申报、市组织专家评审、征求相关单位意见等流程,东莞公布了“特色精品示范村”创建名单。拥有美丽乡村底色的50个东莞乡村入选了2020年东莞“特色精品示范村”创建名单。该批“特色精品示范村”将在2020年底前完成创建并通过验收,东莞市财政将按每村(社区)1000万元的标准给予奖补,与此同时,相关镇(街道)按不低于1:1的比例配套进行补助。

此前,记者走访了其中几个入选东莞“特色精品示范村”创建名单的村庄,它们都在加足马力开展人居环境改善、基础设施建设。

在石碣镇东部水南村的东祠村小组,几台挖掘机正在干涸的鱼塘中紧张地操作着,鱼塘紧邻袁崇焕纪念园;在茶山镇超朗村,一幅幅还没完工的以乡村为主题的墙绘引人注目,简单几笔的涂鸦在白墙上勾勒出一个韵味十足的岭南乡村;在寮步镇浮竹山村老村池塘景观升级改造项目建设现场,几台挖掘机正同时作业……

施工如火如荼,规划已然先行。入选的50个特色精品示范村大部分都根据自己的特点定下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图和施工图。以石碣镇的水南村为例,人居环境整治、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城乡融合发展这三大策略是该村未来蓝图的方向。“特色”也是这些入选村庄的标志之一,不管是“古老家园”超朗村、“英雄故乡”水南村,还是“历史名村”浮竹山村,它们都找到了自身的发展标签。

东莞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完成50条特色精品示范村建设是东莞2020年建设美丽乡村的具体内容之一,也被列入了2020年东莞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清单。

集中开工

农业重大建设项目定下硬指标

“乡村振兴的具体战略该如何落实”“我认为,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作要规划先行”……在代表委员们眼中,乡村振兴的规划和落地尤为重要。其实,无论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还是特色精品村建设,抑或是加快发展都市农业,东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硬任务”总能被变成项目表和施工图。

“全域项目化”是东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抓手。今年5月,东莞发布《2020年东莞市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库》文件。文件指出,今年东莞从各镇街推荐的乡村振兴项目中筛选出173个重点项目,纳入“2020年东莞市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库”。乡村振兴重点项目突出“农味”与“村味”,以现代农业项目和次发达村优质产业项目为重点。其中,产业兴旺类确定重点项目19个、生态宜居类确定重点项目89个、乡风文明类确定重点项目9个、治理有效类确定重点项目8个、民生保障类确定重点项目48个。

文件还要求,各项目要制定实施的“时间表”“路线图”,确定“施工员”,明确责任分工,落实专人跟踪负责,保障项目按计划安排推进,按时间节点完成。

几天前,东莞在麻涌镇麻二社区举行农业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启动仪式。共105个总投资规模161.75亿元(包括签约项目20个,投资规模69.05亿元)的农业农村重点项目集中动工。

2020年全年,东莞共有农业农村重点项目1534个,投资规模1516.23亿元。“项目化”引领、“全域式”推进,东莞将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和乡村组织振兴这五大振兴落到项目里。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看来,东莞作为高度工业化、城镇化地区,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一定要将生态宜居作为最高追求目标。此外,东莞的乡村振兴要适应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新时代下,要走发展高效农业、可持续性农业的新路,不要走上世纪90年代“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乡村企业的老路。

翻开“2020年东莞市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库”,正如叶兴庆所言,生态宜居类重点项目89个,占总项目比重超过50%。而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加快发展都市农业”隶属于产业兴旺类重点项目,这一类别的项目,今年东莞确定了19个。

2019年,东莞把乡村振兴项目化的实施范围扩展到全市各镇街,在2018年项目化的基础上打造升级版,实现“全域项目化”;在2020年,东莞继续确立乡村振兴“全域项目化”的发展路径。

定下了硬指标,选择了新典型,延续了好路径,相信2020年,东莞美丽乡村绿色底色将被绘就得更绿、更美。

代表委员热议

抢抓新基建风口 建设数字乡村

在今年的东莞两会上,乡村振兴依然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热议的话题。南方日报记者采访多位代表委员发现,抢抓新基建风口,建设数字乡村、整治乡村人居环境和发展乡村文化等议题是今年热点。

构建“5G+数字乡村”建设标准

当前,全国各地都在抢抓新基建风口,新基建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东莞市政协常委、易事特集团创始人何思模建议,农村也要重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建设数字乡村,可以在农村推进智慧水利、智慧交通、智能电网、智慧农业、智慧物流等建设。对此,何思模专门写了提案《关于加速数字乡村建设,加快东莞乡村振兴的建议》。

“即便是经济发达镇街的农村,和市区的信息技术设施建设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此前,何思模经过调研,发现东莞乡村地区的数字经济产业基础薄弱,城乡差距大。城区在电网、交通、能源、生活服务、教育、医疗等方面智能化程度较高,乡村的基础设施硬件条件不足,更新换代节奏慢,与城区的信息化融合程度较低。

何思模建议,在新基建风口下,东莞可充分借助在基站系统、网络架构、能源支撑、5G终端和5G应用等方面已形成的产业链优势,探索构建“5G+数字乡村”建设标准,为全省甚至全国数字乡村建设提供样板。

注重规划先行突出风貌管控

“东莞经过多年的发展,村居的经济上来了,但是村居的人居环境相对来说还是短板。”东莞市政协委员、市委第六巡查组组长姚家庆提交了《关于全域提升村居环境、助推品质东莞建设的建议》的提案。

姚家庆介绍,经过在全市村居调研,发现当前东莞市民参与人居环境工作自主性仍然较弱,同时从点到面整体规划还比较滞后,连线连片规划打造不多。与此同时,多数村居环境建设项目较小,达不到立项手续要求,要迅速落地比较困难。

“我认为全域提升村居环境,要注重规划先行。”姚家庆说,东莞要进一步从全市的层面上对全域村居环境进行规划,突出规划引领,以市级部门为指导、镇街为主体,加强与各类规划统筹管理和系统衔接,编制好以行政村为单位的单村或连片村庄建设规划。同时东莞要突出风貌管控,在全市推行规划师或建筑师驻村指导规划建设工作制度。

保障经费投入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经费的投入力度是制约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因素。文化设施的建设、文化活动的开展、能否聘用到高素质文化人才等,归根到底是经费问题。”在今年东莞两会上,东莞市人大代表、常平镇委书记刘裕昌表示,今年常平代表团将提交《关于加大扶持乡村文化发展,进一步推动我市乡村振兴的议案》。

“乡村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对于乡村振兴发展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和长远的发展意义。”为此刘裕昌建议,加大对村特色文化队伍及经费的扶持。结合各村的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增加经费扶持,保障文艺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并鼓励和扶持文艺名家及文艺协会进驻到村一级开展工作。

刘裕昌同时建议,进一步规范村(社区)内设机构设置,优化农村文化人员队伍管理,明确村级文化工作的独立机构设置,明晰村(社区)专职文化管理人员的配备和职责,突出乡村文化建设工作重要性,确保村级文化建设工作有序开展,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镇街样本

多镇街先行先试 刷新社区景观“颜值”

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到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再到促进农村社会文明进步、提升社区环境品质……近年来,东莞市乡村振兴建设如火如荼开展,不少镇街先试先行,率先创建出一批特色亮点,令人眼前一亮。

茶山镇:打造各具特色的乡村新名片

假山瀑布、小桥流水、灯光璀璨,傍晚走在茶山镇寒溪水村主题公园内,眼前的景象让人十分感慨:真美!寒溪水村根据人居环境改善三年行动计划,深挖本村红色文化资源,完成了罗氏革命史迹陈列馆、文化公园等项目建设。

越来越漂亮的寒溪水村是茶山乡村振兴的一个典型。近年来,茶山镇全力推动“五大振兴工程”,因地制宜探索乡村振兴的新路径,交出了亮丽的成绩单。除了红色寒溪水村,还涌现出了书香粟边、生态博头、友善冲美、孝德南社等各具特色的乡村新名片,刷新着茶山城市景观的“颜值”。

近期,茶山在全市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推进会和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推进会上作了经验介绍。会上,东莞市委书记梁维东对茶山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5月19日,茶山召开实施乡村振兴暨人居环境提升工作推进会,对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和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再动员、再部署。

接下来,茶山将突出抓好南社村、超朗村、寒溪水村特色精品示范村项目建设,博头、冲美、刘黄等将争创2020年—2022年特色精品村。同时,全力加快南社超朗片区、圆头山片区、冲美博头片区、卢溪农业园四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连片项目建设,串珠成链打造美丽乡村示范带。

黄江镇:构建15分钟慢行宜居生活圈

从典雅古朴的祠堂到明丽清新的公园,从高新科技工业园到现代化农民公寓,从商铺林立的街道到全镇最繁华的商圈……走进黄江镇田美社区,乡村振兴的美丽画面在眼前徐徐展开。

作为东莞市首批村级体制改革社区示范点之一,田美社区在全市率先完成11.5万平方米旧村改造,数十米高的现代化的农民公寓拔地而起。目前,社区已邀请5个村、430余户村民“集中上楼”。

目前,田美社区正在围绕板湖村,打造集公共服务、高品质居住、新型产业于一体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城中村,其中重点是沿黄江体育公园、田美社区公园、田美社区广场、新兴产业园、板湖商业街以及黄江大道商业街,构建15分钟慢行宜居生活圈。

为重点打造聚富路—盛业路特色街道,社区将抓住周边建设带来的重大机遇,通过“城市修补、生态修复”,构建起以党建广场、滨河广场等为核心,以聚富路、盛业路为轴线,多条林荫道为骨架的高品质生活街道。

横沥镇:老旧街道蝶变“边角花园”

彩绘轮胎、紫藤花架、手绘墙画……走进横沥镇半仙山村朱氏宗祠一带的老旧街巷,路边、墙角、绿化带上,目之所及到处是花花绿绿的植物,俨然一条美丽的花园长廊。而谁能想到,这个长廊此前是一片荒废的绿化带。

去年,半仙山村自发组织了一支特别的“居民自治”队伍,并在社工和志愿者的协助下,开始在村里打造“边角花园”。村里的家长和小朋友们自由组合,分组对路边、墙角的荒废区域进行清理,并利用清理出来的年花、废旧轮胎、奶粉罐等旧物,种上鲜艳的小花小草,再通过画笔、颜料等绘上创意颜色和造型,原本遍地垃圾角落像变魔术般成了“口袋花园”。慢慢地,村里变得整洁了,呈现出一副美丽温馨的村庄新环境。

这是横沥实施“边角花园”项目的生动缩影。经过这种“见缝插绿”“旧物利用”“清洁行动”等公益活动,横沥许多原本垃圾、杂物乱堆放的街巷角落焕然一新,人居环境明显提升。而且在“边角花园”项目建设的过程和维护中,居民共同劳作、共同体验、共同经历,有利于促进人际交往,增进邻里关系和谐。

(责任编辑:)
品牌房企
楼盘速递
网站无障碍
乡村振兴配齐“施工图”和“钱袋子”
来源:南方日报2020-06-12 17:13:08
6月11日,2020年东莞市政府工作报告亮相了。“提升城市形象和城市品质”成为今年东莞的重点工作之一。城市品质提升离不开乡村振兴。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