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手”谈首都国际人才社区建设

来源:北京日报 2020-06-11 07:22:48

北京要打造国际人才高地,汇聚全球精英人才,需要全面优化人才发展生态,建设符合首都城市功能和高质量发展定位的国际人才社区,为来自世界各地的高端人才筑就一个宜业宜居的温馨家园。目前,这个“家园”的建设工作已初现成效,形成了朝阳望京、中关村科学城、未来科学城、新首钢、通州、顺义、怀柔科学城、经济技术开发区8个国际人才社区。这些社区是如何进行规划设计的?未来将怎样建设发展?以下各区以及经开区和首钢集团的“一把手”们有话要说。

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

人才社区

朝阳区委书记 王灏

朝阳区作为首都国际交往的重要窗口,坚持以“文化、国际化、大尺度绿化”为主攻方向,充分发挥国际人才集聚、科创资源丰富、中外文化交汇的优势,努力把望京国际人才社区打造成为朝阳国际化发展的“实验田”“示范区”。

启动建设以来,一是着力提升人才工作国际化水平。在人才项目中增加“外专短期项目”“战略科学家”等项目。二是构筑国际化创新创业生态。引入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鲲鹏联合创新中心、大疆北京研发创新中心等新型国际科创资源,举办“未来科学大奖”、海外学人创业大赛、“国际创业聚”等创新创业活动。三是健全国际化生活配套。通过新建、整合以及改扩建等方式,推进国际人才公寓、国际学校、国际医院、未来论坛等重大项目建设。四是优化国际人才宜居环境。重点建设温榆河公园示范区,积极推进大望京科技公园、朝来森林公园等景观环境建设,改造交通慢行系统。

下一步,朝阳将围绕《首都国际人才社区建设导则(试行版)》提出的建设要求,着力做好“三个结合”。注重人才引领与功能建设相结合,围绕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以“未来论坛”等创新品牌为抓手,加快国际创投集聚区建设,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地标。注重硬件提质与软件提升相结合,在加快道路交通、公园绿化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推进人才服务、文化融合、环境营造,提升综合服务水平。注重特色打造与总体推进相结合,在统筹现有规划项目和周边资源的同时,加快推进丽都商务生活街、望京小街等特色项目,形成一体化发展格局。

落实“两新两高”发展战略

打造国际一流人才发展生态

海淀区委书记、中关村科学城党工委书记 于军

作为首批试点区,海淀区将国际人才社区作为中关村科学城建设的重要支撑,发挥人文、区位、产业、创新等方面优势,建设宜居宜业宜学宜创的中关村科学城国际人才社区。

几年来,围绕人才“引得来”,分领域绘制全球高端人才图谱,聚焦产业需求推动“人才+项目”引进,举办“才聚云端”系列招聘活动。围绕人才“留得住”,出台人才住房保障新政等系列人才政策,持续推进观林园国际人才公寓、清华附中国际学校等服务配套项目。围绕人才“干得好”,落地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等一批重大研发平台,设立“洋创社区”等一批国际青年创业平台,聘请14位顶尖人才担任区委区政府科学顾问。成功举办中关村论坛等系列国际化活动,营造浓郁国际氛围。

下一步,海淀将紧扣《首都国际人才社区建设导则(试行版)》,围绕中关村科学城发展定位,落实“两新两高”发展战略,坚持前瞻性思维和世界一流科技城市战略眼光,打造首都国际人才社区建设典范地区。抓示范点位打造。在上地、学院路、中关村西区打造各具特色的人才会客厅,在五道口及成府路沿线打造“国际人才大道”示范街区。抓服务体系完善。整合制订新版人才计划,探索建立人力资源联盟和外籍人才“一站式”服务大厅和多元化服务站点。抓事业平台建设。依托科学城北区建设发展,推进5G、自动驾驶、区块链等高精尖产业规划布局,加快国家实验室、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新型研发机构落地建设。抓国际氛围营造。联动驻外使领馆、驻区高校、国际企业,开展人才主题月,举办“中关村论坛”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交流活动。抓生活配套提升。高品质、高标准谋划城市配套功能,统筹推进翠湖国际人才社区等重点配套项目,打造高品质国际化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打造国际一流的开放共享式

人才创新高地

昌平区委书记 于长辉

未来科学城国际人才社区作为首批试点区,坚持“科学+城”理念,聚焦开放搞活,完善体制机制,强化重点突破,取得积极进展。

建设过程中,在以下几方面重点着力。一是编制完善国际人才社区发展规划和建设导则,成功举办全球能源转型高层论坛、生物医药高峰论坛等国际交流活动32场次。二是依托国际人才大厦打造创新交流街区,吸引海内外顶尖团队带项目入驻,未来中心开放街区初具规模。三是优化公共服务配套,国际研究型医院开工建设,未来城二中等4所学校建成投用,首批800套共有产权房精准配售。四是发挥回天地区人才蓄水池作用,整合周边130万平米空间资源织补转化公共服务、产业空间,大尺度推进服务共享、产城融合,唱好高质量发展“双城记”。

下一步,昌平将抓住自贸区试点契机,以《首都国际人才社区建设导则(试行版)》为指向,加快打造开放共享、创新融合、充满活力的国际人才社区。一是聚焦“两谷一园”,打造“海创企业加速器+标志性重点项目+主题交流街区+人才服务平台”的创新街区,营造类海外人才发展环境。二是推进地铁17号线、未来科学城医院、十一学校国际学校建设,加快东区2个城市综合体、生命园商务综合体、高教园四期共享区建设,打造更高品质、更具魅力的国际人才宜居空间。三是完善“龙头企业+中小创新企业+公共服务平台+高校”的创新创业生态,加快配电物联网实验室、大分子生物药中试等20家协同创新平台和5个校城融合新型研发中心建设,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贯通融合,形成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加快新首钢国际人才社区建设

全力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

首钢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张功焰

百年首钢承载着共和国工业发展的记忆,始终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将首钢园列为首批国际人才社区试点,作为百年首钢的发祥地,首钢园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对照《首都国际人才社区建设导则(试行版)》(以下简称《导则》),首钢园工作呈现以下特色:一是顶层设计国际化。联合专业机构开展研究,明确以冬奥引领、工业遗存保护利用为特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都市型产业社区的定位。二是园区功能都市化。国际人才社区核心区规划将地铁M11号线与商业、办公紧密结合,配套高端国际人才公寓、健康管理、托幼等国际化服务设施。三是配套设施高端化。冬奥设施相继投用,智慧通信枢纽、云转播等新基建项目陆续启动;无人车等AI示范应用逐步实施;咖啡馆、啤酒坊和国际酒店等商务配套陆续开业。四是国际宣传体系化。借势冬奥,相继举行了沸雪世界杯、“一带一路”全球青年领袖活动等,并积极探索建立海外宣传渠道。五是事业平台多元化。侨梦苑海外院士专家工作站引入海外院士专家22名,企业11家;中欧创新园建设形成一批项目储备;腾讯体育、当红齐天、英特尔冬奥创新中心等优质项目相继落户。

新首钢国际人才社区经过前期积累,国际化都市形态初步显现,下一步将聚焦《导则》落实落地,重点做到三个到位,加快国际人才社区建设,全力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一是空间载体建设、服务配套部署到位。二是服务业扩大开放政策落实到位,依托服务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宝贵机遇,加大体育、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交流合作。三是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到位,加快中欧创新园建设,不断拓展国际人才事业平台。

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

打造具有副中心特色的国际人才社区

通州区委书记 曾赞荣

北京城市副中心作为北京新两翼中的重要一翼,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将国际人才社区作为打造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的重要载体,不断提升城市副中心集聚国际人才的能力和水平。

建设国际人才社区,我们推进三方面工作。一是借势借力,以文化助推国际人才社区建设。充分借助环球影城主题公园的项目和资源优势,融入传统运河文化,打造具有京华风范、运河风韵、人文风采、时代风尚、国际元素的国际人才社区。二是坚持规划先行,以国际化标准打造精品工程。按照“先规划后建设”原则,通过国际方案征集的方式,经过严格筛选,由国际著名设计公司高标准完成了国际人才社区理念研究、城市设计等。三是凝聚强大合力,以“三专”工作模式加快推进社区建设。成立国际人才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专门机构、年度工作专班和建立“周调度、月推进、季汇报”专门推进机制,高效推进社区建设。

下一步,通州将以《首都国际人才社区建设导则(试行版)》为指引,从三个方面深入推进国际人才社区建设。一是构建国际人才创新创业良好生态。坚持差异化发展策略,借助环球影城主题公园项目建设有利契机,推动建设高端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打造文旅产业核心发展引擎。二是大力吸引集聚国际人才。借助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利用市场化手段加快引进国际人才。通过政策支持和引导,加大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提升国际人才创新创业活力。三是加快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加大国际人才需求调查力度,满足多元文化需求,逐步启动住房、教育、医疗、娱乐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

打造“乐园、家园、田园”

顺义国际人才社区

顺义区委书记 高朋

顺义国际人才社区作为首都国际人才社区第二批试点,围绕“家在顺义”理念,在打造创新创业生态、完善国际配套设施、营造“类海外”环境等方面持续发力,取得一系列成绩。

目前顺义国际人才社区建设呈现“四个持续”的工作态势。顶层规划设计持续完善,对标国际一流标准,编制《顺义国际人才社区发展规划》。高端人才持续汇聚,建成北京市首座“海高大厦”,举办全球院士顺义行活动,与17名海外院士进行对接。创新创业活力持续增强,北京国际合作产业园(中德园区)加快推进,被确定为首届“HICOOL全球创业者峰会暨创业大赛”承接地。宜居宜业环境持续优化,引进诺德安达国际学校、友谊医院国际部等高端国际教育医疗项目;创新党建引领国际人才社区治理模式,疫情防控期间组织外籍志愿者100人次;举办国际人才社区活动周系列国际活动50余场。

下一步,顺义将对标《首都国际人才社区建设导则(试行版)》,打造“三园”特色社区。一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产城融合的高端人才创业乐园。打造“3+4+1”高精尖产业结构,依托临空经济产业圈、产业园区、海高大厦等创新平台,为国际人才创新创业拓展空间;构建“全链条”创业生态,出台系列政策,完善顺义区外国人服务大厅功能,为国际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二是提升城市国际品质,打造生态宜居的国际人才生活家园。依托优良水体森林资源本底,推进城市绿色生态廊道建设,打造龙道河公园为中心的城市绿心;依托城际铁路高速路联络线,建设城市智慧交通安全通道,形成符合国际习惯的“公交+自行车+步行”社区出行模式;依托优质国际配套资源,加快推进国际人才公寓、中德国际学校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中粮祥云小镇等一批“有显示度”的示范街区建设。三是强化社区服务功能,打造开放包容的多元文明共生田园。推进社区治理模式创新,将外籍居民纳入街、居治理体系,稳固国际化社区疫情防控成果;促进多元文化融合发展,组织开展国际人才社区开放日活动,营造“类海外”环境氛围。

高标准打造城市形态、创新生态

加速怀柔科学城国际人才社区建设

怀柔区委书记、怀柔科学城党工委书记 戴彬彬

怀柔区坚持人才引领科学城市形态和创新创业生态构建,立足原始创新,深化创新驱动,树牢国际视野,全面推进“创新要素聚集、国际人才云集、多元文化富集”的国际人才社区建设。

试点启动以来,我区坚持规划先行,聘请国际团队编制完成人才社区规划,推动社区规划与科学城控规协调联动、互融互补。围绕29个设施平台布局创新链,推动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北京怀柔仪器和传感器公司、魏桥国科研究院等创新主体落地揭牌。发挥国际会都功能优势,高水平举办国际会议、国际会展和国际文化体育活动,推动国家科学中心国际合作联盟、“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正式落户。开展国际科研人才定量分析,为人才发放“雁栖人才卡”,提供精准服务。

下一步,怀柔将全力学习领会《首都国际人才社区建设导则(试行版)》指标要求和建设标准,全面推进怀柔科学城国际人才社区建设。一是高能级建设科学设施。以“科学一百年、奋斗每一天”的精神状态,抓紧推进高能同步辐射光源等装置平台建设,加快推动国家能源实验室落地,科学规划“十四五”项目,吸引国际一流科技人才来怀发展。二是高起点布局创新生态。全面对接中科院院所、高校、企业,围绕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清华工研院怀柔创新中心、海创硬科技产业园、微软亚洲研究院怀柔分院等新型研发机构,推进“雁栖人才卡”服务升级和外籍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国际人才服务保障体系。三是高品质构建城市形态。全面提升区域国际化水平,以实施“100·365”科学行动计划为抓手,加快推进雁栖小镇、城市客厅、科学之光等重点项目,精准布局国际学校、国际医院以及交通、住房、商业等配套设施。立足生态涵养特色优势,建设蓝绿交织的生态绿色科学城,努力为国际人才营造“远看是花园、近看是家园”的工作生活环境。

布局“类海外”城市场景

构筑高精尖产业国际化人才聚集新高地

经开区工委书记 王少峰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第二批国际人才社区试点区,坚持“以点带面、点轴结合”的理念,在建机制、重规划、推项目等方面持续发力,取得了阶段性成绩。

一是完善工作机制。成立经开区国际人才社区建设领导推进小组,建立按季度统筹调度的工作机制,明确各成员单位建设任务和考核指标,确保建设工作稳步推进。二是突出规划引领。明确建设 “产业配套型国际人才社区”定位,覆盖辐射整个亦庄新城,规划营造复合、多元、高品质的“类海外”城市场景。三是落实重点项目。建设优质国际人才公寓,打造具有国际风格的特色街区,完善国际人才创新创业支持政策,构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精尖产业人才聚集新高地。

下一步,经开区将对照《首都国际人才社区建设导则(试行版)》,贯彻“国际化、生态化、数字化”的建设理念,做好顶层设计,统筹空间布局和建设部署,将国际人才社区建设融入亦庄新城建设大局,研究制定三年建设工作方案。做好运行保障,发起组建区属国有企业——北京亦庄国际人才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做好国际人才社区建设、服务工作。做好建设布局,重点推进三处示范街区建设、国际医疗资源项目布局,完善生活配套设施,提升国际人才生活便利和就医便利。做好品牌建设,拓展国际人才社区标识使用范围,在主干道、轨道交通、重要节点地区、公园绿地中体现国际元素,提升国际人才社区显示度。做好政务服务,为外籍人才来华工作、居留提供一站式服务,建成全市首家为外籍高端人才提供工作许可、居留两证联办业务的综合性国际人才服务厅。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一把手”谈首都国际人才社区建设
来源:北京日报2020-06-11 07:22:48
北京要打造国际人才高地,汇聚全球精英人才,需要全面优化人才发展生态,建设符合首都城市功能和高质量发展定位的国际人才社区,为来自世界各地的高端人才筑就一个宜业宜居的温馨家园。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