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人居环境建设 共话城市可持续发展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20-05-26 09:48:19

可持续发展作为破解当前全球性问题的“金钥匙”,其相关话题一直受到广泛关注。中国是承诺并践行可持续发展最早也是最为积极的国家,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积极推动下,我国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相关工作在城乡建设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

正值两会召开之际,由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人居环境专业委员会和创新与绿色发展专业委员会策划,《经济参考报》联合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针对“聚焦人居环境建设,共话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话题,采访了数位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代表、徐州市委书记周铁根,全国人大代表、郴州市市长刘志仁,全国人大代表、桂林市市长秦春成,全国人大代表、临沧市市长张之政等地方主要领导,围绕各自城市在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方面的实践进行了翔实阐述。

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是我国为了破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落实新时代发展任务做出示范并发挥带动作用,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经验而做出的重要决策部署。2018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深圳市、太原市、桂林市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2019年5月14日,国务院分别批复同意湖南省郴州市、云南省临沧市、河北省承德市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

申报建设新一轮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正成为全国多个城市的迫切愿望。4月26日,科技部采用视频会议形式,召开“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专家咨询会”,听取新一轮申报主体创建情况汇报。会上,江苏省徐州市等地进行了专题汇报答辩。下一步,科技部将按照申报程序上报国务院。

徐州:做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 打造区域协同发展新样板

4月26日,科技部采用视频会议形式,召开“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专家咨询会”,听取新一轮申报主体创建情况汇报。会上,江苏省徐州市进行了专题汇报答辩。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徐州市委书记周铁根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徐州市作为东部发达地区的次发达城市,是典型的国家老工业基地和资源枯竭型城市,主要经济指标与全国平均水平十分接近。在全国所处的发展位次、发展阶段的特定性,决定了徐州市的发展成效、面临挑战与全国很多城市具有共性特征。近年来,徐州全市上下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以产业转型升级牵引城市转型、带动生态转型、促进社会转型,取得显著成效,具备了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现实基础。

在周铁根看来,支持徐州加快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探索走出一条以创新引领资源枯竭地区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对淮海经济区城市群洼地崛起具有引领带动作用、对全国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具有典型示范意义、对世界相似城市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参考借鉴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国务院批复《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划定了淮海经济区范围包括徐州、枣庄、临沂、淮北等10个城市,要求“着力提升徐州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

“我们对照大城市发展能级提升标杆定位,建成运营一大批重大项目,中心城市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19年全市完成GDP(国内生产总值)7151.35亿元,位居全国第27位。主导产业发展对周边带动作用持续增强,徐工集团1300多家配套企业中,有50%分布在周边城市。”周铁根表示,徐州市是淮海经济区首个开启“地铁时代”的城市,拥有高校14所、在校大学生近20万人、三级以上医院19家(其中三甲10家)、省级以上开发园区16家,数量均居区域首位。

做好资源枯竭地区经济转型发展并不容易。“我们大力推进产业、城市、生态、社会‘四大转型’,系统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区域样板,中心城市综合实力和功能品质明显增强。”周铁根表示,徐州市将坚持以创新激发城市活力,加快建设区域性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一城一谷一区一院”创新核心区,打造区域教育现代化、医疗卫生、公共文化服务“三个高地”,提升中心城市核心竞争力,全面增强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专家点评——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人居环境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张晓彤:

作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徐州市承担着聚集区域资源、引领区域发展的关键功能。创造舒适宜居的人居环境和治理现代化的营商环境,是实现徐州中心城市功能的关键。近年来,徐州市在工矿废弃地修复、城镇棚户区改造等方面做出了非常多的努力,初步实现了建设生态宜居家园的发展愿景,增强了对周边区域资源汇集的能力,获得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同。下一阶段,徐州市还需要着力提升区域协同发展的引领能力和手段,统筹谋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资源能源、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主要布局,推进徐州市城乡统一规划,实现城乡互补、融合发展,形成田园乡村与现代城镇各具特色、共同繁荣的发展形态。使徐州在由老工业基地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过程中持续引领淮海经济区各城市协调、包容、可持续发展。

郴州: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建山水相融之城

度,由水利部对《实施方案》进行批复并将其纳入‘十四五’规划,协同推进《实施方案》提出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的落实落地,尽快将郴州市打造成集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水经济‘五位一体’的国家级示范区,实现郴州市高优质供水、高效率用水、高质量水环境、高宜居水生态的‘四高’目标,成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示范样板。”刘志仁表示。

另外,为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一年有势头、二年有看头,三年见成效”的预期目标,刘志仁还建议,将郴州市涉及水资源高效利用和水产业发展的莽山水库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郴资桂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等纳入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建设。

刘志仁也坦言,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郴州不仅有迫切的现实需要和坚实的基础条件,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如创新驱动能力不足,资源型产业转型任重道远,各级各部门对可持续发展的内涵认识仍不到位、不充分等。

“以水资源费为例,按照当前实施的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市、县两级水资源费征收总额较少,以致市、县财政能够安排用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项目建设的支出非常有限,与当前水资源节约、保护、管理以及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需求形势不相适应。”刘志仁建议,以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在郴州市试点水资源费缴库分成办法。

“在郴州范围内,目前是水资源费分级征收并按1:9的比例分别上缴中央和同级国库,建议调整为以行政辖区为单位征收并按中央和省、市、县一定比例上缴国库。”刘志仁进一步解释称,考虑到中央和省、市、县各级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使用管理等方面的差异性和责权利的对等性,同时也为了提高地方各级在水资源节约、保护、管理、合理开发等方面的积极性,建议以市、县、区为基本单位,将辖区范围内征收的水资源费总额按照1:3:3:3的比例,分别上缴中央、省、市、县四级国库,为基层推动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强化支撑。

专家点评——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副秘书长何建清:

郴州市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重中之重还是要解决“林”“城”的本底关系问题。2019年郴州市城镇化率为56%,低于全国60.6%的平均水平,亟待围绕有色金属等传统特色产业创新升级和大数据等新产业培育,增加城镇就业人数,集约使用国土空间。在宜居强企兴商环境营造上,还需长期坚持山水相融、城乡一体的生态原则,实施三维网格化管控,构建城镇的基础设施和空间格局,通过扩大区域互联互通,增强国际品牌效应,打造城市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2019年5月,国务院批复同意郴州市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绿色发展”为主题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支持郴州加快打造“绿水青山样板区、绿色转型示范区、普惠发展先行区”,探索形成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郴州模式”,以点带面,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绿色发展。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郴州市市长刘志仁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我们对郴州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高度重视。湖南省成立了领导小组,由省长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并出台十条政策措施,加快推动可持续发展规划和建设方案的执行实施。同时,加强与上级有关部门和单位的沟通衔接,寻求最大限度的支持和帮助,确保了创新示范区建设顺利开局。”

在刘志仁看来,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不是为了要块儿牌子,而是要“蹚出一条新路子”。如何把中央的决策部署贯彻好,把省委、省政府的指示要求落实好,优质高效地推进创新示范区建设,是新时代全体郴州人必须答好的一张历史性的试卷。

抓好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必须抓紧抓牢关键重点,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2019年9月,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简称“中国水科院”)与郴州市政府签订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绿色发展技术合作框架协议。中国水科院发挥其在人才、技术、资源方面的专业优势,完成了《郴州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绿色发展纲要》编制工作,《郴州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绿色发展(水利)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正在编制过程中。

“建议国家进一步加大对郴州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支持力

桂林:加快建设生态补偿机制 擦亮“山水甲天下”招牌

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现在还面临建设合力需进一步增强、可持续发展创新动能不足、景观资源保育任务艰巨等困难。”秦春成表示,尤其是漓江风景区生态补偿机制还不健全。

“低标准的单项生态补偿对林农来说,仍然是杯水车薪,补偿金额与林地的商业产出、生态价值不成正比,难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补偿标准过低,加上地方政财配套补贴不到位,更难调动居民对漓江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毁林种果等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秦春成坦言。

专家点评——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理事、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邵超峰:

桂林市以景观资源可持续发展利用为主题,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如何维护和提升漓江流域喀斯特特色景观资源,迫切需要按照体现“国际视野、国家意志、地方实践”相结合的要求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化路径,尤其是应尽快推动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新机制。自2012年以来,广西开始实施《广西壮族自治区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本级多方筹措资金支持漓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景观资源保育和生态产业提质增效需求上看,急需进一步推深做实漓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引导生态受益者和社会投资者对生态保护者的补偿,汇聚国内外资金、项目、人才、技术等优质创新资源,凝聚多方力量,共同推动以提供生态产品为核心的新发展方式和模式,促进公众由被动的参与保护转化为主动的保护行为,形成景观资源保育的合力。

2018年2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桂林市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重点针对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等问题,集成应用生态治理、绿色高效农业生产等技术,实施自然景观资源保育、生态旅游、生态农业、文化康养等行动,统筹各类创新资源,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探索适用技术路线和系统解决方案,形成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有效模式,对中西部多民族、生态脆弱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发挥示范效应。

两年多来,桂林市统筹推进“自然景观资源保育、生态旅游创新发展、生态农业创新发展、文化康养产业创新发展、创新驱动能力支撑”五大行动,创新示范区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在坚持科学保护漓江方面,桂林市推进以漓江为核心的景观资源可持续利用,累计投入42.06亿元,实施漓江截污一、二期工程,全面清理整顿漓江城市段住家船、洲岛鱼餐馆、网箱养鱼、畜禽养殖场,提升改造岸线码头,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近100%,黑臭水体基本消除。

在保护修复喀斯特地貌方面,桂林全市实施“喀斯特石漠化治理与修复”等重点工程,积极推进桂林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生态景观修复项目,2019年完成6处生态修复,修复受损山体、边坡1.1万平方米;圈定喀斯特石漠化面积1988平方千米。

在创新发展生态旅游方面,桂林市坚持绿色理念,采用生态手段,提升旅游景区景点和沿路沿江景观,改造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推动生态旅游文化融合发展。2019年全市接待游客1.38亿人次,旅游总消费达1874亿元,桂林旅游世界品牌、国内标杆、区内龙头地位不断提升。

在加快发展文化康养产业方面,桂林市探索可持续的文化传承与保护模式,实施“寻找桂林文化的力量,挖掘桂林文化的价值”工程。以建设国家健康旅游示范基地为抓手,桂林市大力发展康养产业,崇华中医街入选全国首批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孝慈轩、夕阳红等养老服务项目成效显现,中国中药(桂林)产业园、桂林仙源健康产业园等项目加快推进,成功举办环广西公路自行车赛、桂林马拉松赛、资源国际漂流精英挑战赛、阳朔国际山地越野赛等体育赛事,“漓水青山·养生桂林”城市品牌进一步打响。

“我们持续加强生态创建、绿色创建工作,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和绿色交通城市创建均高分通过了国家验收,全市森林覆盖率提升到71.58%,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0.81%,全国乡村绿化美化现场会在我市召开,‘桂林山水甲天下’的金字招牌越擦越亮。”全国人大代表、桂林市市长秦春成向《经济参考报》记者透露,对照2020年目标,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四大类32项指标中,2019年桂林已有31项达标。

秦春成指出,在成绩背后,桂林在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

临沧:围绕特色资源 促多民族融合可持续发展

2019年5月,国务院批复同意临沧市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以边疆多民族欠发达地区创新驱动发展为主题,临沧市突出在开放共享、绿色经济、协同发展、创新发展等领域进行创新试验,预计到2030年建设成为沿边全面开放新动能释放先行区、环境友好产业跨越式发展样板区、民族特色资源高品质利用引领区。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临沧市市长张之政向《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临沧市围绕对接国家战略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速行动、发展与保护并重的绿色产业推进行动、边境经济开放合作行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产业提升行动、民族文化传承与开发行动这“五大行动”,以高度的使命感和强烈的责任感,扎实推进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

据介绍,2019年,《临沧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实施方案》按计划推进中的99个重点项目已完工7项,在建66项,近期可开工16项,正在推进前期工作10项。

具体来看,临沧市实施发展与保护并重的绿色产业推进行动,推进可持续发展。目前,已建成高原特色农业基地2202.2万亩,凤庆县(核桃)、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茶叶)入选省“一县一业”示范县,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永德县入选省“一县一业”特色县,评选出临沧市“十大名品”和名优农产品“十强加工企业”“十佳创新型工业企业”。“一部手机游云南”项目加快推进,启动建设102个乡村旅游示范村,临沧旅游综合体(佤山凤城)正式启动建设,翁丁葫芦小镇等特色小镇建设加快。“三大园区”不断优化提升,临沧工业园区积极创建国家高新区,临沧边合区清水河口岸迁址新建联检楼、查验区及货场熏蒸仓库等项目建成完工,进境食用水生动物指定口岸、跨贸小镇中央商务区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将沿边村寨建成全省乃至全国沿边小康示范村雏形显现,围绕构建“沿边公路、经济发展节点、基层组织力”三套体系,打造“产业村、旅游民族特色村、较大村、口岸和边境贸易通道、边境维稳点”五种形态,组织实施的“基础设施、农村经济发展、村级公共服务设施、人居环境整治、兴边富民”等五大工程可圈可点。

“在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过程中,临沧市坚持创新驱动,抓好项目储备,抓细项目前期,抓实项目实施,强化项目支撑,按照‘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责任具体化’的要求,围绕对接国家战略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速行动、发展与保护并重的绿色产业推进行动、边境经济开放合作行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产业提升行动、民族文化传承与开发行动‘五大行动’,梳理提出建设创新示范区第一阶段支撑项目774项,总投资4275.36亿元。”张之政说道。

专家点评——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创新与绿色发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社科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朱光辉:

就临沧市而言,建设的关键在于,前瞻性地理顺重大通道打通后跨越性发展与可持续资源和环境保护利用的关系。由于地缘等多方面原因,临沧市发展起步较晚,但卓越的区位和自然资源禀赋以及丰富的多民族人文资源确是其后发优势所在。如何加快谋划多层次口岸通道经济落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相契合的全域性创新型国土空间支撑,以及加快高新科技的引领,是临沧实现弯道超车的重要手段。多民族融合可持续发展是临沧创新示范区的灵魂,也是其不同于其他示范区的特色,更是中央对云南省发展的期望。

(责任编辑:)
网站无障碍
聚焦人居环境建设 共话城市可持续发展
来源:经济参考报2020-05-26 09:48:19
可持续发展作为破解当前全球性问题的“金钥匙”,其相关话题一直受到广泛关注。中国是承诺并践行可持续发展最早也是最为积极的国家,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积极推动下,我国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相关工作在城乡建设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