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渠道拓展 公募市场迎长期优质资产

来源:经济参考报 2020-05-07 13:19:31

境内基础设施领域公募REITs试点正式起步,引发基金公司诸多期待。业内人士表示,这一试点的推出有望盘活不动产存量市场,填补该领域金融产品的空白。此外,首批公募基金投资新三板产品也在积极筹备中,资本市场产品谱系正在得到进一步完善。在此背景下,公募发行市场开始积极布局封闭式权益基金,A股投资者结构逐渐优化,长期投资理念的引导正在进一步彰显。

筹备、探索近20年的中国公募版REITs终于即将问世。4月30日,证监会、发改委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相关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对基础设施REITs试点的基本原则、试点项目要求和试点工作安排加以明确。同时指出,要聚焦京津冀、长江经济带、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和基础设施补短板重点行业。

针对基础设施REITs试点的工作安排,同日,证监会还发布了《公开募集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指引(试行)(征求意见稿)》(下称《指引》)。《指引》明确了“公募基金+资产支持证券”结构。同时,打破原有“双10”集中度限制,明确“80%以上基金资产持有单一基础设施资产支持证券全部份额,基础设施资产支持证券持有基础设施项目公司全部股权”。

公募REITs试点的推出引发诸多期待,不少基金公司纷纷表示希望获得首批管理人资格。德邦基金总经理陈星德表示,REITs对公募基金行业是一个里程碑,意味着全新的产品、广阔的市场和巨大的挑战。可以说,公募REITs未来将可能再造一个基金行业,再造一个新的细分资本市场。

业内人士表示,在当前时间点推出基础设施公募REITs试点有助于盘活不动产存量市场,提振市场信心。此外,公募REITs的推出可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产品谱系,缓解资产荒,为投资人提供更多投资选择。华泰固收研究团队表示,如果公募REITs得到快速发展,将有助于提升经济运行效率,降低宏观杠杆率,也有助于相关企业盘活存量资产,降低资产负债率,加快资产周转。中金固收研报则表示,中国版REITs将挖掘优质资产,为投资人提供高性价比的投资机会。

REITs试点的开启再一次为公募基金拓宽投资渠道,填补当前金融产品的空白。在新投资渠道上,此前颇受关注的公募基金入局新三板也取得了新进展。全国股转公司市场发展部总监孟浩近日表示,首批公募基金入市产品已在积极筹备。从精选层准备情况看,已披露拟申报精选层的挂牌公司整体经营业绩突出、研发能力强,是新三板市场发展壮大的优质中小企业代表。2020年以来,三板做市、创新成指两个市场指数涨幅超两成。

在此背景下,公募基金这类机构投资者正在A股市场不断壮大,A股投资者结构逐渐优化。统计显示,今年一季度公募基金持有A股市值占流通市值比例进一步提升,并创下5年半以来的新高。专家表示,资本市场的核心功能之一就是有效定价,进而优化资源配置,各类机构投资者无疑是市场合理定价的中坚力量,定价功能归位,市场的投融资功能方可积极运转,A股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使命才能有效践行。

另一方面,对长期投资理念的引导,开始成为公募发行市场的新趋势,一个具体的表现便是公募基金积极布局封闭式权益基金,以充分利用封闭运作优势,覆盖完整市场周期,把握中长期投资机会。据Wind数据统计,今年以来共有20家基金公司布局了封闭式权益基金,发行产品数达30只,已成立22只,规模达到505.47亿元,其中有3只基金的首发规模超过了20亿元。

不过,中短期来看,市场风险不可忽视。海外疫情发展形势依旧严峻,波动加大的海外市场可能带动国内市场震荡。相比2019年末,公募基金一季报持股市值出现萎缩。不考虑一季报延期公司,一季报公募基金持股市值1.52万亿元,相比去年末的2.41万亿元缩水8900亿元,缩水比例达37%,持股占流通股市值比例由去年末的4.99%降至3.31%。据东方财富证券研究所统计,一季度末公募基金持仓市值超过千亿的行业仅有3个,分别是医药生物、电子、食品饮料,相比去年末的9个也有所减少。

(责任编辑:)
品牌房企
楼盘速递
网站无障碍
投资渠道拓展 公募市场迎长期优质资产
来源:经济参考报2020-05-07 13:19:31
境内基础设施领域公募REITs试点正式起步,引发基金公司诸多期待。业内人士表示,这一试点的推出有望盘活不动产存量市场,填补该领域金融产品的空白。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