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宣布开展1000亿元MLF操作 降息真的要来了吗?

来源:新京报 2020-04-16 09:18:03

MLF跌破3%,央行定向降准;市场普遍预计4月LPR大概率调降,房贷将受影响

4月15日,在定向降准落地的同时,央行宣布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1000亿元,中标利率2.95%,较上次下降20个基点。

此前3月30日逆回购利率下降20个基点,4月20日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将有新报价。市场普遍预计,4月LPR报价将大概率同步调降,其中5年期以上LPR是大多数房贷的风向标,“降息稳了”,业内人士称。

3年来MLF利率首次跌破3%

降准“降息”同日到位。据央行4月15日公告,从当日开始,央行对农村金融机构和仅在省级行政区域内经营的城市商业银行定向下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分两次实施到位,每次下调0.5个百分点。15日为实施该政策的首次存款准备金率调整,释放长期资金约2000亿元。同时,央行开展MLF操作1000亿元,中标利率2.95%,与上期相比下降了20个基点。

降准在4月初已预告,“降息”来的也不意外。3月30日,央行下调了公开市场操作利率(7天期逆回购利率)20个基点,业界普遍预计4月MLF利率和LPR均大概率同步调降。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今年我国经济进入疫情周期以来,MLF利率第二次下调,也是MLF利率三年来首次跌破3%。

谈及MLF利率下调的必要性,不少业内人士表示,作为中国就业的基本盘,广大中小企业在本次疫情之中面临空前挑战。在此情况下,为企业减负的政策是关键,通过“降息”来疏通货币政策机制传导、降低实际融资成本,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是其中关键一环,紧迫性越发凸显。

下周房贷利率大概率同步下降

在货币政策传导链的一端,实际关系到公众的利率就是LPR

LPR每月20日报价,最新一次将在下周。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从LPR报价机制以及此前变动规律看,预计4月20日1年期LPR报价将与MLF利率下调20个基点的幅度一致,利率由目前的4.05%降至3.85%。

由于多数房贷期限超过5年,因此5年期以上LPR被视为房贷利率的风向标。“为保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5年期以上LPR或下降10个基点至4.65%。”温彬称。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也预计,4月LPR报价大概率将出现下降,其中5年期以上LPR可能调降10至20个基点。

据张大伟计算,以100万房贷、等额本息偿还30年计算,5年期以上LPR每下降10个基点,月供额约减少60元。如果4月5年期以上LPR降低10个基点至4.65%,月供将从5216.47元减少至5156.37元。

自去年8月改革以来,5年期以上LPR报价仅下调过2回,每次降幅均为5个基点,此次市场普遍预计降幅力度加大,是否会引发楼市暴涨?“个人认为不会。投资炒房的时代已经过去,一方面因为整体人口结构已经改变,年轻人的购买需求在下滑,老人空置的房子在增加;另一方面房住不炒,防止房价过度强调金融属性,使房价挤压实体经济。所以楼市不会因为利率下调20个基点改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称。

他同时提醒,虽然不会楼市暴涨,但流动性充裕,资金成本下降及货币宽松预期,对“稳房价”始终是一个利好,从房地产调控政策上仍需警惕房价上涨过快。

■ 观点

CPI回落支撑进一步“降息”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海外肆虐,由于担忧疫情冲击经济,自3月初以来,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英国、埃及等至少20个国家央行宣布降息,不少国家还同步进行资产购买。

从国内影响是否降息的因素看,通胀一直是一大掣肘因素,不过3月CPI已经回落到“4时代”。温彬表示,3月我国CPI涨幅快速回落,通胀出现下行拐点,有利于稳健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下阶段,货币政策调控应由数量型工具为主转向价格型工具为主,一方面,通过继续下调政策利率,推动国债收益率曲线整体下移,带动企业债券发行利率下降,降低企业直接融资成本;另一方面,适时适度下调存款基准利率,释放LPR改革潜力,引导贷款利率持续下降。从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个渠道切实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考虑到当前包括MLF利率在内的政策利率仍远高于零利率水平,未来CPI同比涨幅有望趋势性下降,判断降息周期将会延续到年底,4月之后MLF利率还有30个基点左右的下调空间。

(责任编辑:)
网站无障碍
央行宣布开展1000亿元MLF操作 降息真的要来了吗?
来源:新京报2020-04-16 09:18:03
​4月15日,在定向降准落地的同时,央行宣布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1000亿元,中标利率2.95%,较上次下降20个基点。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