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纷纷出台扶持政策 助力经济平稳运行

来源:中国证券报 2020-02-25 09:21:40

新冠肺炎疫情出现积极态势,各省市也开始积极推进复产复工。与以往春节后的复工不同,由于疫情影响,不少产业的复产复工面临压力。为了推动各企业复产复工,各省市纷纷出台了针对性扶持政策,保障地区经济平稳运行。

影响不一

业内人士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疫情是暂时性的,但是由于疫情而导致的人流量减少以及交通运输缓慢等问题,给不少产业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

在餐饮业方面,中国烹饪协会发布《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国餐饮业经营状况和发展趋势调查分析报告》显示,因为疫情影响,今年春节期间餐饮业损失严重。相较上年,疫情期间,78%的餐饮企业营业收入损失达100%以上;营收损失在七成以下的仅为5%。仅在春节7天内,疫情已对餐饮行业零售额造成了5000亿元左右的损失。

在交通运输业方面,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数据显示,85%的企业认为疫情对生产经营影响较大。全国道路货运车辆公共监管与服务平台数据分析显示,全国重型货运车辆节后开工形势不佳,正月十五前后行业开工率仅为往年的四分之一。其中,湖北车辆开工率不到往年的10%。2月10日后车辆开工率持续回升,但是回升速度较为缓慢。

另外,某稀有金属行业公司董秘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受疫情影响,公司复工率不高,为了保证现有员工安全有序作业,公司采购了大量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及劳保用品。同时,由于上游原材料受交通运输缓慢及物流费用上涨等的影响,价格有所上涨,导致公司在疫情期间生产成本有所提高。

江苏某纺织业公司相关负责人则表示,由于工人返厂需要在酒店隔离14天,同时口罩等防疫物品较难筹集,因此目前其所在地区的纺织业公司均未复工。“复工的压力比较大,一直停工肯定是会对我们这个产业有影响,但是因为大多数纺织业在此前都有库存,因此疫情期间正好可以去库存,相对而言,影响较小”,该负责人说。

业内人士表示,由于疫情是暂时性的,因此对于周期性较强的企业和一些制造业的影响较小。

某种业龙头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由于种业季节性较强,业内公司早已在春节前就完成了生产和铺货准备,因此疫情对行业各公司影响较小。某制造业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春节期间有春运的压力,物流相对缓慢,所以在此期间公司都会在节前提前准备1-2个月的原材料,以错开春运高峰期。因此,此次疫情若接下来得到有效控制,对公司的影响将不大。

政策频出

面对疫情对相关产业和经济的影响,各地也纷纷出台了针对性扶持政策,来保障地区经济平稳运行。

以厦门为例,针对疫情对旅游业的冲击,厦门市发布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旅游企业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为旅游企业量身订制了10大举措,如暂退旅行社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缓缴减免税费、补贴包机损失等。

贵州则针对道路运输发布了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意见指出,鼓励全省卫星定位平台服务商,免收道路运输企业3个月卫星定位服务运维费用;对承租国有大中型企业经营性房产的道路运输企业,可以减免或减半征收1至3个月的房租;在疫情防控期间,根据道路运输企业恢复生产经营情况,在车辆续保时,依法依规给予商业车险、承运人责任险等最大限度的费率优惠;协商适当延期收取车险保费,缓解物流企业资金周转困难。

长沙对年内有在建(含新开工)、且计划投资额在500万元及以上的技术改造项目,并在年度内发生银行贷款业务的工业企业,按实际获得贷款额的2%给予贴息,单个企业不超过500万元;物流企业发展智慧化仓储、自动分拣、“无接触配送”等业态的,按其设施设备投入的10%给予补贴,最高不超过500万元;对新增速生蔬菜种植面积达100亩的补贴2万元,每增加50亩再多补贴1万元,最高不超过15万元;对申报国家陆港型、空港型、生产服务型和商贸服务型物流枢纽成功的运营主体,给予一次性补助1000万元。

另外,深圳、上海、南通、北京等多地也推出了不少稳定经济平稳运行的措施。其中,深圳临港新片区还在发布的《临港新片区全力防控疫情支持服务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中提出,支持防疫物资生产供应企业扩大产能、支持企业开展科技攻关。对因防疫生产需要而增资扩产、技术改造等项目,经认定后给予项目总投入50%-100%的支持;对厂房改造涉及提高容积率、环评等手续设立绿色审批通道。

(责任编辑:)
网站无障碍
各地纷纷出台扶持政策 助力经济平稳运行
来源:中国证券报2020-02-25 09:21:40
新冠肺炎疫情出现积极态势,各省市也开始积极推进复产复工。与以往春节后的复工不同,由于疫情影响,不少产业的复产复工面临压力。为了推动各企业复产复工,各省市纷纷出台了针对性扶持政策,保障地区经济平稳运行。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