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机制 践行“党建+五共”模式 本溪为全省早期棚改小区维修改造立标打样

来源:辽宁日报 2020-01-13 16:21:49

15年前,省委、省政府把棚户区改造作为改善困难群众生活条件的重要内容和振兴老工业基地的重要举措,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大规模棚户区改造。15年间,全省共有180.16万户、500余万居民从低矮潮湿、透风漏雨的棚户区,搬进了宽敞明亮、设施齐全的楼房,打造了工业城市棚户区改造的辽宁样本,也为全省乃至全国住房建设事业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然而,15年后的今天,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而受当时条件所限,早期棚改房屋建设标准相对较低,配套基础设施不甚完备,导致大部分棚改小区进入集中大修期和维修高峰期。

在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在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的直接指导下,2018年6月,本溪市在全省率先启动早期棚改小区维修改造工程,并以全面推进建立工作统筹协调机制、政府与居民共担机制、群众共建共享机制,推动早期棚改小区长效管护机制建设,探索出“党建+五共”“自助式物业服务”等符合早期棚改小区特点的维修管护新模式,为全省实施早期棚改小区维修改造工程立标打样。

“党建+五共” 为早期棚改小区维修改造奠基

作为一座以煤炭开采、铁矿采选、水泥建材、钢铁加工等传统产业著称的城市,本溪市早期棚改小区维修改造共涉及4个主城区的40个小区、6.3万套住宅,涉及居民20万人,维修改造项目占全省1/3还多。

对早期棚改小区进行维修改造,通过改善居民的人居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居民充分享受改革开放4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丰硕成果,其影响不亚于当年的棚户区改造工程,且备受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以及全社会的关怀与关注,因此也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更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溪市委、市政府在部署早期棚改小区维修改造工作时,就着力强化了顶层设计,明确提出突出“党建+五共”引领,强化建设党的组织“一个体系”、搭建自主管理和社区服务“两个平台”,确定“大事共议、实事共办、要事共决、急事共商”议事原则,推行小区物业服务站+业主委员会的“自助式物业管理”模式,实现房屋维修有人管、治安防范有人管、卫生保洁有人管、美化绿化有人管、日常生活难题有人管的“五有”管理目标,让早期棚改小区改造真正成为解民忧、暖民心的惠民工程。

本溪市委、市政府将“早期棚改小区维修改造工程”列为年度重点民心工程,提出“科学统筹、精心组织、高标准建设”总体要求。本溪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召开现场会部署安排,分管副市长挂帅负责指挥调度,各相关主城区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落实责任,挂图作战。

本溪市政府先后出台了《本溪市早期棚改小区维修改造实施方案》《本溪市早期棚改小区维修改造项目资金管理办法》《本溪市早期棚改小区维修改造群众参与实施方案》《落实“共谋共建共治共评共享”理念,建立早期棚改小区长效管护机制的实施方案》等文件,强化制度设计,创新推进机制,为维修改造工程奠定坚实基础。

本溪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组织专人专责对全市早期棚改小区现状进行调研,编制《本溪市早期棚改小区维修改造需求明细表》,确定拟改造的范围、内容和工程量,制定了时间表、路线图,并做好动态补充,确保项目扎实推进。市发展改革委、财政部门各司其职,协调争取资金,确保资金来源,规范资金支付,有力保障了资金使用效率。市政府克服困难,积极筹措垫付资金,提早推进前期工作和组织施工,保障工程工期,并积极争取上级资金,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决策共谋 小区怎么改居民说了算

早期棚改小区维修改造工程,不同于以往的新建项目或其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做好此项工程,必须紧紧围绕群众期盼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来展开和推进,让群众认可、满意。

然而,早期棚改小区维修改造工程浩繁,千头万绪,如何做到让居民满意?本溪市按照 “共谋、共建、共治、共评、共享”原则,以美好环境和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理念为核心,坚持决策共谋,“百姓的事百姓办”,让居民全程参与维修改造。

群龙要有首,这个首就是党组织。本溪市出台了《关于加强早期棚改小区党建工作的意见》,提出织密“一个体系”,搭建“两个平台”,即织密党的组织体系,推动“党支部建在小区上”,形成“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党建格局,实现党的工作在早期棚改小区全覆盖,协调解决重大问题,推动督促工作落实。同时,搭建自主管理平台,组建业主委员会,在社区指导下,制定小区管理规章和业主大会议事规则,负责小区日常事务管理和参与社区议事;建立社区服务平台,把日常维修改造与小区自助式物业服务相结合,通过共议共谋大力推进兼顾日常保洁、治安防范、物业维修等邻里互助式服务内容。探索形成房屋维修有人管、治安防范有人管、卫生保洁有人管、美化绿化有人管、日常生活难题有人管的“五有”管理目标。

在施工设计阶段,由各区住房城乡建设局牵头,先后组织区直有关部门、办事处、社区和居民代表,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征求百姓意见、收集重点难点问题。开展“听民情办实事”“民意直通车”等主题活动十余场次,召开居民代表大会20余次,入户走访500余人次,发放调查问卷8000余份,共收集意见建议1万余条,筛选梳理出五大方面问题,包括房屋破损严重、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小区功能不健全、环境卫生不达标、物业管理缺失等。随后,按照资金总量要求,与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设计单位反复推敲,并组织了多次专家论证,最终与街道、社区和居民代表达成了共识,确定了改造范围。

在本溪市的各个早期棚改小区,大到地下管网怎么改造、楼顶怎么维修,小到路面铺装是采用荷兰砖还是沥青,外墙粉饰用什么颜色,单元门更换哪种样式等,全部交给居民自己商议决定。

为了让居民真正从改造中受益,彩进社区专门成立了由社区党委、工程质量监督队、物业和业主委员会组成的“红色管家议事会”。彩进社区14号楼旁边原是一片杂草丛生的空地,围绕着把这块空地改造成停车场还是健身广场的问题,两种意见僵持不下。社区党委一户一户地进居民家征求意见和解决办法,把居民代表、物业、工程质量监督队组织在一起,进行面对面地讨论。最终,以修建停车场为主,四周设置健身路径的方案得到全体居民一致赞成。

发展共建 驻区单位为居民排忧解难

按照“大事共议、实事共办、要事共决、急事共商”的议事原则,推动小区与驻区单位党组织开展“契约化”共建,形成治理合力,是本溪市实施早期棚改小区维修改造工程中“五共”的一项重要内容。

早期的棚改小区大都存在着公共基础设施缺失、社区广场建设不足、楼道堆放杂物,生活垃圾分类、绿植花卉养护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而对于贫困人口集中且无物业管理的小区来说,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依靠社会力量的支持。在维修改造中,本溪市积极吸纳驻区单位、群团组织、社会团体支持,共建美好家园。

“关门一家人,开门一家亲”,各区委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政治功能,在各城区街道、社区全面实行“大工委”制,并健全完善党建联席会议等8项制度,选聘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兼职工委、党委委员,形成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政府主导的多方参与、共建联创的格局。

为了促进早期棚改小区居民就业,提高他们的收入,本溪市有针对性地开展普惠制就业培训,新增就业3000多人,并联合外埠中介机构进行劳务输出100多人。溪湖区总工会与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辖区企业联合,针对早期棚改小区的居民建立了两家集就业指导、职业介绍、网络招聘、信息发布、技能培训于一体的社区人力资源超市,先后组织分类就业招聘会99场,帮助2000多名下岗职工实现就业再就业。同时,还出资50余万元为彩屯街道彩玉社区建设了“工业风”职工文化广场,打造工青妇协同创新发展阵地,使社区面貌焕然一新。

为了让困难群众在新维修改造的小区住得好、住得安,区民政局还积极落实社会救助各项配套政策,从采暖补贴、电价补贴、医疗救助、就学援助等方面,特别是通过采暖救助政策和减免困难群众60平方米以下全部采暖费用等措施,共救助符合非集中供暖补贴条件的城乡低保户、低保边缘户4355户,发放采暖救助资金201.04万元,被早期棚改居民赞为“暖心工程”。

此外,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提供公益性岗位74个,为棚改小区解决保洁、保绿力量不足问题。区文广局投入16万元,建立全市首家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33家驻区单位还开展了“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600多名党员干部与居民群众结成互助对子,本钢集团公司党员高国军,自掏腰包8000元为小区铺设柏油马路,被评为“本溪好人”。

服务共管 筑起平安第一道防线

早期棚改小区的居民多为贫困群体,小区基本都是开放式的且没有物业管理,因此小区脏乱差和安全隐患问题较为突出。那么,小区维修改造后如何管护?也就成了政府、社会和居民关注的焦点。

为此,本溪市提出建立早期棚改小区长效管护机制,全面提高小区居民自我管理意识,建立以居民为主体,多部门单位参与的多元化小区管理体系。对于管护资金问题,则坚持共筹原则,通过居民缴纳、政府补贴、社会捐助、共建单位帮扶等方式多方筹集,保证社区建设的资金来源。

同时,坚持服务共管,通过与产权单位、物业管理单位捆绑式合作,将单一的房屋维修服务拓展到保洁、保安等范畴,居民充分享受社区服务成果,彻底解决有人管事、有钱办事的问题。此外,坚持责任共担,依托小区党群之家,建立街道司法所、律师、法律工作者微信群,及时调解居民矛盾纠纷,筑起平安第一道防线。

如今,在早期棚改小区,“小区是我家,管理靠大家”,已成为居民们的共识。各区委积极构建“社区+业委会+物业公司”自治平台,打造“红色业委会”,并成立“红色议事会”“三情议事会”等组织,实行自我管理。

“红色议事会”专门解居民烦忧。每逢遇到问题,“红色议事会”都将问题拿到桌面上来,公开、公平、公正地和百姓面对面共同协商解决。彩北街道新立社区为解决小区停车难问题,邀请包扶单位、“两代表一委员”、驻区单位、居民代表共同协商,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并多次召开联席会议研究,最后,社区将小区四大块空地规划成停车场。目前,已有3个停车场建成并投入使用,还有1个1200平方米的停车场正在筹建中。

“红色业委会”引领居民自治。彩屯街道彩云社区在维修改造的同时,为建立长效管护机制,试点推行自助式物业管理,组建业主委员会,成立物业服务站,实现有治安防治、有清扫保洁、有绿化养护、有物业维修、有停车管理的“五有”自助式物业管理新模式,为小区提供卫生保洁、治安巡逻、纠纷调解、日常维修等服务,让居民十分满意。

早期棚改小区依托小区党群之家,建立街道司法所、律师、法律工作者微信群,成立“指尖上的移动调解室”,及时调解居民纠纷,化解矛盾,仅半年时间就成功化解纠纷243起,提供法律咨询2300余人次,有针对性地推送法律资讯、信息564条。社区和驻区单位的1600多名老党员活跃在各个小区,有效筑起化解矛盾纠纷的第一道防线,努力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

成效共评 让群众满意就是标准

本溪市从2018年6月开始的40个早期棚改小区维修改造工程,已在2019年年底全部完成。为确保这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取得最大的社会效益,本溪市在维修改造过程中,把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工程质量的重要标准,坚持工程质量现场共评,“小区好不好,居民来说道”。

在40个维修改造小区,每个小区都有一支认真严格的党员义务质量监督队,全程监督施工单位维修改造质量,发现问题第一时间提醒施工单位整改,同时,施工单位遇到需要居民配合的问题,也找党员义务质量监督队到场及时解决。

在彩进社区,由12名社区老党员和居民代表组成的工程质量监督队,风雨无阻,每天巡视在工地,监督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并及时向社区反映居民提出的难点、热点问题。去年6月的一天,质量监督员杨金权找到社区,反映1号楼施工时下水井盖被车压坏了,掉进了下水井,不仅堵塞了下水管道,还给居民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社区立即到现场查看实际情况,并及时和施工单位沟通,第一时间更换了井盖,使隐患得以消除。

工程质量监督队的认真负责也感动并带动了小区居民参与到改造工程中,大家和社区工作人员一同清理楼道乱堆乱放的杂物、拆除违章搭建的棚子,为施工扫清障碍。

长效管护成效也是共评的重要内容,本溪市早期棚改小区采取居民测评、社区自评、街道筛评、区委总评的方式,对小区长效管护工作开展情况和群众满意度进行监测评估,对优胜者给予奖励,用于改善社区服务设施、补充社区服务经费。

同时,由住建部门、属地街道、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和居民代表组建联评机构,对实施物业管理的早期棚改小区开展物业服务质量评价活动,以书面形式反馈给物业公司,并探索物业服务企业准入、退出机制。

成果共享 美好家园幸福你我他

隆冬时节,暖暖的阳光下,本溪市彩进社区的居民正在健身器材上锻炼身体,他们的身旁是一栋栋铁锈红色的楼房,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令人赏心悦目。

说起小区的变化,居民金洪喜滔滔不绝:“你看看现在咱这小区环境,这干净平整的水泥路面,这漂亮的花坛、各种健身器材,以前都是各家各户的小开荒。还有这里原来是一座顶风臭出好几里的大垃圾山,每天我们从这里过都得捏着鼻子,现在改造成了宽敞美观的停车场。经过这次改造,咱这小区比刚建时还漂亮。”

“以前,儿子和媳妇嫌咱这小区脏乱差,宁可在外租房子也不愿回家住,现在小区变漂亮了,儿子和媳妇带着孙子都搬回来了,乐得我做梦都笑醒了。”

“现在,咱这小区有了幼儿园、卫生所、超市,还有养老院,无论什么事都有人管、都方便。”

“政府掏钱给咱改造小区,让咱这日子越来越幸福了,所以咱得好好锻炼身体,健康长寿,享受美好生活啊。”

2019年10月22日,在维修改造一新的小区里,居民们争先恐后地向记者述说小区改造后给他们生活带来的变化和满满的幸福感。

本溪市40个早期棚改小区维修改造已经基本完成,屋面防水、外墙涂料、供水和排水管线改造、单元门更换工程,道路维修、挡土墙砌筑、环境提升整治等工程,使小区环境改善、功能完善、管理有序,小区面貌焕然一新。

然而,本溪市的早期棚改小区维修改造工程,带给居民的远不止居住环境的改善,还有民生保障的各种社会资源的配套和功能的完善。

本溪市在实施早期棚改小区维修改造工程的同时,还发挥职能部门作用,健全完善小区医疗、教育、卫生、养老体系和文体设施,做好困难群体精准帮扶和小区孤老残幼服务工作。

坚持教育先行,对学前教育给予政策支持,鼓励在早期棚改小区开设托幼机构,并加大义务教育资源倾斜力度,结合教育集团化发展趋势,将部分早期棚改小区纳入市内优质学区,将具备优秀师资的小学直接建在大规模棚改地区。

卫健部门及时调整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民生保障工作重心向有助于居民健康养生方面倾斜,加快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便民服务、养老服务场所建设,特别注重探索居家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并给予政策支持,鼓励在早期棚改小区新开设社会化养老机构8所,让早期棚改小区居民老有所养。同时,进一步强化了早期棚改小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新建和完善13个社区医疗服务站,基本实现了辖区居民健康档案建立、慢性病管理、疫苗接种、孕产妇管理等服务全覆盖,方便了小区居民就近就医。

人社部门调整人力资源布局,为百余名下岗失业妇女提供超市就业岗位,并针对早期棚改小区居民开展普惠制就业培训,联合外埠中介机构进行劳务输出,提高早期棚改小区居民收入。同时,加大早期棚改小区社会最低保障工作力度,开展情况排查,在低保申请、资金管理、发放上做到公开透明。

住建部门统一规格、统一模式,确保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公安部门在社区加强了平安巡逻,建立了驻区民警制度,有效保证了小区平安和谐;群团组织则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建设职工文化广场,开展“青年志愿者进社区”等活动,引导城市青年职工为社区居民提供医疗卫生、法律援助、再就业宣传等服务。

同时,社区服务增加供给能力,组建乒乓球协会、老年合唱团、棋牌俱乐部等居民喜爱的活动团队,通过开展“户外情景互动式党课”、道德讲堂、健身舞展演等党群联谊活动,增强百姓的归属感、幸福感,共建和谐幸福家园。

从政府各相关部门到企事业单位,再到热心公益的社会组织,本溪市社会各界都参与到了早期棚改小区维修改造和共建和谐幸福家园的行动中,让这些小区居民的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大幅提高。

随着早期棚改小区维修改造工程的全面竣工,本溪市40个棚改小区实现了从“安居”到“宜居”的华丽转身。而“党建+五共”创新机制的成功实践,也让本溪市开启了“和谐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责任编辑:)
网站无障碍
创新机制 践行“党建+五共”模式 本溪为全省早期棚改小区维修改造立标打样
来源:辽宁日报2020-01-13 16:21:49
15年间,全省共有180.16万户、500余万居民从低矮潮湿、透风漏雨的棚户区,搬进了宽敞明亮、设施齐全的楼房,打造了工业城市棚户区改造的辽宁样本,也为全省乃至全国住房建设事业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