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城市“风来了” 下一站,社区商业

来源:成都商报 2020-01-03 11:05:02

 消费城市“风来了” 下一站,社区商业-中国网地产

  小通巷的文创气息吸引了不少市民前往消费 本报资料图片

消费城市“风来了” 下一站,社区商业-中国网地产

香香巷的美食小店 本报资料图片    


  □上海天生就有首店吸引力;

  □广州的夜间经济也早在全国小有名气;

  □成都,又如何根据自己的特别之处,寻找消费的下一站?

伴随着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走红,城市也在悄然入局,主动将“买买买”上升为发展战略,甚至成为城市标签,无论是不是这座城市的人,只要来了这里,都有想要消费的冲动。

成都,就是这样一个迫切需要“消费”标签的城市。

2019年,成都陆续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城市首店和特色小店的实施意见》《关于发展全市夜间经济促进消费升级的实施意见》等重要文件。

在2019年12月16日举行的成都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大会上,成都宣布将塑造八大重要消费场景,全方位为消费者找到消费最优解。除了“熟面孔”夜间经济、首店经济之外,我们发现了一个颇有特色的场景——社区邻里生活场景。

这其实也被称为“社区商业”,即一类瞄准市民家门口的消费场景。此外,八大场景中的特色街区雅集场景,也可以被划分为家门口消费这一类消费场景。

成都作出这一选择也并不意外。毕竟,成都向来被标榜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而最能体验幸福感的,一定是社区。围绕社区里的人打造最适宜的消费场景,也的确是幸福城市的“本职工作”。

但更重要的是,这也是成都在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一次“突围”。毕竟,无论是首店经济还是夜间消费,各个城市都有长袖善舞的机会。比如,上海天生就有首店吸引力,而广州的夜间经济,也早早在全国小有名气。

至于成都,这个自古以来被称为“商都”的城市,又如何根据自己的特别之处,寻找花钱的下一站?

2019年12月30日,成都主动邀请了国内相关部门和企业,专门为社区商业举行了一次大会——第二届中国社区商业地产节暨中国(成都)社区商业发展大会。除了公开招商,会议内容还包括资源对接、场景打造和探讨等。

对成都而言,幸福和消费叠加的机遇,或将带来城市发展战略层面的巨大优势——可以预见,社区商业即将在这座城市里翻开城市商业“突围”的新篇章。

为什么是社区?

继承着唐宋元时代“春熙坊”的商业文脉与历史积淀,“消费”和“生活”早已是成都的鲜明印记。

一项数字更说明了,成都是社区商业的本底所在——根据仲量联行在成都的调研,成都社区商业正在以高出都市核心商圈18%的比例占领工作日消费时间,而这一趋势还在逐步上涨中。

对当下成都而言,社区商业,这个最贴近大众日常生活的消费场景,可能是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过程中最唾手可得的一个环节。

试想一下,繁忙的都市人群在疲惫的工作之后,更愿意和家人一起“散步式消费”。通过对超5万份消费客群问卷进行统计分析,仲量联行研究发现,消费者选择商场时考虑的最主要因素从2014年的“品牌号召”悄然变化为“距离吸引”。网红餐厅、品牌服饰虽然有强大的号召力,但“离家近”是最实际的消费推动力。

“事实上,两者并不冲突,是城市互为补充的商业形态。”高力国际华西区咨询服务部负责人余氤翔说。过去,远洋太古里、成都IFS等购物中心,属城市型商业,具备全市覆盖的能力。而社区商业其实更容易在覆盖范围上更占据优势。

就距离而言,社区商业大多开在距离居民生活区的10-15分钟生活圈里,且提供了比一般市场更有质感的、但又在日常购买能力内的商品,因此颇受普通人欢迎。

当然,社区商业也理应具备不同的消费特色。比如,它们大多是小而美的,因此更容易集中打造具有鲜明标签的主题,诸如根据周边居民特色,打造文物收藏、艺术品交易等特色场景。

对成都而言,这也将是一次难得的机遇:毕竟,社区商业的核心任务,便是提升生活本身的品质感、便捷度和性价比。一旦达成,其商业势能的释放与后燃效应,都将为城市商业的迭代发展,甚至城市本身的治理和发展,起到重要的拉升作用。

难在哪里?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成都社区商业的体量至少百余个。如何让它们活起来?这的确是当前社区商业发展的难点,主要围绕在持有者和租户两方。

在招商经验丰富的余氤翔看来,社区商业招商难度大的原因,一方面是商铺持有者,尤其在底商领域,大多是个人或小体量持有者,对商铺的规划和要求难以统一,以至于品牌落址时,可能遭遇不规范的市场价格波动。而对社区商业而言,往往也缺乏招商逻辑。

比如,传统小区商业的同质化往往会更加严重,既难以形成完善的消费矩阵,同时也很难塑造有辨识力的品牌形象。

招商如此,社区商业最终呈现的结果,往往也很难真正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一组数据,揭示了上述问题——仲量联行数据显示,在每周3次以下选择社区商业的消费者当中,18%的客群认为社区商业提供的商品品质不够;在每周3次以上选择社区商业的消费者中,21%的客群认为社区商业提供的服务品质不够。

导致的结果是,社区商业很难真正形成良性商业氛围,更遑论能比肩购物中心。

余氤翔认为,商业氛围的形成,需要长久的磨合与成长。同时社区商业的打造,也需要一个“契合”的条件和时间点,比如周边的消费能力,以及社区本身是否有特定的文化和消费属性。“社区商业最核心的,是寻找到特定的标签。”余氤翔说。

在他看来,成都已是国内较早意识到这一关键点的城市,也在各区域陆续有目的性地打造有特色的社区商业,包括青羊区的奎星楼街、锦江区的镋钯街等。

但在余氤翔看来,这些还远远不够。作为立足打造国际消费中心的城市,数量和质量理应齐头并进,成都仍需要更多、更有品质的社区商业。

能做什么?

至少从成都目前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来看,余氤翔认为,“正是打造社区商业的最好时机”。

一个重要的力量是来自政府的支持。成都市委、市政府连续发布了《关于创新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城市的意见》《成都市打造社区商业消费新场景 构建社区优质生活服务圈工作方案(2018-2022)》《成都市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总体规划》等重要文件。

根据《成都市打造社区商业消费新场景 构建社区优质生活服务圈工作方案》可以发现,成都对社区商业的数量和形态都有相对明确的思考和构思。

比如,从数量上看,到2022年,成都将新打造社区商业消费新场景300个,社区便民服务示范点500个,社区商业文化主题店、特色店、体验店1000个,社区商业连锁店超10000家。

这份方案甚至细化到了社区商业的具体形态,包括24小时便利店1000家。

(责任编辑:)
网站无障碍
消费城市“风来了” 下一站,社区商业
来源:成都商报2020-01-03 11:05:02
伴随着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走红,城市也在悄然入局,主动将“买买买”上升为发展战略,甚至成为城市标签,无论是不是这座城市的人,只要来了这里,都有想要消费的冲动。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