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措施须坚持“房住不炒”定位

来源:经济日报 2019-12-03 09:30:56

与其他宏观调控措施一样,楼市调控既不可能一步到位,也需要视调控效果和情势发展予以调整和完善。各地各城市在调整楼市调控措施时,要严格依据“房住不炒”定位来评判各项调控措施及其效果,在此基础上,使各项调控措施真正有利于遏制炒房,平抑房价,满足刚需和改善性需求。

近一段时间,若干南方城市对楼市调控措施做了一些调整,不仅引发各界广泛关注,当地房地产市场也因之发生了一些变化。

11月11日,深圳市调整了非普通住宅标准(即所谓“豪宅线”),将容积率在1.0以上、单套建筑面积在144㎡以下的房子定义为普通住宅,满两年可免征增值税,个税降低0.5%。11月29日发布的《佛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佛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进一步完善人才住房政策的补充通知》指出,在佛山工作、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或中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的人才,首套购房不受户籍、个税、社保缴存限制。

有报道指出,深圳市的政策调整,成为二手房市场强势反弹的一个转折点。在政策出台的前两周,该市二手房销售套数分别环比上涨了4.8%和11.1%。佛山市政策一出,有房企迅速发出通知,要求员工取消休假待命,有的楼盘则“昨晚整夜不打烊”。可见,两市的政策调整在短时间内对当地房地产市场产生了明显刺激效应。

2016年9月30日,北京、天津两市同时推出了多项楼市调控措施,至今已经3年多时间。数以百计的城市相继加入调控行列,因城施策,有针对性地实施调控,在整体上遏制了房价全面快速上涨的势头。同房地产市场以往调控相比,本轮调控涉及的城市多,持续的时间长,其间虽有一些城市对调控措施作出调整,并引发是否放松、松绑的议论,但并未因此诱发整体反弹。根本原因在于,党中央、国务院明确了“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也正因为如此,各地在调整楼市调控措施时,也反复表示要坚持“房住不炒”。

房地产行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行业。发展房地产业的目的,与促进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一样,都是为了从根本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楼市调控的目的,并非是为限制民众的住房需求,而是为了防范房地产泡沫、控制房价过快上涨和房价收入比扩大、缩小市场价格与价值背离的程度,最终是更好地满足广大民众的刚需和改善性需求。

与其他宏观调控措施一样,楼市调控既不可能一步到位,也需要视调控效果和情势发展予以调整和完善。但是,调整和完善的依据,既不能只看市场销售的增减,也不能简单看对投资及经济增速的影响,还要看是否有效防控投资投机性购房、降低泡沫和金融风险,看是否能更好地满足刚需和改善性需求,看是否能真正遏制房价过快上涨。

从相关城市近期调整政策及效果看,扩大普通住宅范围并减免相应税款,有利于更好地满足改善性需求。因为,其释放的是潜在改善性需求,并非投资投机性需求,所以价格应该在供需平衡点有所调整之后相对稳定下来,不会持续大幅上涨,但相应涨幅却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减免税款带来的优惠。

如果以引进人才为由取消限购,不受户籍、个税、社保缴存限制,则可能为投资投机性购房洞开方便之门,使炒房资金重回楼市,会从整体上拉高房价,打击刚需,制造泡沫。即使短期拉升经济增速,但对经济和民生的长期影响必然弊大于利。而且,如果各地竞相效仿,必然偏离“房住不炒”定位,有损此前来之不易的调控成果。

所以,各地各城市在调整楼市调控措施时要慎之又慎。要严格依据“房住不炒”定位来评判各项调控措施及其效果。在此基础上,使各项调控措施真正有利于遏制炒房,平抑房价,满足刚需和改善性需求。如一些地区此前提高首套房贷门槛及利率水平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刚需,可考虑将首套与二套及以上有所区别;限售即延长新房、二手房再上市时间,会有利于遏制投资投机性购房。这样的政策调整就有利于更好地坚持“房住不炒”定位、更好地满足民众的住房需求,也有利于房地产市场长期、平稳、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
网站无障碍
调控措施须坚持“房住不炒”定位
来源:经济日报2019-12-03 09:30:56
与其他宏观调控措施一样,楼市调控既不可能一步到位,也需要视调控效果和情势发展予以调整和完善。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