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调研:“生态包袱”如何变“绿色财富”

来源:安徽日报 2019-11-14 08:36:24

“收储点建到村里就方便了,秸秆打捆后开四轮车就送来了”

——构建村、乡、县三级收储体系,打通秸秆离田到站的通道

作为传统农业县,阜南每年有约140万吨的农作物秸秆。随着禁烧常态化,如何合理利用,是当地近年来着力破解的课题。

11月12日,记者来到阜南。在田集乡赵老村,安徽杰沃循环农业发展公司一个秸秆收储点,玉米秸秆堆成连绵的小山,一些打捆好的秸秆等着被运往发电厂。一侧的厂房内,工人忙着将秸秆做的燃料颗粒装袋。“这个点是去年投入使用的,覆盖周边5公里。 ”现场负责人孟伟说,像这样的收储点公司在全县有9个,仅今年午季就收储小麦秸秆6万吨。“收储点建到村里就方便了,秸秆打捆后开四轮车就送来了。 ”村里的种粮大户赵斌说,以前要送到县里工厂去,一来一回油费都不够,谁愿意送?现在近了,秸秆还能“挣几个钱”。

阜南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蔡明胜介绍,目前全县依托农机合作组织和企业建立的标准化收储中心已有17个,再加上84个企业秸秆收储站和320个村级秸秆收储点,以及110个收储经纪人,已初步构建“村有收储点、乡镇有收储中心、县有规模化利用企业”的收储体系,打通了秸秆“离地进站”的“最后一公里”。

做到秸秆能收则收、应收尽收,收储体系建设是基础。省农村能源总站站长张瑞介绍,我省正在实施的秸秆收储体系标准化项目建设工程,要求统筹构建乡镇有标准化收储中心、村有固定收储点的“1+X”的秸秆收储体系网络,“阜南的探索符合这一要求,且效果突出”。

收储体系如何建立的?

“主要是政策好,像这片用地就是乡里帮着协调落实的。建设总投资400多万,政府给了50万元补贴,降低了成本。 ”孟伟说,今年天气条件不错,预计可以盈利。

我省秸秆综合利用的三年规划提出,要“鼓励社会力量和企业资本投入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落实这一精神,阜南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企业牵头、农户参与的原则,加大奖补力度,调动社会积极性,特别是依托收储企业建设收储中心,收用一体,降低成本,“像齐耀新能源公司一家就建了秸秆收储站43个。 ”蔡明胜说。

据了解,近两年阜南财政投入资金近1000万奖补收储体系建设,撬动社会投资4800万。

“必须有一批有技术、有市场的龙头企业带动,秸秆利用才能变‘盆景’为‘风景’”

——大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实现资源化利用的可持续

秸秆收储后都运到了哪些?

“如果不是我的邻居杨智,我现在应该在费城的家里。而不是在阜南县的乡下种蘑菇。 ”48岁的美国费城农场主克瑞斯说,2017年,杨向他提议到他老家发展,“他说阜南到处是庄稼,秸秆被当成废物烧掉,政府在想办法利用它”。

2018年,项目在当年的省秸秆产业博览会上签约。

11月12日上午,记者看到,巨大的一期厂房已经投入使用,里面被分割成一个个立体栽培“车间”,每个“车间”外墙上都有一个温度、湿度和空气成分检测仪。里面是两排种植钢架,每排6层,有的刚布满乳白色的菌丝,有的长满了双胞菇,工人正在采摘。

“基质的70%是秸秆和鸡粉的混合物,种植后可以作为有机肥使用。 ”克瑞斯说,除了采摘环节,其他全部实现自动化,设备来自荷兰,菌丝是美国专利产品,产品价格很可观,已经远销到上海、新疆、浙江等地。现在基地每年利用秸秆7.2万吨,年产双孢菇3万吨,产值6亿元。

张瑞表示,从实践看,秸秆能否真正“变废为宝”,实现资源化利用的长期稳定发展,关键看产业发展水平。

“必须有一批有技术、有市场的龙头企业带动,秸秆利用才能变‘盆景’为‘风景’。”阜南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张志宇表示,阜南通过建平台、育龙头、强项目,提升利用水平。争取国家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资金5000万元,大力发展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能源化、肥料化“五化”利用项目。投资15.2亿元兴建占地1.43平方公里的秸秆综合利用现代环保产业园。生产沼气和天然气的林海公司等一批高端企业,总投资达62.1亿元,填补了秸秆产业链条空白……

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是立竿见影的。

在联美等6家食用菌企业带动下,阜南已发展食用菌合作社20个,种植户8000余户,建成标准化生产基地近60个,培育食用菌1.2万亩,年消耗秸秆10万吨。

目前阜南已经形成秸秆的资源化利用体系,肥料化利用、饲料化利用、基料化利用、原料化利用和能源化利用遍地开花,去年全县秸秆资源化利用率达97%,年产值近50亿元。

“秸秆利用政策和要素保障仍显乏力,激励效应亟待增强”

——细化落实扶持政策,加快形成多元化筹资机制

在阜南县公桥乡公桥村,曾庆峰是有名的养牛专家,在村外他经营一家养殖场。 11月12日下午,记者来到这里。

场子不大,但管理的井井有条,一侧是牛栏,里面有200多头牛;一侧是堆场,满是各类秸秆。“每年要用掉1500多吨秸秆。 ”曾庆峰说,技术、防疫和市场都不是问题,“政府最大的帮助是解决了养殖和秸秆堆放用地”。

不过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收储场地问题依然是困扰秸秆利用的难题。 “秸秆利用政策和要素保障仍显乏力,激励效应亟待增强。 ”张志宇说,这是下一阶段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张志宇反应,当前政策主要围绕秸秆综合利用产品出台优惠、补贴措施,而在收储运、终端产品应用、粪污处理等环节缺乏扶持,不利于形成产业链。“比如,秸秆肥料化企业反映有机肥生产没有补贴,市场动力不足。秸秆发电企业反应补贴低,如林海公司上网电价为0.58元,低于0.75元的标准,县财政每年要补贴百万元。 ”张志宇说,此外收储中心占地作为设施农用地,手续繁琐且不能地面硬化等,长期得不到解决。

随着秸秆利用从追求利用率到利用深度的转变,科技水平低,产品附加值低问题不断凸显。“以能源化利用为例,像乙醇制取、建材生产、材料包装等,都还不能很好地挖掘其经济价值。 ”张志宇说。

去年,我省出台了秸秆综合利用三年规划,要求各地落实秸秆产业化利用奖补政策。强化金融支持,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为秸秆收储、加工利用、技术研发等环节提供金融信贷支持。对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项目优先保障建设用地指标,并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对此,张志宇呼吁要尽快细化落实,在完善政策激励补偿上下功夫,进一步梳理、整合、优化政策、项目和资金使用,出台以秸秆为原料的沼气、饲料、燃料、生物炭、电力等终端产品的补贴和畜禽养殖企业装备购置、有机肥补贴等制度。注重从电力、税收、用地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和要素供给,探索建立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绩效奖补机制,以奖代补给予地方更多激励。

“奖补只能起到‘引子’作用,能带动多少社会资金,还要再创新投资方式上下功夫。 ”张志宇表示,阜南将继续深入探究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路径,尊重规律,厘清政府、企业、农户等主体的责任,形成多元化筹资机制。扶持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龙头企业,吸引社会资本,促进技术研发、产业化模式创新,支持高新秸秆利用项目和企业发展。

(责任编辑:)
网站无障碍
一线调研:“生态包袱”如何变“绿色财富”
来源:安徽日报2019-11-14 08:36:24
作为传统农业县,阜南每年有约140万吨的农作物秸秆。随着禁烧常态化,如何合理利用,是当地近年来着力破解的课题。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