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车牌不好使了 环京上班族进京各有招数

来源:北京晚报 2019-11-09 16:49:14

方法4

购电动车 尝试替代机动车

眼看挂着外埠车牌进京没那么容易了,不少司机干脆选择骑电动车进京上班。

“除了不如机动车舒服外,停车方便、省钱,又不用担心堵车,最能保证按时上班……全是好处。”家住燕郊福成五期的唐民说,他就提前卖了自己的机动车,买了一台电动自行车,每天早上骑30分钟就能赶到潞城地铁站,停好车后就可以去乘地铁了。

唐民告诉记者,他在燕郊住了两年多,起初都是开车上班,但一次囧途体验让他彻底下决心卖掉小轿车,换了这台“小电动”。“一点不夸张,早上6点30分从福成五期出发开往团结湖,途遇堵车,12点30分才到公司,其他同事都开始吃午饭了。”唐民回忆道。

唐民说,这种骑行方式最怕极端天气,眼看就要入冬,他特意备了一身骑行服。

进入11月以后,记者走访了燕郊及大厂的一些电动车修理厂,据维修工介绍,近半年来,电动车的修理量翻了倍,尤其在夏季,电动车销量直线上升,他和不少前来修理车辆的车主聊天,十有八九是用电动车替代机动车通勤的上班族。

方法5

轮流用证 有进京证的人要忙了

新政实施后,住在大厂的李成连忙约着几个邻居商量。同样是外地车牌的四户排好了轮流使用进京证搭伙进京的档期。

“早上7点,住学府澜湾的可以让4户有车的邻居搭伙拼车。”李成在所住小区多达500人的群里发起号召。

“这个法儿好,每辆外埠车每月办一次进京证能开7天,4户轮流办,这一个月的进京问题就解决了。”群里一位邻居率先回复,并发了一个“快乐”的表情。

“像我这样时间不固定的岂不是没辙了?”另一位邻居发了句牢骚。“上班时间不固定的另说,我们这些时间固定、又能顺路的用这种方式最有保障!”李成补充道,“这样4台车并成1台车,堵车的问题搞不好也顺道解决了!”

“可是家里2人在北京上班的表示, 4合1超载了。”李成的想法在群里引起热烈的讨论,大家七嘴八舌,每家的情况都不尽相同,不过显然李成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当即就有人加了他的微信。

“到今天,我们试了一周。大家发现轮流用证好处很多:安全、高效,还省钱。”家住大厂,却在北京南城工作的李成算了一笔账:新政实施前,他自驾每天油费大约10至15元,高速过桥费15元,加上停车费20元,一天下来要50元左右,现在四家拼车,均摊在每户才十几元,而且大家都是司机,可以让状态最好的一位开车,非常安全。

新问题

抬价的黑车又来了

“燕郊燕郊燕郊”“大厂的走吗?”“英国宫1到9期还差一位一位一位”……出了地铁潞城站,下班回燕郊和大厂的上班族总能在路边被这样的声音吸引,这是黑车司机正在揽生意。新政实施以来,记者实地探访发现,这几天在潞城站接私活的黑车司机确实多了起来,尤其在晚8点以后潞城开往燕郊和大厂的公交悉数收车后,有司机趁机涨价。

“你要是15元一位,我得要20,我这可是京牌车”。记者听到两位等活的黑车司机在闲聊。记者注意到,这些黑车司机大部分开着京牌车,只有一小部分是外地车牌,不过这些外地车牌的黑车司机也没怂,回道:“不怕,我家好几台车,轮流办证就行了。”有些黑车司机甚至混入业主拼车群里,存在乱要价、超载、逆行等情况,尽管如此,仍然一位难求。

专家建议

应鼓励公共交通出行

中国社科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朱涛说,显然,新政实施之后,环京上班族们没有被困住。公交优先、网上拼车、接驳换乘……城市硬件的逐步完善,为他们选择多种出行方式提供了便利。

不过,也应该关注到新的出行方式带来的新问题。

一方面要解决拼车“一位难求”的问题,同时还要对拼车等方式进行统一管理,约束司乘双方的责任和义务,避免不必要的纠纷,更不能让乱要价、超载、逆行等“黑车”的乱象出现。

朱涛认为,不妨优化线路增设定制公交,以“人满即走”的形式替代私约拼车的形式,保证司乘安全和净化拼车环境。但增开“定制公交”,还需要交管、城管、消防、公交等各方力量协调,不能“想当然”。

“从政策出台的角度来看,还是鼓励上班族通过公共交通出行。”朱涛表示:近几年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策背景下,尤其是在“副中心与北三县要协同发展、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管控”的要求下,过境交通需求旺盛,因此更需要坚持公交优先。

(责任编辑:)
网站无障碍
外地车牌不好使了 环京上班族进京各有招数
来源:北京晚报2019-11-09 16:49:14
从11月1日开始,受限的外埠车辆再想进入北京六环以内和通州区可不容易了。尤其是住在北三县燕郊、大厂地区的人们,在一年12次84天的进京证限时外,要进京该怎么办?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