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土地房屋、切实改善民生、发展多元经济——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16日在新一份施政报告中,用超过220项新措施为香港规划新蓝图,受到香港社会各界的认同。以“珍惜香港 共建家园”为主题,这是林郑月娥上任以来发表的第三份施政报告。在房屋及土地供应、改善民生、多元经济、宜居城市和培育人才五大范畴的基础上,报告对香港社会长期存在并日益显现的深层次、结构性问题,给予了积极与正面的回应。
着力解决房屋和土地问题
“这是一份比较务实和全面的施政报告。针对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房屋和土地问题,林郑月娥提出了多项切实有效的解决措施,尤其对弱势群体十分照顾。”全国侨联副主席、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香港总会理事长卢文端说,施政报告的多项内容体现出特区政府的诚意和包容,政府官员们倾听民意和基层意见,回应了社会的很多诉求。
事实上,这份施政报告最着力之处正是房屋和土地问题。正如林郑月娥所言,“房屋是香港社会目前面对最严峻的民生问题,也是部分民怨的根源,我对此从不掉以轻心。”因应这个关键核心,报告中提出了多项短、中期措施,包括预留50亿港元在未来3年建设10000套过渡性房屋、加快出售42000套“租者置其屋计划”房屋,以及放宽由香港按证保险有限公司提供的按揭保险计划的楼价上限等。
“我们看到施政报告中就房屋和土地供应这两项严峻的民生课题有深入讨论和多项政策措施。房屋方面,行政长官列举了十项措施;而土地供应方面,她亦展现了排除万难的决心,大刀阔斧地提出不同方法以增加短、中、长期的土地供应。”香港特区行政会议非官守议员召集人陈智思赞扬道。
“目前香港经济民生面对最核心的问题还是房屋。”中国银行(香港)经济及政策研究主管谢国樑指出,这份报告在土地供应方面有一个重大的突破,就是拟运用《收回土地条例》回收部分私人土地,估计可以回收700公顷左右,其中约400公顷在未来五年就可以收回。
220项新措施改善民生
改善民生同样是这份施政报告的重点内容,一系列支援家庭、扶贫、教育、医疗服务和改善生活环境的新措施在报告中陆续推出,施政报告中超过220项新措施为香港规划新蓝图。实际上,林郑月娥在过去两份施政报告中公布的152项改善民生的新措施,已大致完成或按序推进。她坦言,改善民生的工作不单是供求问题,也是社会不能回避的分配问题。
“施政报告集中回应了两大社会深层次问题,即土地房屋的需求和缓解贫富差距两大诉求。”中信银行(国际)首席经济学家廖群表示,施政报告全面调高在职家庭津贴和改善综援计划等措施,充分照顾了香港中下层市民的需求。
香港岭南大学中国经济研究部副总监周文港也认为,在支援基层市民上,行政长官除了重申今年8月公布的191亿港元纾困措施外,还提出了多项新举措,能够支援一些基层市民的生活需要。香港工业总会主席叶中贤则认为,各项改善民生的新措施,例如减轻出行负担和优化课余托管服务等,将有助鼓励就业。综合新华社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