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如何保护个人信息(人民时评)

来源:人民日报 2019-10-16 10:47:32

在加强隐私保护成为共识的背景下,怎样处理好维护个人权益与合理使用信息的关系,成为信息社会必须直面的现实课题

以保护个人权益和促进信息流通为准绳,找到信息利用和安全的平衡点,有助于数字经济的长远发展  

随着“互联网+”日渐融入生活,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既获得技术进步的红利,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个人信息泄露风险。

近年来,个人信息的内涵与范围均在不断延伸。与姓名、职业、通讯记录、家庭住址等传统信息相较,如今,个人上网痕迹、位置轨迹等数据日益重要,人脸、指纹、声纹等生物特征信息应用日益广泛,相关信息保护工作难度加大。比如,当人们积极拥抱人脸识别技术、享受着“刷脸”带来的便利时,不久前一则17万“人脸数据”在某网络商城公开售卖的消息,就给人们敲响了一记警钟。另据媒体报道,即便是拍照时比“剪刀手”,也有可能会被不法分子获取指纹信息。

未来,当新技术、新业态和新应用不断涌现,一切皆可能被数字化。应当说,个人信息既关乎个人的隐私和尊严,又天然具有社会公共属性,“数字化生存”需要个人让渡部分个人信息。人们的担忧,主要在于个人信息收集、使用过程中的不透明与不确定性。正因此,在加强隐私保护成为共识的背景下,怎样处理好维护个人权益与合理使用信息的关系,成为信息社会必须直面的现实课题。

解答好个人信息保护这道难题,需要正视不同立场,理解其中可能蕴含的内在冲突。以人脸识别为例:很多人希望,在任何情况下脸部信息的收集、使用,都应以“充分告知+明示同意”为前提;企业或机构则担心,如果个人被过度赋权,会影响信息的合理收集与利用,有碍增进公共利益。事实上,从产业发展角度看,大数据时代的个人信息是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凝聚众智、集聚众力,综合考量社会、产业、个人等不同层面的诉求,求取最大公约数,才能与时俱进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同时促进相关产业健康发展。

其实,个人信息保护的多元化诉求,并不意味着必须以牺牲个人隐私或产业利益为代价。相反,以保护个人权益和促进信息流通为准绳,找到信息利用和安全的平衡点,有助于数字经济的长远发展。以安全为导向、以场景为基础,划定安全风险边界,是治理的基石;严厉打击非法利用或售卖个人信息的行为,防止“劣币驱逐良币”,净化数据产业生态,才能让信息更有价值。致力于为行业营造良好环境、让公众安心共享信息,我们的数字产业就会行稳致远,前景更加可期。

多元的利益诉求,也给治理提出新考题。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会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强化监管,对违法行为加大惩治力度;借助市场的力量,探索建立安全市场的第三方制衡机制;运用技术手段,为隐私保护架起坚实屏障……政府、市场和技术协同发力,才能构筑个人信息安全的立体防护网。

发展数字经济,我国在很多方面已是领跑者,难免遭遇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在探索中奋进,努力走出一条与数字时代相适应的个人信息保护路径,我们就能培厚高质量发展的土壤。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数字时代如何保护个人信息(人民时评)
来源:人民日报2019-10-16 10:47:32
在加强隐私保护成为共识的背景下,怎样处理好维护个人权益与合理使用信息的关系,成为信息社会必须直面的现实课题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