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幕燕滨江风貌区规划来了

来源:扬子晚报 2019-10-09 08:46:34

拥有6公里长滨江岸线的幕燕滨江风貌区,自然景观奇特,文化遗存众多,是南京壮阔的大江风貌和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的重要展示区。10月8日,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官网就幕燕滨江风貌区总体规划修编进行公众意见征询。根据最新规划,在滨江重要景观节点打造城市阳台,12个登高览江平台可以从不同高度一览长江胜景,形成6公里长的滨水观江轴。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徐媛园

设置12处登高望江平台

具体如何打造呢?按照总体规划,要形成“一脉、两带、三片、十园、十二台、四十八景”的格局。

一脉:登高望江脉。

两带:滨江风情带、城市风貌带。

三片:历史古迹片、城市活力片、生态休闲片。

十园:永济寺、燕子矶、长江观音、佛宁门、达摩洞、长江市集、云谷秘境、幕府登高、陶行知纪念园、老虎山。

四十八景:由燕矶夕照、幕府登高、达摩古洞等类型构成的丰富的代表性景点。

值得一提的是,沿幕府山连绵的山脊线,山腰的重要节点设置观景亭、观景平台,可以从不同高度看江看城。共设置12处登高望江、览江平台,包括燕子矶、永济塔、观音阁、旭日亭、抒怀亭、拈花台、登高阁、晴雪坪、观江台、望江台、西冶亭、老虎山观景台(名称待定)。最高的登高台200米高。

而在布局上,未来游客可以游览这几大片区,包括:

三大门户:五马渡水上门户、燕子矶古镇东门户、上元门西门户。

山林生态区:以山林景观为特色、生态观光为主题。

山林游憩区:以山林游憩为特色,森林养生为主题。

主题文化园:原白云石矿矿坑遗址,以生态修复、长江文化为主题。

长江风情带:包括原港务一公司、汽车自驾游地块,以长江文化和工业遗存为主题。

史迹游览区:以历史古迹为依托,开展史迹游览、宗教文化体验等活动。

滨江风光带:永济大道以西,休闲观光为主题。

打造成滨江旅游休闲新地标

幕燕滨江风貌区是主城绿地系统四大结构绿地之一,是南京主城区北部重要的绿色屏障,也是反映南京历史人文景观与大江风貌的窗口地区。

目前,风貌区内的滨江风光带、长江观音景区、达摩古洞景区等景点已经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燕子矶公园周边、滨江港一地块等用地也已完成搬迁,省级森林公园也在规划建设之中。而随着城市发展,幕燕滨江风貌区的周边环境却已发生了巨大变化,景区外部的基础设施条件和景区内部的文化旅游资源有待进一步梳理和挖掘,原有规划已无法满足当前规划管理的需求。

按照此次修编规划,要将幕燕滨江风貌区打造成以长江文化荟萃、山水城林交融、传统与现代辉映为特色的,集文化复兴、生态修复、旅游度假、公共休闲四大功能为一体的,具有区域品牌影响力的文化生态景观示范区和滨江旅游休闲新地标。

规划范围总计1002.52公顷,包含风貌区和风貌协调区两个部分。风貌区规划面积约700.76公顷;风貌协调区规划面积约301.76公顷。近期规划2019-2025年,远期2026-2035年。

乘有轨交通游览景点,坐船游长江

未来,风貌区要建立五条特色游览路线:滨江史迹游览线、登高望江游览线、工业遗存与生态修复体验游线、绿道健身游览线、水上游览线。你可以选择你喜欢的路线进行游览。同时,完善景区内部道路系统,并在景区周边设置跨越交通干道的连接桥,在景区内部设置便于登山的登高道。

景区内除了布置观光车,未来还有有轨交通及水上游览线。

观光车:兼顾接驳和游览功能,覆盖主要旅游点。包括服务于滨江接驳和山体接驳线。

有轨交通:联系主要的特色景点,包括:长江市集、云谷秘境、观江平台、城市原点、达摩古洞、三台洞-二台洞-头台洞、永济江流等景点。

水上交通:联系滨江各游船码头,如:五马渡-下关码头,五马渡-江北码头,五马渡-八卦洲,燕子矶-八卦洲。

对风貌区景观进行分级保护

由于风貌区内植被较多,自然生态资源丰富。此次规划,还对风貌区实行分级保护,按照资源价值等级以及保护利用程度不同,将风貌区划分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三级保护区,保护风貌区的景观、文化、生态和科学价值。

一级保护区:包括史迹保护区、生态保护区和水源保护区,规划面积约276公顷。

二级保护区:包括一级保护区周边具有典型性景观和游赏价值较高的地区,规划面积约322公项。

三级保护区:包括旅游服务配套用地、居民社会用地和大型的交通设施用地,包括长江市集,佛宁门、燕子矶古镇等,规划面积约103公顷。

(责任编辑:)
网站无障碍
南京幕燕滨江风貌区规划来了
来源:扬子晚报2019-10-09 08:46:34
拥有6公里长滨江岸线的幕燕滨江风貌区,自然景观奇特,文化遗存众多,是南京壮阔的大江风貌和深厚的历史人文底蕴的重要展示区。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