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基地 安徽拿出“时间表”和“路线图”

来源:中安在线 2019-09-28 09:40:08

      到2022年,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和总体竞争力进入全国前列。

  到2025年,成为全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产业发展集聚区和创新发展示范区。

  日前,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发展和改革委、省科技厅联合印发《安徽省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基地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安徽建设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基地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打造全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实施方案》共分6个部分,明确了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基地建设总体思路、建设目标、建设重点、重点任务、实施路径和保障措施。安徽将通过强化源头创新、研发智能产品、培育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聚的整条路径,最终形成一批点面结合、错位发展、协调共享的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基地。

  选择我省有比较优势的智能语音、智能机器人、智能家居、智能网联汽车、类脑智能等五大领域,完善基础设施,发挥龙头企业带动,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培育高端智能产品,提升产业基地核心竞争力。

  引导和支持企业开展人工智能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围绕智能汽车、智能家居、高端芯片、自主可控计算机等重点领域,布局一批人工智能重点项目,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和人工智能标志性产品,打造一批人工智能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一批公共服务平台。通过“基地+基金、龙头+配套、智能+制造、自主+协同”等工作路径,进一步强化资金支撑,构建产业生态,完善产业创新体系,推动我省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基地建设。

  我省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充分利用制造强者、数字经济、中国声谷等相关支持政策,制定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政策措施,支持合肥市创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先导区。

  近期,有关加快人工智能产业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和配套政策还将陆续发布实施。我省成为专业针对人工智能产业发布相关政策的为数不多省市之一。

  安徽初步形成人工智能企业梯度培育体系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人工智能产业正在成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动能、振兴实体经济的新机遇、建设制造强省和网络强省的新引擎。

  安徽先后出台了《安徽省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2018—2030年)》、《支持数字经济发展若干政策》等指导性文件,我省人工智能产业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创新能力显著提升,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智能产品不断涌现,初步形成人工智能产业集群效应。合肥市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智能装备产业优势突出,芜湖市形成了涵盖关键零部件、本体制造、系统集成的工业机器人产业链,马鞍山市是我省特种机器人产业集聚地,蚌埠、铜陵、宣城、安庆、阜阳等市初步集聚一批人工智能及机器人零部件相关企业。

  产业基地建设离不开创新平台。据省经济和信息厅副厅长王有军介绍,目前,我省重点打造以类脑智能技术与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为代表的基础前沿技术研发平台,以讯飞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开源和共性技术平台,以省车联网共享数据中心与运营管理云平台、亳州中药材大数据云服务平台为代表的行业公共服务平台,初步形成体系化的平台群。

  人工智能产业基地建设需要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人工智能领域企业大致分为技术研发型、产品生产型、支撑服务型企业。这3类我省都一批有影响力的企业。”王有军说,技术研发型企业安徽有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华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合肥中科类脑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产品生产型企业有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埃夫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巨一自动化装备有限公司、合肥欣奕华智能机器有限公司、合肥赛为智能有限公司等,支撑服务型企业有科大国创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安徽继远软件有限公司等。2018年,科大讯飞实现营业收入79亿元,在人工智能核心技术领域取得诸多国际领先成果。华米科技成功赴美上市,全年产值突破30亿元。机器人领域巨一、欣奕华年产值均超10亿元,埃夫特达到18亿元,跻身国内机器人企业龙头企业行列。高新区与全球安防龙头企业海康威视正式签署投资建设协议,并引进智能芯片领域的独角兽企业寒武纪。安徽初步形成了“瞪羚培育企业—瞪羚企业—潜在独角兽企业—独角兽企业”的人工智能企业梯度培育体系。


(责任编辑:)
网站无障碍
建设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基地 安徽拿出“时间表”和“路线图”
来源:中安在线2019-09-28 09:40:08
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省发展和改革委、省科技厅联合印发《安徽省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基地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安徽建设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基地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