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城市购房人群加速“互融”

来源:新华日报 2019-09-24 09:31:35

品牌房企扎堆长三角展开多城联动布局,业内需求调研显示:

长三角城市购房人群加速“互融”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背景下,城市之间的连接正越来越紧密,就业人口的流动也越来越顺畅,由此带来的一个改变就是跨城置业愈发频繁。近期业内机构发布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眼下不仅越来越多的品牌房企正在长三角展开多城联动布局,各个城市的购房需求也开始加速“互融”。

这份《2019年长三角城市群楼市报告》显示,今年以来,长三角城市群各城的购房人群除本城居民外,周边城市人群跨地域购房的趋势日渐明朗,需求正在进一步融合。该报告同时还披露了一份长三角地区沪宁杭合4城楼市购买力大数据调研分析,结果显示:上海本地购房人群占比达到72%,为4城市最高,此外来自苏州的购房人群占到2.7%,来自无锡、南通、杭州、宁波的购房买家各占1%左右,来自南京、常州的买家各占0.6%。南京本地购房人群占比达到67%,来自上海的买家占到1.9%,来自镇江、扬州、盐城等周边城市的购房人群占比1.8%-1.9%不等。杭州本地购房人群占比约为七成,此外来自上海、温州、绍兴的买家占比也都超过2%。合肥本地购房人群占比约为65%,此外来自上海的买家占到4%,来自杭州、苏州的买家则分别占到1.2%和1.7%。

“大约6年前到浦口做生意,就在桥北买了房子,前年孩子大学毕业,又为他在六合买了房。”来自安徽,现在南京浦口经营个体商户的薛女士表示,这几年她在南京江北已经“拖家带口”陆续买了两套房,眼下正在考虑换房接老人来住,“毕竟这里的医疗配套比较好。”近期南京一些摇号楼盘的开盘现场,也不乏来自省内各地以及合肥、上海、杭州的购房者身影,他们有的是夫妻一同来买房,有的是父母为即将毕业的子女买房,绝大多数都是出于就业原因购房落户的刚需客,人口净流入特征十分明显。

分析人士指出,综合来看,长三角城市群具有地理位置优越、综合经济实力强、城镇化率高等特点,与国内其它城市群相比具有较强的人口吸引力。并且整体交通发展也相当成熟,城市间的连接度较强,有11座城市拥有超过200条高铁动车路线经过,成为城市间互通互融的重要纽带。部分城市及区域还出台了积极的人口政策,吸引外来人口落户安家。

事实上,就行业而言,房企在长三角多城联动布局的趋势早些年就已出现。以南京为例,从本土“走出去”的房企如朗诗、银城、弘阳、栖霞建设等,都已在长三角各城展开布局,并且覆盖面仍在扩大,例如去年银城首入杭州,朗诗也首入宁波。与此同时外地房企也在不断“走进来”,以浙系房企为例,进入南京市场的企业除了早期的绿城、宋都外,近两年又多了德信等房企入驻。此外,中梁、祥生目前也已入驻扬州、盐城等地,正在积极进驻更多城市。

近年来,长三角区域一直是国内一线房企布局开发的重地。此前公布的一项统计显示,截至2018年,在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中土地储备总货值达到千亿元以上的房企已有27家,其中,包括碧桂园融创等“头部房企”在内,共有14家房企在长三角的土地储备货值超过2000亿元。而在销售端,由于年内楼市整体降温,出于加快完成销售目标的需要,多数房企均在长三角市场加紧出货节奏,某上市房企华东区域负责人透露,今年将成为企业在长三角市场的“出货大年”,各个城市的开发项目都在加快推货销售。市场面信息则显示,仅在南京,今年1-8月份就有120多家楼盘开盘推出了约4.6万套房源,其中5-6月份连续两个月新房上市量都达到万套规模,包括中海、金地、龙湖等在内的多家一线房企,年内均以多盘联动的方式持续推房。

业内观点认为,目前,长三角属于全国范围内楼市调控力度比较大的区域,同时,购买力总体表现仍比较稳定,有利于房企实现快速销售周转,而伴随购房者心态日趋理性,楼盘销售冷热不均的状况会更加明显,获得良好业绩的关键主要在于开发布局的优化、优质地块的获取,以及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如何做出性价比高的“快销”产品。 夏 杰 乔 淳

(责任编辑:)
网站无障碍
长三角城市购房人群加速“互融”
来源:新华日报2019-09-24 09:31:35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背景下,城市之间的连接正越来越紧密,就业人口的流动也越来越顺畅,由此带来的一个改变就是跨城置业愈发频繁。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