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把紫东秦淮“洼地”变“宝地”

来源:南京日报 2019-08-29 09:08:07

我市推动紫东地区崛起,对秦淮区的发展来讲,是个历史性机遇。昨天,秦淮区区长司勇接受本报记者采访表示,全区将抓住这个“风口”,全力改善生态环境、优化产业布局、健全生活配套,全面提升秦淮东部地区的发展能级,把这块“洼地”变成“宝地”。


记者:综合环境提升,是地区建设的先导、发展的基础、民生的期盼。秦淮区在推动紫东片区建设过程中,有怎样的考量?


司勇:紫东秦淮片区,面积只有4.53平方公里。区域不大,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历史欠账却不少,是全区高质量均衡发展的短板所在。紫东地区启动建设以来,秦淮区从讲政治的高度来认识环境整治工作,认真落实市委提出的“短时间内明显见成效”的要求,将其作为紫东建设的“先手棋”,打响秦淮东部片区跨越发展的“第一枪”,坚决扛起秦淮责任担当。

 

记者:具体是如何实施的?

 

司勇:围绕“一月突击、三月见效、三年长效”的整治目标,我们以环境综合整治为抓手,强化组织领导,组建工作专班,健全推进机制,区委区政府常态化调度综合整治工作,解决存在问题。

 

从老百姓反映最强烈的小区环境入手,通过整治乱停车、乱堆放、乱搭建等问题,规范区域内小区管理;进一步改善小区周边配套设施,比如在银龙花园旁的荒地,我们新建了2万平方米的体育公园,为居民休闲健身提供了好去处;对片区内的农贸市场、河道及高铁沿线等环境问题,建立问题清单、逐一整改销号。同时,广泛发动社区居民,和党员干部共同开展义务整改劳动。

 

通过一系列努力,秦淮东部地区环境面貌明显改观,在7月份的集中督查中,秦淮区排名全市第一。

 

记者:下一步有什么规划打算?

 

司勇:按照“一年完成规划、二年初显形象、三年基本建成”的要求,我们对紫东秦淮片区深入分析,最终形成了“1550”计划,即“1”个目标,将紫东秦淮片区打造成为秦淮高质量发展的示范片区;“5”为行动的五个方面,即产业、交通、生态、民生和管理;“50”为5类各“十大项目”。

 

下一步,我们将以“1550”项目为抓手,用三年左右的时间,提升发展内涵,推动秦淮东部片区面貌明显改观,实现要素加快集聚、资源科学整合、产城真正融合,将紫东秦淮片区打造成为秦淮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引领示范片区。

 

具体而言,首先是突出规划引领,加快编制公共服务配套工程规划、优化公共服务,尽快完善片区基础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人才安居、商业配套、医疗卫生、文体休闲、市政环卫、社区养老等公共服务,全力推动上高路、杨庄路等道路建设,加强紫东秦淮片区与主城区、南部新城和紫东核心区之间的交通联系,提升东部片区城市功能和综合竞争力。

 

其次是坚持生态优先,增强文旅特色吸引力,利用河道、高铁、绕城沿线的零散用地,加快绿地系统建设,突出生态文明建设特色;通过保护利用明外郭等历史文化资源以及河头村民居风貌发展田园式旅游休闲产业,落实全域旅游和文旅融合各项要求,打造水清、岸绿、城洁、景美的紫东秦淮片区。

 

再次是巩固整治效果,全面提升紫东片区内31条主次干道和37条街巷保洁标准,宣传发动居民积极参与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强化河道及高铁沿线巡查保洁工作,完善片区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对标新街口等主城核心地区,加大东部地区环卫保洁频次和水平,提升机械化保洁作业率,巩固环境综合整治成效。

 

最后是发挥产业带动,以白下高新区为依托,不断强化招商引资,提升产业结构,突出产业特色,围绕智能交通主导产业,整合软件与信息业和物联网产业,加大市场化运作力度,建成产业链完善、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集聚区,推动高新区产业结构升级。

 

通过加快实施高新区总部基地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完成马高路等一批“断头路”打通项目,规划布局东部医疗中心等一批民生项目,建成百里风光带、都市田园等一批生态环境项目,以项目带动和推进紫东秦淮片区发展。同时健全城市环境的长效治理机制,以坚决的行动担起紫东建设的秦淮责任,将秦淮东部片区打造成全区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地!


(责任编辑:)
网站无障碍
南京:把紫东秦淮“洼地”变“宝地”
来源:南京日报2019-08-29 09:08:07
我市推动紫东地区崛起,对秦淮区的发展来讲,是个历史性机遇。昨天,秦淮区区长司勇接受本报记者采访表示,全区将抓住这个“风口”,全力改善生态环境、优化产业布局、健全生活配套,全面提升秦淮东部地区的发展能级,把这块“洼地”变成“宝地”。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