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摇号购房,意外帮银行逆袭余额宝

来源:钱江晚报 2019-08-22 14:51:32

一只蝴蝶扇动翅膀,两周后能引发大洋彼岸的一场龙卷风。很多人如此阐释“蝴蝶效应”。

杭州楼市也有“蝴蝶效应”,去年4月开始的摇号购房,催生了动辄十亿元甚至百亿元的验资资金冻结。对不少银行工作人员来说,仿佛天上掉馅饼,过去求爷爷告奶奶拉存款,如今短短几天时间就足以完成全年的存款指标。

有人因此收入大增,更有人因此高升,甚至被提拔为支行的行长。

杭州摇号购房冻结资金

帮银行逆袭了余额宝

去年4月开始,杭州开始买房公证摇号。一开始很多人拿着同一笔钱在多个楼盘同时进行登记,为杜绝这种现象,锁定客户,开发商想出了一招——报名时要将验资的资金冻结。

购房者在摇号前,开发商会要求购房者提供银行出具的资金冻结证明,并有“某某楼盘验资专用”等字样的印章。而一旦冻结后,验资资金只有等到该盘摇号结束后,才能解冻。从报名开始到摇号结束,一般都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

摇号楼盘的冻结资金,为一些银行带来源源不断的存款。

上到千万元级的豪宅,下到万元房,摇号需要的验资金额从几十万元到几百万元不等,有些楼盘的付款方式如果是一次性,验资金额会更高。比如信达滨江壹品,验资金额最高达1380万元。而一些万人摇红盘,即便平均每人冻结100万元,整体的资金冻结也达百亿元。这对合作银行而言,就是一笔巨大的存款业务。

前些日子,某热盘摇号登记,仅一个合作银行的支行就在短短几天内获得了近百亿元冻结资金。放在之前,或许是一年的存款业绩。

只要新房不断入市,这个业务就像捧着金饭碗——收益可观、稳定,还省心。

在网络时代,互联网理财对银行的冲击巨大,尤其是在存款方面。比如余额宝横空出世后,一些银行尤其是支行的存款就开始下滑。但随着杭州摇号购房的验资资金冻结,让银行的存款业务一下子柳暗花明。

冻结资金不但让部分银行存款业绩有了飞跃式增长,对银行的理财产品也带来极大的帮助。对于许多购房者而言,很难一次摇中,之后的红盘都想去试试。随存随取的理财项目成了他们最渴望的产品,这也带动了银行的活期理财,比如工行、杭州银行推出的年化收益率3%~4%的活期理财,是T+1和T+0的形式,提现很方便,这对于随时准备摇号的购房者而言,似乎就是一项量身定制的理财产品。

银行相关业务人员收入涨了

还成了晋升的敲门砖

对于这些合作银行的存款部门业务人员来说,就像是天上掉下了馅饼。

以去年6月万科未来城摇号为例,当时的登记人数为15158户,其中无房户6145户,有房户9023户。开发商要求的冻结资金额度是无房45万元、有房90万元、一次性付款150万元。

即使按照最低的付款方式计算,无房户冻结资金27.7亿元,有房户冻结资金81.2亿元。万科未来城为购房意向客户开设了50家银行网点以及杭州银行、工商银行、中信银行等6家线上APP操作的冻结资金的银行。100多亿元的冻结资金自然变成了这些银行的存款业绩。

不少银行的考核制度在年初就已制定,突如其来的摇号冻结,让这些银行的存款任务一下子超额完成。有的银行是按照存款提点发放绩效的,按照原来的标准,相关业务小组甚至可以拿到上千万元的奖励。

于是,有些银行不得不临时调整考核标准,适当奖励,或者给予相关业务人员诸如“最佳员工”的精神奖励。但不管怎样,这些银行员工的收入得到了大幅提升。

某供职于四大行存款部门的员工告诉记者,以前为了完成拉存款的任务,会发动身边的亲朋好友,帮忙到自己银行存钱,但现在要完成任务太容易了。“虽然考核方式变了,但不用担心完不成存款任务。和开发商关系好,只要打个招呼,有些月底的冻结,多一天延到第二个月上,不仅增加了日均存款,更是完成了月末季末的时点指标。”

因为去年存款业务业绩斐然,这些银行存款部门的负责人获得了更大的晋升空间。有银行内部人士告诉记者,据他所知,今年银行提拔了一些同事,有的做了科长,有的直接当了支行相关业务的负责人,甚至还有人成为支行行长,这都与去年杭州摇号购房后存款业务完成度高有直接关系。

(责任编辑:)
网站无障碍
杭州摇号购房,意外帮银行逆袭余额宝
来源:钱江晚报2019-08-22 14:51:32
购房者在摇号前,开发商会要求购房者提供银行出具的资金冻结证明,并有“某某楼盘验资专用”等字样的印章。而一旦冻结后,验资资金只有等到该盘摇号结束后,才能解冻。从报名开始到摇号结束,一般都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