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丽泽金融商务区打造绿荫街区和便捷“地下城”

来源:北京日报 2019-07-26 09:43:42

半小时交通圈内基本解决8成就业人员的居住需求、建设“小街区、密路网”的开放街区、拟建设与金融街之间的15分钟轨道直连专线……昨天,市规划自然资源委详解《丽泽金融商务区优化提升方案》。作为紧邻二环的最后一块成规模集中建设区,丽泽商务区将对标全球典型商务区,实现区域内职住平衡,完善生态慢行系统,构建高效便捷的“地下城”。

中外团队规划“第二金融街

长城资产大厦、青海金融大厦、晋商联合大厦傲然屹立,中证机构间报价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中华联合保险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兴金融机构蜂拥而至。地处西二环西三环之间的丽泽金融商务区,成为金融街、北京商务中心区外溢配套辐射的重要承载地,也将是首都西南部发展的新地标。

丽泽要成为第二金融街,这一高点定位对丽泽金融商务区的规划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市规划自然资源委会同丰台区政府,组织北京建院、波士顿咨询(上海)有限公司、美国SOM、英国空间句法等国内外专业团队参与,共同完成了《北京丽泽金融商务区优化提升方案》。

“《丽泽金融商务区优化提升方案》最大的特点是强调以人为本,提高人的生活环境品质。”市规划自然资源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丽泽将对标全球典型商务区,对现有商务区人员需求进行大数据统计,优化提升商务办公所需的酒店、公寓、商业、公共配套等比例,引入五星级酒店、国际医疗、购物综合体等高端配套,提升区域品质,建成服务高端人才、符合全球商务区发展趋势的混合园区。

为了实现区域内职住平衡,丽泽将采取长租公寓、商品住宅、公租房等多种形式满足不同居住需求。在半小时交通圈内,可以基本解决80%丽泽就业人员的居住。

完善34公里生态慢行系统

丽泽,本意为相连的沼泽湖泊。丽泽金融商务区所在区域,历史上也是湖泊众多、水源丰富。按照规划,未来的丽泽金融商务区将配有大面积的绿地和生态休闲公园,打造丰草河、莲花河等特色滨水景观,提升城市形态与环境品质。

通过调整局部路网,丽泽将构建多种过街方式,完善34公里的生态慢行系统,并与城市慢行系统相连接。建筑开窗见绿,任意建筑步行300米内可达1公顷以上公园绿地;金中都南路的主干道功能将南移至万泉寺路,使丽泽核心区与丰草河绿地联系紧密。

在2.81平方公里的规划核心区内,路网密度将由10.8公里/平方公里增至12.49公里/平方公里,北区路网密度约18公里/平方公里,达到国际水平。在建设“小街区、密路网”的开放街区的同时,各地块内部公共空间全部向公众开放,打造开放街区。调整绿化布局后建设的林荫路,将缩短过街尺度,让市民更加亲近自然,步行体验更加舒适。

丽泽金融商务区内的三处金中都城墙遗址,是关于金代珍贵的历史记忆。规划明确,将加强文化和自然资源的保护利用,发掘金中都历史文化、水文化、戏曲文化,体现丽泽城市特色风貌。

五条轨道交通线交织

丽泽金融商务区拟对地下空间一体化建设,打造占地约0.4平方公里的“地下城”,包括地面层及地下四层,地上建筑156万平方米,地下建筑108万平方米,各层互联互通。地面层设置有下沉花园、枢纽广场、丽泽中庭、阳光通廊,形成“共享中庭”。人行出入口300米服务半径实现对核心区域的全覆盖。

B1层和B2层为地下人行主力层,连通五条轨道交通换乘线路,形成“丰”字形交通骨架,6分钟之内可步行至各轨道站厅。换乘路线将布置地下商业,提高城市活力。B3、B4层主要为地下车行层与停车空间。

丽泽与金融街之间规划了15分钟轨道直连专线,带动丽泽与金融街一体化发展。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在给市政协委员的提案答复中也透露,已初步提出轨道交通丽泽至金融街联络线规划方案。该线路总长度约9.4公里,设站7座,南起房山线北延的丰益桥南站,向北经过三路居、白云路、三里河东路、月坛南街等,并预留与地铁4号线灵境胡同站换乘。

丽泽金融商务区未来将有5条轨道线接入,分别是新机场线北延、14号线、16号线、11号线以及轨道交通丽泽—金融街联络线。

(责任编辑:)
网站无障碍
北京丽泽金融商务区打造绿荫街区和便捷“地下城”
来源:北京日报2019-07-26 09:43:42
作为紧邻北京二环的最后一块成规模集中建设区,丽泽商务区将对标全球典型商务区,实现区域内职住平衡,完善生态慢行系统,构建高效便捷的“地下城”。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