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实施城中村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已有710个村完成治理

来源:深圳特区报 2019-06-28 08:47:38

蝶变中的城中村:旧貌换新 留住乡愁 宜居宜业

深圳城中村为四面八方来到深圳追求梦想的人提供了第一落脚点,被称为是“特区活力与竞争力的基石”,城中村里不仅有着深圳的烟火气更蕴藏着深圳的记忆和历史。而在为深圳半数以上人口提供栖息地时, 城中村也因广为存在的消防、治安、环境脏乱差等问题被诟病。

在深圳现代化、国际化的发展进程中,城中村将何去何从?去年,深圳实施城中村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与以往历次整治不同,此次由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具体牵头,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规模对1600个城中村实施十项综合治理。历经400多个日日夜夜的持续奋战,已有710个村治理完成。这些城中村实现蝶变,旧貌换新颜,更加宜居宜业,看得见历史,记得住乡愁。

A、从面子美化到里子完善:既要住得起又要住得好

今年89的陈杞礼,是深圳市光明区公明街道下村社区的老党支部书记。作为土生土长的下村原住民,陈杞礼为下村服务了50多年,见证了这里的成长。

“大概1993年时,这里才有房子,那时还是黄土地,后来房子越来越多,村子也越来越大,抬头往天上看,电线开始密密麻麻,垃圾也开始越来越多。”坐在有着120多栋自建楼的下村社区巷子口,陈杞礼像一位村里的老向导,给前来参观的人讲述着下村的蜕变。陈杞礼说,村子的一场巨变,从去年就悄然开始。以前道路坑坑洼洼,雨天都是泥,现在道路全部铺上了青石砖,画上了黄色自行车停靠线,沿路还有监控摄像头,安装了管道燃气,就连村里的空地也被见缝插针的改造成了社区公园。“我们现在的居住环境大大改善了!”

几乎和下村同步发生巨变的还有距离下村社区40公里外的南山区蛇口海湾新村。据了解,在海湾新村0.75万平方米的土地上,涉及住宅35栋、办公楼1栋。“欢迎您回家!”在南山区海湾新村一栋居民楼前,24岁的原住民苏进用身份证轻轻一刷,智慧门禁便送上亲切的欢迎语。这个新型智慧门禁还可以通过人脸识别及手机App打开。

而环顾四周,随处可见摄像头,有的还可360度旋转;各村综合管理和服务中心,还配备了整墙视频电视,管理人员借助视频监控对村中动态“了如指掌”。“有了这些安全设施无论是住户安全,还是业主管理,都更省心了”。苏进说。

在此处租房的陈女士则更关注居住的安全和便利。“现在通了天然气,终于不用担心做饭做到一半,没气了。”她还算了一笔经济账,用了天然气后,煤气费省了一半以上。让陈女士更开心的是,村里安装了电动车充电插座,每一家窗户和楼顶还安装了带有防盗功能的逃生窗,这些细节改造,让她和家人生活的更有安全感。

住有所居,居有所安。下村社区、海湾新村是深圳本轮城中村综合治理环境提升的一个缩影。除了对社区治安、消防安全、用电安全、燃气安全、食品安全、弱电管线、环境卫生、市容秩序、交通秩序、生活污水等10个方面的综合治理,很多城中村还规划街心亭、社区公园、运动场等公共空间,从村容村貌的“面子”到居住功能的“里子”一一完善,“整旧、改破、清脏、治乱、增美、添绿”,城中村人居环境有了质的提升。

例如,光明区甲子塘村见缝插针新建及升级了6个社区公园和一个广场,一些曾经的杂乱地华丽变身公园绿地,越来越优美的城中村环境吸引着一路之隔的高新技术企业的员工来这里居住,原来住在这里的居民幸福指数也大大提升,邻里关系更加和睦。一位居民就坦言,她嫁到这里十多年了,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娘家人来了这么有面子。

B、从挖掘历史到传承文化:用建筑再现历史守护乡愁留住根

在光明区凤凰街道甲子塘村,村内的文体公园展现着该村不一样的地方。公园门口竖立着“甲子塘铭记”的石牌,石牌上记录着该村的历史,写有公园名称的石墙背后,展示着该村村民的来历及祖训。原来该村历史可以追溯到300多年前的明万历元年,村名由一名进士将原来的“鸭子塘”改为“甲子堂”,后又改为现在的名字……这些村史以及民风民俗正是在此次城中村综合治理中得到发掘与再现。

“我们重新设计,用建筑的形式把这些历史固化下来。”主导实施该村综合治理的凤凰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吴志柳说道。现在,这个石牌和石墙落成后,很多原居民来这里拍照留恋,成了一个新的网红打卡地。

说起深圳的前世今生,很多人印象中,深圳改革开放前就是个小渔村,是一座全新崛起的城市。事实上,在这片绵延迂曲的山冈与海滨之间,有着悠久的历史,一个个至今存在了几百年的村落就是最好的证明。虽然很多村仍居住着原住民的后代,但历经变迁,有些村落的历史尘封在岁月中, 外来人更不知晓。在此次城中村综合治理中,很多区挖掘古村落的历史文化,保留旧居,用建筑或者修旧如旧等方式,向后人展示和讲述,让历史文化得到延续、传承,留住乡愁,留住城市发展的记忆。

一进光明区马田街道下石家村,村头的一口不断往外涌出水的井吸引人停留。井旁的墙面上,雕刻着居民生活的场景,撰写着该村的历史,如同一处历史景点。再看前方是一棵茂盛的龙眼树,树下是石桌石凳,一股浓浓的古朴气息扑面而来。村内,高高低低的房屋沿着起伏的巷道分布,小巷路面重新铺设了花岗岩,庭院伸出一朵朵花,房屋墙面刷新,空地上种上了树木花草,整洁、又充满生活气息。马田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黎智介绍,这口井是古井,有着几百年的历史,治理中,在保留了历史的基础上,对此处进行了艺术化加工,保留了村落的原貌。

这些传统文化和记忆让蝶变的城中村找到历史长河中的坐标,增添更多归属感与自豪感。像这样延续城中村历史文脉的还有南山区海湾新村、渔二村,龙华区白石龙社区等。海湾新村村民樊舒航记忆中,过去村里家家户户都以养蚝为生,因此这里又叫“蚝村”。南山区利用墙面浮雕及涂鸦,对每个村的传统文化进行了最大限度的保留与传播,海湾新村“街区客厅”的一面文化浮雕墙上,过去村民打蚝的情景历历再现。樊舒航常带着12岁的儿子到这里走走看看,向他讲述过去的故事,“孩子没有经历过,但还是希望这段文化能永久传承下去。”“无论怎么变迁,我们的根就在这里”。

C、从功能拓展到产业升级:既能在城中村工作又能生活

在通过基础设施改造、文脉传承的基础上,深圳还通过城中村综合治理,进一步拓展居住空间,升级城中村的业态,创造新的产业空间。

近年来,伴随深圳经济一路高歌猛进的是城市生活成本的不断攀升,人才保障性住房计划因应而生,但受土地资源以及旧区拆改难度的限制,城市中心区难以在短时间内为外来人口提供足够的廉价保障性住房,因此深圳将目光投射到城中村中的“握手楼”。

位于福田区水围村的29栋统建农民楼就被改造为人才保障房社区,这是我市首个城中村改造的人才公寓,这29栋农民房,是上世纪80年代起,水围村华侨业主自己建的房子。由于没有统一规划,管网等基础配套差,消防隐患大。加之不少业主常住香港和国外,房子由“二房东”管理,环境脏乱差。水围村股份公司一度对其一筹莫展。人才安居“新政”的出台为这里的改造带来新的思路。项目不仅将农民房进行内部升级装修成为504间人才公寓,更将住在这504间公寓里的900名青年联系在一起,创建了一个社区,还带火了一楼的商业街区。很多年轻人第一次看房时,就感觉“被惊艳到”,称赞这里一点也没有农民房的痕迹。

在深圳,城中村正被赋予更多的产业功能。光明区下村二排新村59栋楼即将变身西柚小镇,被重新定位和产业升级,改造已接近尾声。如今,该区域被植入技术服务、产业办公、创业孵化、科技体验、商务会议五大功能平台,引入清华孵化器、西南政法大学生实践基地、潮酷街区等。这59栋楼被分为6个组团,一个用于营造创新创业生态,另外5个组团用于配套,提供住宿生活娱乐,让人既能在这里工作,又能在这里健身、生活。

经过三年多时间的“活化”,龙华区上围村从一个昔日破败的老村变身文化创意产业园,吸引了40多家文创企业及艺术家工作室入驻。

宝安区新桥街道有着200多年历史的清平古墟,这里有湖、有桥、有古建筑,还有民居,整体环境非常优美,未来这里将被打造成影视产业小镇。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深圳实施城中村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已有710个村完成治理
来源:深圳特区报2019-06-28 08:47:38
蝶变中的城中村:旧貌换新 留住乡愁 宜居宜业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