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政协议政会建言老城保护与有机更新

来源:北京日报 2019-06-04 08:19:16

北京市政协议政会建言老城保护与有机更新 -中国网地产

蔺熠

北京市政协议政会建言老城保护与有机更新 -中国网地产

宋慰祖

北京市政协议政会建言老城保护与有机更新 -中国网地产

安庭

北京市政协议政会建言老城保护与有机更新 -中国网地产

汪建松

北京市政协议政会建言老城保护与有机更新 -中国网地产

许槟

北京市政协议政会建言老城保护与有机更新 -中国网地产

吴晨

“北京城乃是世界的奇观之一,它的布局匀称而明朗,是一个卓越的纪念物,一个伟大文明的顶峰。”丹麦学者罗斯缪森曾这样形容壮美的北京城。

推进老城保护与有机更新,既要留住美丽的古都历史风貌,也要激发城市活力,实现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相互交融、历史文脉与时代新风交相辉映。市政协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围绕“全面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加强老城保护与有机更新,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这一年度协商计划重点议题展开深入调研、协商建言。

市政协教文卫体委牵头组建联合调研组,既充分知情明政、实地调研,召开市民座谈会,广泛听取东、西城区老街坊意见;又举行线上建言资政会,听取港澳委员和港澳台侨工作顾问对港澳及国外城市老城保护经验的介绍。5月30日,市政协与市委统战部联合召开议政会,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及政协委员踊跃建言献策。

蔺熠代表民革北京市委建议

以共生模式引导腾退空间再利用

老城保护与有机更新关系到人居环境的改善和历史文脉的传承。如何建立既符合首都核心功能要求,又能够可持续发展的腾退空间再利用模式是老城实现有机更新亟待研究的问题。建议以共生模式引导腾退空间再利用,包括居民共生、文化共生和建筑共生,其核心是“和谐与共、生生不息”。

一是以“专业服务”引领居民共生,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院落的腾退、改造和后期利用过程中存在大量社区微观层面的协调沟通。政府应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来帮助实现惠民政策,调动居民广泛参与,提升社区专业化治理水平和治理效率。

二是以“活化传承”推动文化共生。腾退空间除满足民生需求外,应重点发展小微博物馆、艺术馆、实体书店等,加强国内外游客对京味儿文化的深度体验。建立评估机制,出台鼓励、扶持和补贴政策,对在利用腾退空间推动文化共生方面作出实际成效的机构予以奖励。

三是以“智慧管理”促进建筑共生。建议由市政府统一建立以技术支持系统、数据采集和管理系统、数据分析系统、用户管理系统和数据应用系统构成的老城智慧管理体系,在历史文化专家的指导下,将老城街区和胡同的有关数据纳入到智慧管理系统中供社会利用,并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等手段进行广泛传播,实现老城建筑背后文化底蕴的数字化传承。

宋慰祖代表民盟北京市委建议

运用现代技术打造“数字老城”

对标世界发达国家水平,我们在运用现代数字技术对文物进行保护修复和展示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

一是应用现代技术进行文物建筑预防性保护不足且缺少标准。调研发现,北京716处文物建筑和33片历史文化保护街区中,应用数字化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文物建筑进行数据采集的仅为15%,在部分发达国家,这一技术应用率则基本能达80%以上。 二是数据不开放,应用不充分,“测”与“用”两张皮现象突出,缺少共享数据库,难以充分发挥数据潜能。

建议分级、分批建立文物建筑数字化采集机制,建立文物数字化数据采集标准和规范,建立统一的建筑文物数据库和共享应用平台,实现数据采集标准化、数据保存规范化、数据管理制度化。

打造“数字老城”,支持各博物馆、各文物单位应用“混合现实”“感映现实”、全息化技术等,将文物建筑以数字三维形象生动、立体地呈现出来,使虚拟场景进一步混合在现实空间中,让观众身临其境体验中华民族的文化积淀和建筑之美。

拓展数据外延,利用建成的数据库和数字化管理平台的资源,促进文物修缮技术、仿古材料、3D打印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带动旅游、文化创意、影视业、动漫、制造业等行业的进步。

安庭代表民建北京市委建议

依法运用文物征收手段加快腾退进度

调研组发现,当前文物腾退进展缓慢、缺少文物腾退工作相关政策指导,同时部分文物腾退方式已不再适用。这些问题长期困扰政府建设部门和文物保护部门,严重影响了老城整体保护和城市环境提升。

为加快文物腾退,确保实施效率,可依法依规运用文物征收手段。建议制定切实可行的文物征收政策措施,修改完善《北京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实施意见》,补充增加文物征收相关内容。

规范文物征收申报流程。文物征收的申报程序要结合文物保护的实际情况,量体裁衣地设置,不能套用基本建设项目的申报程序。在作出文物征收决定前,由文物部门先对文物建筑的认定及征收范围出具意见,再由相关部门办理征收手续。对暂时还无法确定使用用途的文物,由属地文物或国有资产部门出具保证用于文化性或公益性项目的文件;文物征收不涉及基本建设,不可比照建设项目的审批流程,可核发非建设类的规划条件书;文物征收项目立项时,不对固定资产投资占比做硬性要求。通过规范文物征收申报流程,打通文物征收项目在立项及实施中的“堵点”,彻底解决文物协议腾退司法实施难的问题。

汪建松代表民进北京市委建议

构建北京老城独有的“文化语境”

城市更新不仅要完善城市街巷的生产、生活功能,还应当重视“文化语境”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文化语境”直观来说就是城市特色文化符号,主要是指构成市容面貌的城市规划、环境风貌、营商环境等。

北京城历史上也曾有过独特的“文化语境”,但随着城市的发展、生活模式及商业格局的变迁,再加上缺少保护,逐渐造成了一定的特色衰退,出现了“文化语境”混杂 、“文化语境”缺失、遭到文化侵蚀等现象。

当前,北京的街区更新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可以充分弥补北京城“文化语境”的缺憾,重塑部分街区的文化特征,提炼鲜明的文化符号,构建独有的文化之“魂”。

一是加强系统研究,全方位系统梳理文化遗产,提炼出元、明、清、民国及当代不同的文化特征,并结合当代设计理念和新时期文化观念,对传统文化开展专项提升转型研究,明确重点街区“文化语境”的要素和具体内容。

二是鼓励社会参与,通过举办定期的“文化语境”主题研讨会、创作展演等活动搭建全民参与的舞台,搭建街区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充分吸引社会力量的参与,构建“文化语境”共策、共建、共享的联动机制。

三是制定标准导则,选择部分街区开展试点,适时制定核心区街区“文化语境”要素及应用专项导则,将专项导则作为各级政府建设公共文化的标准、未来城市文化发展的重要指引。

四是建立运行机制,把落实“文化语境”贯穿在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工作中。

许槟代表致公党北京市委建议

以“内环路”品质提升带动城市更新

在老城有机更新中,“内环路”在空间格局上有统领老城全域的区位辐射优势;在交通组织上有配置高效友好的绿色出行优势;在功能安排上有串联多元丰富的公共服务优势。建议以“内环路”的功能完善、品质提升为切入点,有效发挥骨架性道路空间复兴的功能作用,推动老城活力生发与可持续发展。

一是在空间格局的战略性认知方面,明确“内环路”在功能秩序中的角色定位,充分认识北京老城空间尺度大、居住就业人口多、功能复合性强等方面的特点,增强“内环路”以生活服务供给为主的结构性作用,建构“两轴+双环”的老城空间骨架秩序。

二是在交通组织的人性化关怀方面,引导“内环路”上轨道站点周边的功能更新,助力老城以绿色出行为导向的政策实施。对现有公交线网布局和站位选址进行梳理和优化,对站点相邻地段推进地上与地下一体化完善,对沿线道路断面、铺装绿化及城市家具等进行人性化和无障碍环境改善。

三是在公共空间的体系化建构方面,发挥“内环路”公共服务的枢纽作用,形成串联沿线并辐射全域的公共空间网络和体系。重视老城日常生活服务的品质提升需求,使沿街公共空间业态多样化、服务生活化和消费层次化。将口袋公园等小微绿地,与沿街绿化带、开敞性庭院及菜市口广阳谷等大型绿地,与北海和什刹海等滨水岸线、西单和东单等广场公园,共同形成良好的绿化系统、绿道体系。

四是在文化景观的地方性塑造方面,借助“内环路”沿线历史节点的功能再塑,强化老城富有文化底蕴的公共活动,使历史地段能够与京味儿文化传承、市民生活需求和城市名片活动等功能有机结合。

吴晨代表无党派人士建议

以“共生院”模式推进平房区改造

传统四合院是历史街区面积最大、数量最多、与市民联系最为密切的传统建筑形式,是构成历史保护街区的重要元素。当前正在试点的 “共生院”模式,还面临着留住户居住条件如何改善、腾空房屋如何利用、院落排污如何解决等问题。

建议把留住户居住条件改善放在第一位,拆除违章搭建,恢复传统院落格局,完善平房院落内各类市政设施,利用新技术、新理念,逐步实现卫生间入院、入户,提高居住功能单元的完整性。把腾空房优先用于改善居民生活,补足为本地居民服务的保障类社区便民服务设施,利用腾退空间形成小型化、平民化的传统绿化景观。推进技术研发,实现院落排污畅通。保留并改造现有化粪池,适当增设新化粪池,改善居民厨卫排污能力。推广厕所入户,推进技术研发,实现抽粪抽污不入院。

加强四合院风貌管控,编制四合院设计及施工样式库等技术指引,重视四合院旧材料的再利用。重视四合院更新中的节能改造,推广全电清洁能源,采用地暖技术、太阳能利用技术、空气源热泵技术等多种节能做法,降低采暖和制冷的能源消耗,提高建筑节能效率和居住舒适度。

完善共生院后期房屋管理细则。在修缮完成后,居民签订四合院管理公约,以保证不新增私搭乱建行为。平房物业管理入院,加强共生院落后期管理。街道办事处设置专项执法组,加强共生院落管理,协助推动后期自建房拆除及控制工作。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北京市政协议政会建言老城保护与有机更新
来源:北京日报2019-06-04 08:19:16
推进老城保护与有机更新,既要留住美丽的古都历史风貌,也要激发城市活力,实现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相互交融、历史文脉与时代新风交相辉映。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