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蓝海”背后的隐忧:你是理性消费还是过度消费?

来源:中国经济网 2019-05-05 10:01:16

五一小长假,是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还是线上线下血拼购物,又或是约上好友组饭局刷电影……不知不觉,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已与消费紧密相连。

国家统计局2019年年初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38万亿元,同比增长9%。消费连续五年成为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6.2%,比上年提高了18.6个百分点。

毋庸置疑,消费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最强劲的引擎。在“消费升级”如火如荼的这些年,伴随普通消费者需求而生的金融服务遍地开花,消费金融似乎在悄然之间“爆发”了。

在众多消费金融从业者看来,消费金融就是一片亟待开发的“蓝海”。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持续释放内需潜力,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并提出要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消费金融作为一种新业态新模式,能够促进消费升级,拉动内需,促进经济从生产驱动型向消费驱动型转型。去年以来,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明确鼓励消费金融创新,为行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金融机构个人消费贷款余额为37.79万亿元,同比增长19.90%。另据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 (CCWE)发布的《2018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中国消费金融市场规模已由2010年1月的6798亿元攀升至2018年10月的84537亿元。

消费金融市场未来的想象空间仍在不断扩大,吸引了包括银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信托公司、互联网平台等机构的争相涌入,新模式、新产品、新服务层出不穷,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但一片繁荣背后,也同样应该警觉其中或在潜藏的风险。

群雄逐鹿

根据零壹财经发布的《消费金融2018年度发展报告》,中国消费金融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从国际上看,起步发展较晚,从国内看,也是近两年才得以迅速发展。2015年,随着互联网金融浪潮,消费金融成为市场热点,这一年也被称为消费金融元年,热点的表现之一是各类市场主体纷纷加入。

从过去到现在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的消费金融行业均由商业银行主导和垄断。从具体产品和业务来看,信用卡具有额度较高、支付便捷、使用范围广等特点,近年来更是几乎实现了衣食住行等场景的全覆盖。根据艾瑞咨询2017年发布的《中国信用卡代偿行业研究报告》,自2012年至2016年,我国信用卡期末应偿信贷余额由1.14万亿元上升至4.06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7%。

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消费金融兴起,多家银行开始重点发力消费信贷领域,不仅积极搭建自身的网上商城,还通过与其他商户合作,推出相关消费信贷产品,以弥补在消费场景及用户体验上的短板。财报显示,在四家公布个人消费贷款数据的国有大行中,农行表现最为亮眼,个人消费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 14.9%;建行及邮储银行亦有一定程度增长。

作为商业银行消金业务展业的重要补充,含着“金钥匙”出生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主要经营除房贷和车贷以外的以消费为目的的信用贷款,如用于个人及家庭旅游、婚庆、教育、装修等事项的贷款。近年来,基于不同运营模式、开业时间、业务推进速度不一等因素,持牌消金机构业绩表现参差不齐。从2018年已披露的业绩情况来看,捷信消费金融、招联消费金融和马上消费金融稳列持牌消金公司第一梯队;中邮消费金融、海尔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等公司位列第二梯队。

其他持牌金融机构亦“忍不住”入局分一杯羹。其中,以云南信托、外贸信托为代表的多家信托公司持续发力消费金融;保险公司也以“履约险”的形式布局消费金融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在消费金融热潮中,有一股不容忽视的“第三势力”已逐步崛起。也正是这股势力,让更多的用户知晓何为消费金融服务,并如何有效利用这个服务满足自己的需求。具有流量优势的互联网巨头及数量众多的互金平台,经过发展大致形成几种代表性模式:一类是依托电商平台发展起来的消费金融,以蚂蚁金服、京东金融等为代表;一类是主打分期购物的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如乐信旗下分期乐等;还有一类是以拍拍贷等为代表的P2P平台。

可以看到,不同市场参与主体均依托各自优势,逐步在相应领域建立起一定的壁垒。在多名消费金融行业人士看来,上述机构之所以能够在消费金融市场分到“一杯羹”,与其在金融科技等核心能力的持续投入密不可分。

不置可否,多类市场主体并存背后,是消费金融行业巨大的发展空间。但在看到不同市场参与者有效满足不同客户群体消费信贷需求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宏观经济下行、监管及政策收紧、市场恶性竞争等可能带来的风险。

谨防过度消费

在消费金融各方势力“跑马圈地”的同时,也折射出新一代消费观的改变以及新消费主力的崛起。

零壹财经上述报告指出,在改革开放环境中成长起来的“80后”一代,他们的消费观念已经完全不同于祖辈父辈,他们更加张扬个性、注重品质、享受生活并进行超前消费。而在网络环境中成长起来的“90后”、“00后”也更加追求自我满足,他们中的一部分,追求的是主动消费、随性消费、享乐消费、冲动消费等。在多重因素影响下,中国传统所倡导的节俭、量入为出、抑制消费等观念正在向轻奢、适度透支的观念转变,消费文化也在快速发生改变。

而在新消费群体中,“95后”人群表现得更为“抢眼”。南都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95后消费分期用户成长性调查》显示,据统计,中国拥有1.49亿的“95后”人群。经济负担小、依赖网购、追求个性化,“95后”人群愿意尝试新事物,并乐于通过预支收入等方式来提前消费。

具体从乐信旗下分期乐商城公布的数据来看,去年“双11”期间,用户人均消费金额达到2700元,有六成用户是“95后”。2015-2018年,“95后”用户规模逐年上升,远超“95前”用户的规模。同时,近三年的“双11”大促活动中,“95后”均贡献了超过一半的消费金额,2018年,“95后”消费金额占比更是达到了67%,相比于2016年增长了11%。

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金融机构个人消费贷款余额为37.79万亿元,同比增长19.90%。从结构来看,2013年-2018年,短期个人消费贷款增长有限,2018年末为8.8万亿元,而中长期个人消费贷款增长迅速,2018年12月底达到28.99万亿元,占比76.7%。

尽管不同市场参与主体在不同场景下,覆盖的目标人群存在差异,但在关注到消费人群更迭的同时,如何防范过度消费带来的风险或许更值得行业深思。

部分消金行业从业者直言,需对韩国、中国台湾之前爆发的卡债危机引以为戒,虽然现在我国人均持有信用卡数量不超过1张,但消费信贷发展水平却在前列。如何防控多头借贷,并引导消费者合理负债,依然是整个行业亟需解决的难题。

此外,对于消费金融市场各股参与势力“盯”上的年轻消费群体而言,如何追求品质消费而非盲目的奢靡消费、攀比消费,如何树立适度、理性的正确消费观,是避免陷入公债泥潭的正途。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消费金融“蓝海”背后的隐忧:你是理性消费还是过度消费?
来源:中国经济网2019-05-05 10:01:16
五一小长假,是来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还是线上线下血拼购物,又或是约上好友组饭局刷电影……不知不觉,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已与消费紧密相连。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