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需出手 深圳楼市现“小阳春”

来源:中国证券报 2019-04-01 08:16:53

原标题:刚需出手 深圳楼市现“小阳春”

近期,深圳楼市成交上升,走出一波“小阳春”行情。数据显示,深圳全市住宅成交量已连续5周环比上升。中国证券报记者调研发现,此轮行情由刚需购房者主导,一些原本观望犹豫的首次置业者及有换房需求的客户纷纷出手。同时,房贷利率下调也是主要影响因素之一。业内人士指出,从当前市场交易情况来看,“房住不炒”逐步落实。如果宏观环境没有出现较大变动,房地产交易的量价均不会出现大幅波动,那么房地产之前过度承载的金融属性将逐渐消退,从而进一步理性发展。

走出“小阳春”行情

近日,中国证券报记者随房地产中介前往深圳龙岗区一处新楼盘看房。坐在轿车前排的中介张磊(化名)正在跟朋友约试驾。他打算入手一辆二手奔驰轿车,售价20万元左右,这正好是他3月份赚到的佣金。“要是能这样做一年,连房子都解决了。”张磊说。

地产中介对楼市有敏锐的感知。深圳某大型房地产中介代理人洪晴(化名)表示:“最近楼市成交走出‘小阳春’行情,很多店面3月份业绩已突破百万元。”据她介绍,其所在中介公司的每个店面大概都有十几名销售人员,她所在门店业绩排名第一的销售人员3月份销售佣金入账13.58万元。

地产中介收入提升只是深圳楼市回暖的一个缩影。如果只考虑二手房市场,根据深圳市房地产信息系统数据统计,近3周深圳二手房成交量分别为992套、1129套、1346套。

Q房网数据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深圳住宅成交量连续5周环比上升。具体而言,2019年第8、第9、第10、第11、第12周全市住宅成交套数分别为1407套、1534套、1614套、1835套、2052套,环比分别增长93.80%、9.03%、5.22%、13.69%、11.83%。

业内人士分析,近期深圳楼市的特点,一是置业者买房决策时间变短,放盘久的房源开始成交;二是买卖双方齐入市,单周新增客源、新增房源、带看量均环比上升。

深圳链家研究院院长肖小平称,从成交量来看,当前与去年四季度相比有所回暖,月均成交量达到6000-8000套,但还谈不上火爆。从价格来看,当前成交价水平只是止跌,并没有大幅上升。

刚需人群主导市场

肖小平认为,房贷利率下调,缩短了购房者的决策周期。

截至3月14日,深圳地区包括6家国有大行在内的多家银行首套房贷利率最低可执行基准上浮5%,二套房贷款利率最低可执行基准上浮10%。

中国证券报记者多方采访发现,此轮行情的主导方是刚需购房者。“这段时间买房的主力是刚需人群,包括首次置业及有换房需求的。”洪晴表示,“不少买房客户是外地来深圳工作的年轻人,家里很支持。”

刚需客进场的同时,投资客热情不再或逐渐退出市场。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日随洪晴赴深圳龙岗区一处公寓新盘,发现售楼处来看房的只有一组客户。据洪晴介绍,该楼盘去年开盘,但到目前还没售罄。“公寓类楼盘的买家以投资客居多,但去年深圳实施新政以后,公寓5年限售,相当于资金放在里面5年都动不了,加上首付要交五成,投资客投资公寓的意愿降低了不少。”

“最近市场交易反弹是前段时间市场压抑的需求释放所致。另外,银行贷款等政策配套到位,也带来很多市场机会,使得购房者积极入市。”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

预计以稳为主

一位不愿具名的房地产分析师指出,从当前市场交易情况来看,“房住不炒”正逐步变为现实。如果宏观环境没有出现较大变动,那么房地产交易量价就不会出现大幅波动,将以稳为主。在这样的趋势下,房地产之前过度承载的金融属性也会逐渐消退,转向理性发展。

严跃进表示,一般而言,由购房需求或换房需求引发的行情具有可持续性,因此,价格方面后续可能会有小幅反弹。

对于楼市的未来走势,肖小平表示,整体而言,今年市场会比较稳定。因为稳房价一直是政策调控的目标,相关部门在调控手段及调控措施上也非常丰富,当市场比较低迷时政策会有所松动,出现过热势头时则有相应政策抑制。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刚需出手 深圳楼市现“小阳春”
来源:中国证券报2019-04-01 08:16:53
近期,深圳楼市成交上升,走出一波“小阳春”行情。数据显示,深圳全市住宅成交量已连续5周环比上升。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