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房企“激战”粤港澳大湾区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2019-03-05 16:32:13

原标题:三问房企“激战”粤港澳大湾区

综述 本报记者 周雪松

风从海上来,弄潮正当时。

“这是房地产行业期待已久的消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发布,在大半个房地产圈立刻引发一场不小的情绪躁动。

尽管纲要未提房地产,但地产人从来不缺发现商机的眼光。从公开表态来看,房企普遍看好粤港澳大湾区的未来。提前布局粤港澳大湾区的房企,可以更好地享受政策所带来的红利。还未进入粤港澳大湾区的房企,也想进军这片热土。粤港澳大湾区已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一场激战在所难免。

身处粤港澳大湾区的房产中介,也频频释放各种利好,有的甚至散布项目将要大幅上调价格的消息,虽然后经确认是谣言,但这样的事情还是引起人们的担忧。在短短十多天时间里,粤港澳大湾区房地产始终是热议的话题。不过,在房企纷纷投身于粤港澳大湾区浪潮之时,还有一些问题与挑战需要去思考和面对。

一问:如何理性看待未来市场?

纲要的出炉,意味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已经步入全面提速的阶段。一个全新的世界级都市群从此呼之欲出。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既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纲要一发布,与其相关的概念板块股票立即上涨。与此同时,作为早期孕育房地产业的土壤,一直是房企“必争之地”的珠三角地区,又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纲要出台才两天,手握重金的投资者就已签下大单。2月20日晚间,亚洲最大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领展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同意拟初步支付代价人民币51亿元收购位于深圳福田区的一处商业物业。

纲要指出,将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典范。而多家大规模布局粤港澳大湾区的房企均公开表示,纲要的发布将为公司带来红利。

就连此前高喊要“活下去”的万科最近也对房地产市场产生了新的认识。其董事长郁亮表示,没有可能找到和房地产赚钱前景相当的行业。郁亮认为,尽管竞争激烈,但行业还是有机会的,因为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仍在继续,房地产仍然会维持较大规模。他还特别提到,第二阶段的城市化已经开始,那就是都市圈化,比如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京津冀一体化以及中心城市都市圈等。人民美好生活还需要更多的内容供应和空间服务,有些还没被满足。

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在房地产领域,纲要的出台可能会对三个方面产生影响:一是产业园区,因为产业发展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点;二是租赁住房,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需要引进人才;三是建设用地,随着产业的布局,房企会争相投资这片热土。

另有分析指出,展望未来,受益于粤港澳大湾区远景规划,释放巨大的改革制度红利,湾区交通、经济、产业等快速发展,高素质人才大量引进,有望给珠三角9城房地产市场提供更为坚实的需求支撑,市场前景长期看好。但与此同时,区域内房价存在一定的上涨压力。

无论对于个人还是房企而言,如何看待粤港澳大湾区的未来,关键在于必须保持理性,要冷静客观,切莫盲目乐观。

在分析人士看来,房地产的发展水平将受制于产业发展水平,受制于总体经济发展的水平。房地产一枝独秀的局面将很难再度出现,房地产价格暴升暴涨的势头将会被严格控制。

这方面可以比较的区域是雄安新区,前者对房地产实施了严格管控。虽然两者有很多不同,但就严控房地产泡沫来说,粤港澳大湾区也不会例外。在房地产开发规模与价格等调控方面,还有很多的不确定性。所以,任何过于乐观,轻松可以赚钱的想法都可能是一厢情愿。

二问:主要功夫应该用在哪里?

房企嗅觉向来灵敏,事实上,早在粤港澳大湾区概念刚刚提出之时,房企对这片热土的争夺战就已打响。对于他们而言,布局大湾区,不仅是立足当下的战略之举,更是押注未来的重要选择。

纲要发布之后,很多房企首先想到的是拿地,尽量多拿地。作为房企,没有地无法盖房子,一切都是空谈。既然看好粤港澳大湾区,那就多拿地,多多益善,如果市场持续向好,地越多,卖房子越多,赚钱就越多。

伴随着粤港澳大湾区规划“靴子”落地,房企开启新一轮“跑马圈地”。其中紧邻广州的佛山一天迎两宗地块出让。2月22日上午,鑫苑置业以约11.85亿元总价竞得佛山高明区西江新城15.3万平方米商住地,同时也是这家房企首次进驻佛山市场。当天下午,美的置业也以约6.77亿元总价拿下佛山禅城区南庄2.9万平方米商住地。

实际上,纲要出台后粤港澳大湾区土地市场竞争更为激烈。还以美的置业拿下的禅城南庄不到3万平方米地块为例,多家房企参与争夺,最终历经2小时的厮杀混战,美的置业才以6.77亿元竞得,折合楼面价9359元平方米,而附近二手房价格才在1.1万—1.3万元/平方米之间。

据克而瑞研究中心发布的《2018年房地产企业粤港澳大湾区土储货值TOP30》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TOP30房企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土地储备货值和建面总量分别达5.73万亿元和3.26亿平方米,其中TOP10房企土储货值和建面总量分别达3.08万亿元和1.85亿平方米,占比超过50%。而根据官方数据显示,大湾区9座内地城市2017年商品房销售额和面积分别为1.5万亿元和1.0亿平方米,按此来看,TOP30企业的货值可以支撑大湾区约3.5年的销售。

房企想多拿地可以理解,但毕竟土地属于稀缺资源,在粤港澳大湾区尤其如此,不是想拿就能拿得到。未来,大湾区土地更不会敞开供应,僧多粥少将是常态,即便是龙头房企拿地也会越来越难,中小房企更无异于虎口夺食。

这就引申出一个问题,房企的主要功夫应该花在哪里?是去抢地,还是做好现有产品?实际上,部分房企在大湾区的土地储备是非常大的,相比拿地,打磨好产品,提升居民居住品质,需要花费更多时间精力,只有树立好的品牌形象和口碑,才能最终站稳脚跟。

在这方面,星河湾是一家值得关注的房企,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本土起家的企业,这些年,星河湾没有快速扩张,没有到处去抢地,而是以稳健发展着称,把最主要的精力用来打造产品。所以当市场有风吹草动时,这类企业反而不慌,通过较强的产品竞争力去赢得市场。

提升产品品质,往往也能给房企带来更高的收益,特别是在当前数量型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成为必然情况下,房企更应该集中精力做好产品,以不负大湾区,不负广大消费者。

三问:要不要多元化发展?

要不要多元化发展,这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按照很多专家的观点,企业通常应该走专业化的道路,高度聚焦主业,多元化发展要慎之又慎。原因在于多元化的风险非常之高,往往发展快,倒闭得也快。这样的先例数不胜数。

而今世易时移,房企要不要多元化发展,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认为,要以不变应万变,另有人则认为,应以变求变,莫衷一是。

近来中国内地房企多元化发展已经迈出实质性步伐,涉足高科技领域也正在成为常态。典型如碧桂园恒大等房企就是如此。

2018年5月,碧桂园农业正式成立,定位为发展科技型农业、平台型农业、国际型农业,打造从研发、生产、市场一体化的全产业链;2018年7月,成立广东博智林机器人公司,定位于以机器人本体及其核心零部件、相关的机器人核心技术,智能机器人系统的研发、智造、运营为业务内容的科技型公司。无论是机器人产业还是现代农业(机械制造及种业)都恰恰符合纲要对制造业结构调整的要求。恒大这几年除了地产之外,还积极进入汽车、矿泉水、金融等生意。此外,还与中国科学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大举进军高科技领域。

此外,像上文提到的美的置业也是一个家多元化的企业,是美的集团下属企业,得益于在制造领域的深厚积累,美的置业将智慧家居领域的优势在房地产开发中进行了充分发挥,成功打造出了智慧地产品牌,多元化发展顺风顺水。

事实上,纲要强调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过程中,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打造高水平开放平台。同时,要巩固和提升香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和国际航空枢纽地位,把澳门建设成为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其他城市都各自有自己独特的定位。另外还提出要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等。如今商机空前,这也为房企提供了绝佳的多元化业务拓展机遇。

通过富豪榜变化观察可以发现,多元化可以创造奇迹。由于全球股市的变化,内地的首富可以说是一天一换。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虽然内地首富如走马灯一样变换,而香港的首富30年都没换过人。李嘉诚已经在这个位置上坐了30年。过去30年不管世界经济形势如何改变,香港的经济是起还是落,李嘉诚一直稳居香港第一。这其实是得益于李嘉诚的多元化经营策略。因为李嘉诚在几十个行业都有生意,而且这些生意遍布全球50多个国家。如此分散的策略,只要不发生全球性的危机,李嘉诚的生意几乎就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目前,很多内地房企规模已经很大,有的已经开始冲刺万亿大关,销售额突破万亿元只是早晚的事情。但是再做大,从万亿级别的房企变成十万亿级别的房企难度就大多了。所以房企在接近发展的天花板,走出去也面临很大挑战,今后互相厮杀,“内斗”会很惨烈,多元化发展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出路与选择。


(责任编辑:)
网站无障碍
三问房企“激战”粤港澳大湾区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2019-03-05 16:32:13
“这是房地产行业期待已久的消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发布,在大半个房地产圈立刻引发一场不小的情绪躁动。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