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人才大战第一波开启 影响未来房价走势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2019-02-15 11:23:44

本报记者 周雪松

吸引人才大战注定会愈演愈烈。

2019年春节,吸引人才大战第一波实际上已经上演。

各地竞相推出优惠政策以吸引人才

这一次,主要是基层地方政府。据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了解,今年春节前后,很多地方已经开始抢人。值得关注的是,这一次,农民工也成为被争抢的人才。如湖北省政府门户网站最近发布消息:为推进落实全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三年行动计划,实现新增返乡创业15万人、带动就业50万人目标,湖北省将采取以奖代补措施,评选返乡创业示范典型,其中省级返乡创业示范县可获100万元奖励。并对返乡创业示范园区和返乡创业示范项目分别给予60万元和最高20万元奖补。

几乎与此同时,河南省印发了《关于做好当前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扎实开展“家访”、返乡创业座谈会、“返乡人士看家乡”等“五个一”专项服务活动,做好春节前后农民工返乡创业服务工作,促进更多农民工返乡创业。

春节前,在苏州市打工的新乡籍青年何季华就收到一条由家乡镇政府发来的微信,对他致以节日祝福,在感佩他勤劳奋进的精神之外,还介绍了家乡的新变化,并诚挚邀约他春节期间参加家乡发展恳谈会。在外打拼了一年的何季华读到这条微信后,顿感暖流涌动,立即发去了“准时回乡,建设美丽家园”的回复。连日来,很多像何季华这样的新乡籍在外乡打拼的人才都收到了从家乡发来的问候信。

实际上,今年春节想留住农民工老乡,使其回乡创业的地方政府并不只有湖北、河南两省,很多地方都在这么做。2019年春节前后,很多农民工代表都成了县级政府领导邀请的返乡创业座谈会上的嘉宾。足见地方政府对农民工的空前重视。其原因很简单,经济发展首先靠人,没有人,经济发展不起来。当前,中国面临出生人口减少和人口老龄化挑战。部分城市出现了人口减少或人口净流出。一般来说,人口的减少将带来房地产需求的萎缩,一个人口长期不断流失的城市,无论采取何种手段,最终都将无法阻止房价下跌。同时,人口不断流失,消费需求减少,经济活动也会随之萎缩。房价微妙的走势就隐藏在这场吸引人才大战中。

人才影响未来房价走势

近两三年来,新一线和二线城市加入吸引人才大战,给一线城市也带来了一些影响。进入2018年,中国一二线城市吸引人才大战日渐白热化。“狩猎”对象中,技术人才尤其炙手可热。和以往任何一波区域间精英人才迁徙潮都大不同的是,北上广深不再是工程师们近乎唯一的选择,一些新一线城市正在成为他们追逐机会和梦想的掘金洼地。

据蛋壳公寓联手知乎发布《2019租房青年生活调查报告》显示,在以杭州、南京、成都、武汉、天津等为代表的新一线城市中,独居青年在青年租客中的占比呈上升趋势,甚至超过了一线城市。其中,杭州独居青年的占比达到了53%,这一数据超过了北京(51%)。而成都独居青年的占比则达到了57%,这一数据还超过了上海(53%)。为何新一线城市开始涌现出大量的独居青年?根据蛋壳公寓的调查,90后和95后已经成为了独居青年的中间力量,占比达到了87%,远超其他年龄段。这也就意味着,新一线城市确实开始散发出了吸引人才的魅力,逃离北上广、扎根新一线城市并非空穴来风。

根据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北京常住人口2154.2万,比上年末下降0.8%。这意味着,北京已经连续两年出现人口负增长,并且人口减少趋势在加剧。具体来看,2018年北京人口同比减少16.5万。事实上,当前一线城市房价的下跌,除了与限购和宏观经济增长放缓有关外,也与人口流失不无关联。

如今,三四五六七线城市都在吸引人才,而且对人才的吸引不仅仅只限于高端人才,也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各类人才。未来,迫于人口增长的压力,吸引人才大战还会愈演愈烈,春节这一波之后,还可能有第二波甚至第三波,而未来房价的走势,则要看最终谁能在这场人才吸引大战中获胜。

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吸引人才大战第一波开启 影响未来房价走势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2019-02-15 11:23:44
这一次,主要是基层地方政府。据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了解,今年春节前后,很多地方已经开始抢人。值得关注的是,这一次,农民工也成为被争抢的人才。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