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伟:10城楼市“微调”松绑 能不能刺激涨房价?

来源:中新经纬 2018-12-28 09:23:41

中新经纬客户端12月27日电题:《张大伟:10城楼市“微调”松绑,能不能刺激涨房价?》

作者 张大伟(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

最近各地楼市出现了各种微调,有明确发文的,也有私下悄悄进行的,经笔者统计,林林总总已经有10多个城市。

那么,对于老百姓来说,有了这些政策市场就见底了吗?房价会涨吗?

回答2019年楼市会不会被微调,会不会再次出现上涨,核心因素看政策,看政策里的信贷因素。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数据,住户部门中长期贷款在2016年曾增加5.68万亿元,2017年该项新增减少3800亿元。但2017年住户短期贷款明显增加。

2018年数据显示,截止11月,居民户中长期贷款增加4.6421万亿元。短期贷款2.2576万亿元。2018年居民户短期信贷数据刷新历史纪录,中长期贷款同比有所减少。

我们可以看出,首先,最近住建部年度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明确了房地产调控继续维持“三稳”方向,维持“房住不炒”的原则。从上周开始的短短不到10天的时间里,各地房地产微调政策超10次。这些政策内容基本决定了2019年房地产政策的走势和方向。

其次,衡阳是一个典型的三四线城市,市场均价只有6000多元,衡阳房价从2018年9月开始有所回落。当下市场继续维持限价的意义的确不大。但对于其他城市来说,购房者的预期可能出现微调。对房地产政策宽松抱有期待。

从目前已经出现松绑政策的菏泽、衡阳等城市看,因为这些城市出台的政策都不是最影响市场的关键性政策,信贷政策不宽松,楼市很难有太明显的方向性变化。

从各地政策内容看,房地产调控在2019年政策取向依然是从严为主,但之前过于严厉,楼市出现明显调整的城市,会有政策微调的可能性。

2019年,全国可能出现一轮30城以上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微调潮,标志着,本轮楼市调控全面见底。未来多个城市的很多微调宽松政策将密集出现。

房地产市场出现涨幅明显回落,房地产调控政策也到了调整阶段。全国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底部已经出现,未来大幅度全面宽松可能性不大,但各种微调将频繁出现。信贷政策见底,调控政策见底。

第三,对于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信贷将依然处于偏紧的环境中,限贷政策将依然严格执行,但对于自住需求的合理信贷有所倾斜,也是2019年最有可能的房地产政策变化。

第四,2018年,房地产长效机制已经在租售并举,“房住不炒”等环节快速落地,截止日前,全国2018年房地产各种调控政策全年在450次左右,刷新历史调控纪录。2018年也成为历史房地产调控政策最密集的年份。

再次明确要求“房住不炒”,代表了全国房地产的调控力度将依然维持之前的高温状态。虽然最近出现了部分城市的微调,但是整体看,基本原则依然不会改变。中央遏制房价上涨的决心不会发生改变。

“房住不炒”也代表了未来楼市政策将依然打击投机,对真实居住保护。未来微调的政策也有利于刚需。

第五,未来各地房地产调控依然由各城市主导,而分类指导也带来了更多的监管,未来房地产调控将以地方主导,住建部与中央指导的为主。未来不排除有部分城市政策调整,但地方主体责任要求房地产市场平稳的大原则不变。

这也与2018年执行的各地出台政策,住建部巡视吻合。2018年年中明确的“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全面调控要求,对调控不利的城市继续问责。稳定其实是双向调节,大涨肯定不是稳定,但暴跌也同样不是稳定。

加强市场监测和评价考核值得注意。未来住建部的约谈、预警将依然影响地方房地产调控,包括2018年的多轮多城市房地产巡查在2019年将依然常态化。

最后笔者总结,一是房地产政策底部肯定出现了,楼市调控不会再加码了,放松政策会进行。最近几个月起码有30个以上城市会出现各种不同力度的松绑政策。二是房地产政策归根结底还是看信贷,最主要看首套房贷款的认定标准,和非普通住宅的认定标准。认房又认贷、非普通住宅标准这两个政策不松,一二线城市就肯定会继续调整。三是判断房价变化,短期看政策,中期看政策,长期还是看政策。(中新经纬APP)

(责任编辑:)
网站无障碍
张大伟:10城楼市“微调”松绑 能不能刺激涨房价?
来源:中新经纬2018-12-28 09:23:41
2018年数据显示,截止11月,居民户中长期贷款增加4.6421万亿元。短期贷款2.2576万亿元。2018年居民户短期信贷数据刷新历史纪录,中长期贷款同比有所减少。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