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楼市成交清淡 开发商销售奇招频出

来源:中国证券报 2018-11-23 13:03:41

近期香港楼市成交清淡。中国证券报记者实地探访发现,一些中介成交量锐减九成,部分开发商销售压力猛增,推出种种“销售奇招”,甚至连一成首付也再度出现。业内人士对香港楼市将继续下行的判断比较一致,但在下跌幅度上则出现分歧。

开发商应对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过后,香港楼市迎来一轮长达近十年的上涨行情,“一茬茬”的房产中介门店应运而生,数量之多不亚于随处可见的外币兑换店。然而,近期香港楼市利空消息频出。11月21日,记者在香港走访多个房地产中介,发现交投非常冷清,用香港中原地产某门店工作人员严翠(化名)的话来说,就是已经“冰封”了。

严翠告诉记者:“以九龙塘和何文田的校网区为例,去年每个月的二手房成交量在200单左右。从今年9月开始,每个月只有10-20单成交,降幅高达近九成。”从严翠展示的工作群聊天信息可以看到,10月份有多天一手房或二手房的成交量均为0,偶尔会有一单成交,连签租约的都非常少。“除非业主愿意自动减价20%-30%,否则比较难成交。”她说,一手房方面,开发商也开始主动降价,降价20%左右。“很多开发商不开价,都是以招标形式发售。”

记者走访发现,开发商为缓解回款压力,“销售奇招”层出不穷。严翠指出,一手房最吸引购房客的不仅在于新,还有开发商开出的“首付低至一成”“延长成交期”等条件。严翠透露,在首付方面,很多新盘的首付在20%-30%之间,甚至开发商找指定的财务公司做一按(首次按揭)。

“最近还有一个更疯狂的,只要你有钱交两成首付,不用做压力测试都可以买。”严翠说道,“买完之后你可以先住进去,3年之内免管理费、免差饷、免利息。”这就是严翠所说的“拖长交易期”,3年之后,购房者可以选择做按揭供房或者将房子卖出。

Q房网中介王丽告诉记者,除此之外,开发商还有一个妙招是代缴印花税,即开发商出钱帮购房者代缴印花税,缓解其短期现金流压力,但这部分印花税还是算在房价里。

此外,开发商会给出较高的佣金。“正常来说,二手房成交时,给中介的佣金是买卖双方各出1%,一手房则是开发商出2%。但是现在行情非常淡,只要你能卖出去,开发商给的佣金上不封顶。”王丽表示。

成交清淡

中原地产数据显示,截至11月14日,11月份楼宇买卖合约登记(包括住宅、车位及工商铺物业)1605宗,预计全月将登记4000宗。成交宗数将创2016年3月3154宗后的32个月新低,金额则创2017年1月以来的22个月新低。由于多个新盘集中于10月份登记,加上开发商减慢推盘,因此11月份一手登记明显回落。二手私人住宅方面,交投也持续清淡。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楼价持续调整,市民普遍持观望态度,以致整体楼宇买卖持续清淡,加上开发商减慢发售新盘,拖累整体登记下跌。

价格方面,莱坊大中华区研究及咨询部主管纪言迅指出,10月份香港楼价环比下跌1.4%,9月则环比下跌0.9%。对于近期香港房价下跌的原因,纪言迅表示,近期的楼市下跌可以理解为松动。“之前楼价高主要是因为业主报价太高,如今市场预计下调,部分业主随之下调报价。”

近期,房地产服务机构仲量联行发布报告指出,预计至2019年年底,香港住宅楼价将至少下跌15%。

野村香港房地产股票分析师认为,虽然下半年就会看到香港楼价回调,但香港楼价压力更有可能在2019年才真正反映出来。

回归理性

一些受访人士表示,香港再经历一次如2008年一样的楼市大跌可能性不大。

“虽然近期楼市价格出现调整,但是整体而言,香港楼市供应短缺的事实并没有较大变化。我们预期到明年年底,香港楼市最多跌10%。”纪言迅表示。

纪言迅指出,当前楼市下行与2008年在大环境与政策上有较大区别。首先,2008年时贷款利率较高,供房一族还款压力较大,而当前利率水平处于低位;其次,近两年的购房族需要通过较为严格的压力测试,即购房者杠杆率较低;此外,当前香港经济环境尚可,接近全民就业状态,出现大面积断供的可能性不大。

在深圳某金融机构供职的赵升(化名)告诉记者:“2008年那次楼市下跌让所有在香港买房的人都刻骨铭心,正是因为经历过那样的疯狂,所以现在香港楼市慢慢回归理性。”

中原地产创办人施永青则表示,在不确定性增加的情况下,投资者决策速度变慢,导致市场交投量下跌。而市场上总有人要套现,若长时间成交不了,就会出现降价。在有风险的情况下,买房应该保守一点,即减少贷款比例、少借钱。

(责任编辑:)
网站无障碍
香港楼市成交清淡 开发商销售奇招频出
来源:中国证券报2018-11-23 13:03:41
近期香港楼市成交清淡。中国证券报记者实地探访发现,一些中介成交量锐减九成,部分开发商销售压力猛增,推出种种“销售奇招”,甚至连一成首付也再度出现。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