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晚8点,在亚历山大室内乐团的乐声中,由河西建邺打造的全市首家“24小时美术馆”在位于南京青奥轴线上的国际青年文化广场正式开展,8个分布在广场街区的玻璃盒子同时被点亮,五彩灯光交相辉映,面向市民开启24小时不打烊的“艺术夜生活”。
据介绍,“24小时美术馆”由南京国际青年文化广场以及散布在周边的8个玻璃“盒子”升级改造而来。原为青奥会时期灯光装置的“盒子”在4年后重新亮起,采用装置艺术、行为艺术以及科技对话、视听等当代艺术形式,重新激活被遗忘的城市公共艺术空间,成为南京首个集创意设计、艺术展示、新媒体服务、文化休闲为一体的“公共文化交流服务平台”,在南京“融交会”来临之际构建互动艺术延伸空间。
走进广场可以看到,每个玻璃房子仿佛是自成一体的透明“盒子”,平均每个“盒子”占地40余平米。此外,散落于广场各处的装置,以铁丝网、玻璃瓶、泡沫板等废弃物为材料,抽象化地勾勒出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梦想愿景”,让每一位置身其中的你聆听城市生活编织出的诗歌。
“广场是24小时开放的,置身广场的美术馆也应该保持24小时开放。”项目总策展人林书传说,市民能在任何时间步入广场参观展览。透过玻璃外窗,不同的“盒子”都被艺术家用巧妙的装置艺术再次诠释,呈现出不同主题的艺术内涵,带来不一样的惊喜:或是让你百思不得其解的由4000把扫帚组成的大型公共装置“彩虹”;或是通过猴子的视角探讨人与人之间最原始关系的艺术作品;又或者是通过喜马拉雅FM,让世界听见南京,留声机中的歌曲一下子将人拉回过去,戴上耳机,悦耳的声音将《红楼梦》 的故事娓娓道来。在“AI盒子”中,来自市民的999句对南京的“情话”将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即时投射到位于“盒子”的幕墙上。在这样一个又一个空间里,重新建立和城市、和他人的情感连接……这是一种潮流与艺术碰撞的崭新体验。
据悉,“24小时美术馆”在开展后每隔一两月将更新一次展览主题内容。建邺区委宣传部负责人介绍,将玻璃“盒子”打造成“24小时美术馆”的初衷,是想让艺术介入城市空间,让当代艺术气息弥漫河西·建邺的大街小巷。通过举办艺术展览、论坛、市集等,全面立体展示当代艺术的魅力,在激活城市公共空间的同时培育市民新生活方式,促使“24小时美术馆”成为青年艺术创作的风向标。(记者 卫凌云)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