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彩娜
“北京市近年来坚持将文化产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引擎,深化文化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政策、建机制、搭平台、推精品、育人才,文化产业活力持续释放,文化创新氛围日益浓郁,文化供给质量不断提升。”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杜飞进在第十三届北京文博会开幕式上致辞时表示,2017年,北京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2700.4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9.6%,居全国首位。今年1—8月,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实现收入6473.9亿元,同比增长15.3%。
以“引领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为主题,第十三届北京文博会日前举办,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倡议,展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最新成果,进一步传承和弘扬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和创新文化,促进文化与科技、金融、信息、旅游、体育等产业融合创新和成果转化,推动国内外文化交流合作。
数据显示,在本届文博会“文化创意产业重点项目签约仪式”上,共签署文化创意产业项目39个,金额达68.135亿元。其中,“文化+金融+科技+创意”类项目签约金额占总金额的近65%;与老百姓的文化生活密切相关的项目多,占项目总数的36%;“一带一路”倡议等中外合作成绩凸显,合作项目金额占比22%;传统文化类项目稳步提升,金额占比近20%。
共促区域文化交流
在北京文博会现场,来自马来西亚的五脚基童玩馆推介的东盟传统童玩游戏,互动问答游戏“你对东盟有多了解”……吸引逛展观众驻足参与体验。10月25日,第二届东盟文化周启幕,汇聚东盟各国美食、文化、艺术与人文风情,深度展现东盟十国风采。
“但使边关磐若石,丝绸古道漾箫笙。”丝绸之路所带来的不仅是商品的流转和贸易的往来,更带动了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政治文化交流。“丝路画语”两岸文化艺术交流展——许伯夷先生藏品及作品亮相,集中展出了200余件来自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国家与地区的艺术珍品。
京津冀文化一脉,人缘相亲,自京津冀协同发展以来,三地文化交流愈见增多。在京津冀文创产品开发成果展区,京津冀三地甄选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企业和项目出展,内容包括传统文化、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新产品等。
芦苇画一片白洋淀风光,蔚县剪纸展现冬奥情……河北展区围绕“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建设雄安新区、筹办北京冬奥会”三件大事,展示燕赵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成果。
天津老字号焕发新生机,杨柳青年画、泥人张彩塑已经开发了年画瓷瓶、年画帆布包、收卷册页轴画、丝绸系列等传统美术衍生产品。
共谋老旧厂房文化富矿
老旧厂房改造为文创产业园区,已成为北京文化产业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朝阳区东风南路,原东北郊粮油仓库老旧厂房改造而成的创新型文化园区——“898创新谷”,通过腾笼换鸟已形成集科技创新、文化创意、金融投服、展览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的创新型文化园区,计划五年内招商企业1000家,年产值预计将达到500亿元。
“898创新空间从北京朝阳出发,以创新谷园区为福地,将老粮仓的‘今生’扩展到全国。”898创新空间(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在北京文博会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898创新谷”即将在上海、苏州等地进行扩展,旗下的“大学创客空间”已经在国内外近70所高校挂牌落地,未来计划在全国千所高校陆续形成优质创客空间。“除在全国建设创新空间外,未来还计划在洛杉矶、伦敦、鲁尔等地布局10家以上的国际空间,希望通过文化科技的融合创新让企业可以找到文化自信和科技自信。”
作为北京市曾经的纺织、电子、机械、化工、汽车五大工业基地,北京朝阳区老旧厂房资源丰富。截至目前,朝阳区已有798、751、莱锦、郎园、懋隆、恒通、惠通、塞隆、吉里、创立方等60家老旧厂房转型升级改造为文创产业特色园区,改造建筑规模299.67万平方米,成为全国老旧厂房转型发展文化产业最聚集的区域和最具典型示范意义的区域。
目前,全国许多城市都面临着如何通过老旧厂房改造进一步促进城市更新和文化发展等问题,全国老旧厂房保护利用与城市文化发展联盟相关负责人认为,“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是因为还没有充分认识到老旧厂房的保护利用已经成为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和城市更新的重要路径选择,没有充分发掘、整合行业需求。另外,行业内也缺乏能够聚集上下游资源,对接行业需求的产业化协作平台。”
10月28日,全国老旧厂房保护利用与城市文化发展联盟发出“邀请函”,在全国各地寻求有意参与城市更新、老旧厂房保护利用、促进城市文化发展的合作伙伴,共同谋划老旧厂房文化富矿的挖掘。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