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规范纠偏 发改委要求淘汰有房地产化倾向的不实小镇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2018-09-29 08:31:26

从乡村振兴的角度来看,特色小镇对于引领乡村振兴有着重要意义,特色小镇有利于农业转移人口集聚、产城融合,对一二三产业协调融合发展,都有重要的带动意义。

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是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重要结合点,也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日前发布《关于建立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高质量发展机制的通知》(下称《通知》)提出,要以引导特色产业发展为核心,以严格遵循发展规律、严控房地产化倾向、严防政府债务风险为底线,以建立规范纠偏机制、典型引路机制、服务支撑机制为重点,加快建立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高质量发展机制,释放城乡融合发展和内需增长新空间,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所谓特色小镇,非镇非区,既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也不是产业园区,而是相对独立于市区,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特色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所长邹进泰对第一财经分析,在我国的城镇化过程中,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协调平衡发展十分关键。尤其是,中小城市、小城镇战作为人口集聚、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就业的重要载体,将是我国城镇化战略的重要内容。

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小城镇作为乡村发展的重要支点十分明显。邹进泰说,从乡村振兴的角度来看,特色小镇对于引领乡村振兴有着重要意义,特色小镇有利于农业转移人口集聚、产城融合,对一二三产业协调融合发展,都有重要的带动意义。

为了促进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 《通知》提出,要建立规范纠偏机制。一方面是,规范省级创建机制。各地区要依据特色小镇与特色小城镇本质内涵的差异性,调整并分列现有省级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创建名单,分类明确功能定位和发展模式;在创建名单中,逐年淘汰住宅用地占比过高、有房地产化倾向的不实小镇,政府综合债务率超过100%市县通过国有融资平台公司变相举债建设的风险小镇,以及特色不鲜明、产镇不融合、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小镇。

在特色小镇的过程中,特色产业的发展十分关键,特色小镇不能变成房地产化的小镇。以浙江为例,浙江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副院长张蔚文认为,浙江能够发展特色小镇,前提是已经形成了“块状经济”,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否则光有产业政策,效果并不明显。

另一方面是优化部门创建机制。发挥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机制作用,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优化现有创建机制,统一实行有进有退的创建达标制,避免一次性命名制,防止各地区只管前期申报、不管后期发展与纠偏。

《通知》要求,有关部门按照《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在已公布的96个全国运动休闲特色小镇、两批403个全国特色小城镇创建名单中,持续开展评估督导和优胜劣汰,适时公布整改名单。

在建立规范纠偏机制的同时,《通知》还要求建立典型引路机制。逐年组织各地区挖掘并推荐模式先进、成效突出、经验普适的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按少而精原则从中分批选择典型案例,总结提炼特色产业发展、产镇人文融合和机制政策创新等典型经验,以有效方式在全国范围推广,发挥引领示范带动作用。

这其中,典型特色小镇条件的基本条件是:立足一定资源禀赋或产业基础,区别于行政建制镇和产业园区,利用3平方公里左右国土空间(其中建设用地1平方公里左右),在差异定位和领域细分中构建小镇大产业,集聚高端要素和特色产业,兼具特色文化、特色生态和特色建筑等鲜明魅力,打造高效创业圈、宜居生活圈、繁荣商业圈、美丽生态圈,形成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的创新创业平台。

《通知》提出,探索差异化多样化经验。鼓励各地区挖掘多种类型小镇案例,避免模式雷同、难以推广。立足不同产业门类,挖掘先进制造类、农业田园类及信息、科创、金融、教育、商贸、文旅、体育等现代服务类案例。立足不同地理区位,挖掘“市郊镇”“市中镇”“园中镇”“镇中镇”等特色小镇案例,以及卫星型、专业型等特色小城镇案例。

邹进泰说,每个地方的资源禀赋不同,特色小镇的建设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区位、交通位置、资源禀赋、自身特点,发展不同模式的小镇,避免模式雷同。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特色小镇规范纠偏 发改委要求淘汰有房地产化倾向的不实小镇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2018-09-29 08:31:26
从乡村振兴的角度来看,特色小镇对于引领乡村振兴有着重要意义,特色小镇有利于农业转移人口集聚、产城融合,对一二三产业协调融合发展,都有重要的带动意义。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