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人口发展规划:吸引非首都功能疏解人口向雄安新区转移

来源:中国网地产 2018-09-18 23:52:21

近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印发《河北省人口发展规划(2018—2035年)》。其中,《规划》提出推进京津冀人口协同发展,营造支持雄安新区建设的人口环境

营造支持雄安新区建设的人口环境

坚持 “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合理控制人口密度,制定与“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功能定位相适应的人口调控、素质提升、结构优化等人口政策体系,营造支持雄安新区建设的人口环境。

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为重点,制定积极人才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打造雄安新区人才聚集新高地。

制定有利于当地居民的就业政策,加强转岗技能培训,妥善安置当地居民就业,实现安居乐业。

努力构建现代化人口管理体制机制,为把雄安新区基本建成绿色低碳、信息智能、宜居宜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提供人口支撑。

实施支持雄安新区建设的人口政策

创新人口管理机制,探索实行有利于激发雄安新区创新活力的人事、薪酬、住房、税收等政策,实行开放、便捷的人才引进制度,在技术移民和外籍人才入境、停留、永久居住等方面制定更加便利的措施。

推进人口管理创新,实施积分落户和居住证制度,建立以居住证为载体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吸引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人口向雄安新区转移,促进高层次人才向雄安新区聚集。

高层次人才随迁配偶纳入雄安新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优先推荐适宜工作岗位,为其随迁子女接受良好教育创造条件、提供保障。

发挥雄安高层次教育资源优势

建立协同培养机制。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优化人才培养机制,促进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经济转型有机衔接,培养应用型人才和技术技能型人才。推进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发挥雄安新区高层次教育资源优势,深入推进协同育人。

推动雄安与周边组团式发展

提高城市群人口集聚能力。共同构建以首都北京为核心、我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世界级城市群。做大做强石家庄、唐山、保定、邯郸区域性中心城市,推动城市中心城区、雄安新区与周边县 (市、区)组团式发展,构建以城市群为主体的大中小城市和城镇层级合理、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

河北省人口发展主要目标

到2020年,全面两孩政策顺利实施,生育率保持在适度水平,人口素质不断提高,人口结构逐步优化,人口分布更加合理,基本适应京津冀协同发展。

到2035年,人口均衡发展态势基本形成,人口素质显著提高,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关系更加协调,人口发展的河北篇章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相适应。

———人口总量。总和生育率稳定在适度水平,人口总量在2017年7519.52万人的基础上,2020年调控到7700万人左右,2035年增加到7910万人。

———人口素质。出生缺陷得到有效防控,人口健康水平不断提高,人均预期寿命在2017年76.37岁的基础上,2020年达到77岁,2035年达到80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在2017年10.4年的基础上,2020年达到11.1年,2035年达到12.4年,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人口结构。出生人口性别比逐步降至103-107的正常水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在2017年17.7%的基础上,2020年上升到19.1%,2035年上升到27.3%。劳动力资源数量将略微减少,在2017年4706万人的基础上,减至2020年的4680万人左右和2035年的4550万人左右,但仍能保持有效供给,人口红利持续释放。

———人口分布。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稳步提升,在2017年55.01%的基础上,2020年达到58%左右,2035年达到70%左右;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到2035年接近全国平均水平。人口流动合理有序,北疏南密的人口分布格局基本保持不变。按照人口功能区布局,进一步引导人口由 “两山一坝”地区向京山、京广铁路沿线、环京津及沿海经济带地区聚集,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和资源环境禀赋相协调。

———重点人群。民生保障体系更加健全,老年人、妇女、未成年人、残疾人、低收入者等群体的基本权益得到有效保障,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共建共享能力明显增强。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河北省人口发展规划:吸引非首都功能疏解人口向雄安新区转移
来源:中国网地产2018-09-18 23:52:21
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为重点,制定积极人才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打造雄安新区人才聚集新高地。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