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缺文化的成都,为什么依然让人觉得遗憾

来源:中国网地产 2018-09-07 18:35:57

 

1899年,英国园艺学者威尔逊(E.H.Wilson)首次踏足中国,开始了他为西方引种花卉的工作。随着对中国认识的加深,这位年轻学者除了研究植物外,还意识到中国园林在世界上的独特性。

随后,威尔逊落笔写下著作《一个博物学家在华西》,并大幅着墨于中国园林和造园工艺。此书在1929年重版时,易名为《中国——园林之母》。

出生在英国的威尔逊,想必早就见惯了唐顿庄园、利兹古堡等园艺大成之作。但他却因为在中国这短短12年的见闻,甘愿将这片东方土壤赞誉为“园林之母”。

事实证明威尔逊的提法毫不夸张。发轫于夏商周的中国古典园林,至今仍影响着现代都市的审美与居住习惯。

 

园林,不止是园

 

提及园林,始终无法绕开苏州。

地处长江三角洲的太湖之滨,气候温润、山水秀丽,苏州天生就与园林这种建筑形态气质吻合。

地理条件还不是唯一优势。苏州自吴王在此建立都城以来,一直是江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工商繁荣、人文荟翠,只有这样的风土人情,才足以匹配园林的意境高远。

苏州园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吴国的苑囿,它是皇家专属领地。

时至明清,古代造园艺术日益提高,苏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城市。文人雅士、退隐官僚、富商巨室所建的私家园林遍布城内外,大小园林多达200余处。

园林可能是最复杂的建筑,既象征着身份,也是居住者情志的寄托,同时还满足了人们居于城市、傍于山河的生活梦想。

典型如王献臣,官场失意之后,回到老家辟地建园,耗时十年建成了名噪天下的园林,取名拙政,从此不再出仕朝廷。

一代才子的理想与抱负,尽藏于拙政园的山石草木中。

 

文化,不止是匠心

 

一座园林,就是一个中国文化的展示馆。

以狮子林为例,既有苏州古典园林里亭台楼阁、厅堂轩廊的人文景观,建筑形式上也横跨了数百年的文化传承,彰显出中国自古以来的匠人文化。

中国古代造园学说《园冶》提到“相地合宜、构园得体”,讲的就是园林的考究。狮子林以水池为中心,湖石假山集中在东南面,古建筑则多在西北面,布局十分雅观。

园内建筑,以燕誉堂为主。堂后为小方厅,向西可到指柏轩,再往西是古五松园,西南角为见山楼。亭台、花园、楼阁相互交错,假山群峰起伏。

假山群共有九条路线,21个洞口。横向极尽迂回曲折,竖向力求回环起伏。中间植被穿插、暗香浮动,许多树木的种植与园林建筑和诗词匾联、人物典故相呼应,处处都是关于细节的文章。

中国园林艺术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世界范围内独成体系、影响深远。更重要的是,园林对“天人合一”这个中国传统宇宙观的探索,一直是华夏大地宝贵的精神财富。

园林,值得传承。

 

成都,不该有的遗憾

 

园林离成都太远,对一座3000年古城而言,这一直是个遗憾。

苏州始建于公元前514年,最早的时候是吴国都城,在文化底蕴上,与成都平分秋色。我们不妨大胆猜想一下,假如成都也有一座可以媲美四大名园的园林,那么最有可能诞生在哪?

颐和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承德避暑山庄始建于1703年,拙政园曾是多位文豪的宅邸,留园以水景见长。

将名园背后的关键词摘录出来,无非就是地理位置、历史悠久、文化底蕴、自然资源。在成都,能符合这几个条件的地方并不多,默念起来,城西、城西、还是城西。

2001年,金沙遗址首次面世,与鱼凫古国、青羊宫、武侯祠、杜甫草堂等共同组成了城西的文化矩阵。

一如千年前镌刻的太阳神鸟、从唐宋就流传至今的诗词名句、以及中国唯一一座君臣合祀的武侯祠,城西作为四川巴蜀文化的发源地,基本承包了整个成都的文化渊源。

在这三千年文脉之上,成都孕育了与园林相得益彰的文化传承。同时,清水河、摸底河均从城西蜿蜒而来,流水潺潺,具备了园林最需要的活水资源。

这样的地脉,终将等来一座属于成都自己的传世园林。

 

蕴初园,敬献中国的成都园林

 

苏州园林的温婉,皇家园囿的恢弘,都不是成都的性格。

据了解,金沙城·蕴初园以王维《桃源行》为蓝本,打造一座绵延俊秀的立体山水画卷,其中以当代手法,表达文脉传承。

蕴初园不仅呈现了立体的桃源意境,更是将成都文脉、人生哲思等价值充分融入到园子中,足以匹配“蕴藏千年过往,亦代表这个时代的成都,敬献中国的成都园林”的定位。

由太行瑞宏耗资5000余万、联袂景观行业翘楚团队——奥雅设计倾力打造,并由奥雅首席设计师暨创始人李宝章大师亲力操刀设计,蕴初园,终于和三千年的金沙文脉展开对话。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蕴初园入口采用了大量名贵树种,香樟、紫薇、海棠在不同季节里相互搭配,越过重檐、落柱,隐约看到照壁背后的水石松风,仿佛《桃源行》诗句走入现实。

不缺文化的成都,为什么依然让人觉得遗憾-中国网地产

不缺文化的成都,为什么依然让人觉得遗憾-中国网地产

蕴初园实景图 摄影-邱日培▲

走入蕴初园,整条线与人生的成长相互呼应。

转过照壁后的“之”形路径,意在表达中式园林的蜿蜒反复。紧接而来的幽深拱形竹径,意寓孩提时期的家族庇护;穿过竹径,视线豁然开朗,不同层次的植被在草坪上生机勃勃。

名园怎么能少得了水景。

蕴初园中的山、水、石、植物、建筑五大元素宛如天生如此的组合。假山高低错落、水流蜿蜒迂回、亭台楼榭隐约在树枝背后,一方小小的天地里,既看到了“天人合一”,也有大自然的至善至美。

不缺文化的成都,为什么依然让人觉得遗憾-中国网地产

不缺文化的成都,为什么依然让人觉得遗憾-中国网地产

蕴初园实景图 摄影-邱日培▲

如是,所见,谁人不想将一生放入园中,做一场轻罗小扇扑流萤的美梦,看见内心本初的自己。

至此也就初步理解了“蕴初”二字的含义。

佛家讲“五蕴”,色受想行识,不同的组合能品到生活不同的滋味;

初,则是绕过园林的百转千回后,终于看到了最真实的自己。

但这就是“蕴初园”的答案吗?

据闻这个名字由国内文坛巨擘所题。真正的解读,或许我们还需要听听他怎么说。

(责任编辑:)
网站无障碍
不缺文化的成都,为什么依然让人觉得遗憾
来源:中国网地产2018-09-07 18:35:57
发轫于夏商周的中国古典园林,至今仍影响着现代都市的审美与居住习惯。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