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加快推进同城化 将申报“三县一市”撤县(市)设区

来源:中国网地产 2018-08-06 09:15:50

8月3日,贵阳市召开半年经济工作会,会上指出贵阳市要加快推进“三县一市”撤县(市)设区工作,确保今年10月份顺利通过审核、如期申报,进一步加快与六城区的同城化步伐。这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贵阳将“无县”存在。

据悉,对于撤县(市)设区一事,贵阳市修文县已有行动。根据修文县人民政府官网消息,7月12日,修文县召开撤县设区工作专题会,正式启动撤县设区工作。

贵阳:加快推进同城化 将申报“三县一市”撤县(市)设区-中国网地产

撤县(市)设区有哪些要求?根据民政部出台的《市辖区设置标准》(征求意见稿):

一、在省域城镇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区位条件优良,发展潜力较大的市,就近撤销县(市)设立市辖区需符合下列条件:

(一)城区人口规模100万人以下的,现市辖区人口密度不低于1500人/平方公里,且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本省(自治区)同等人口规模城市平均水平;城区人口规模100万人至300万人的,现市辖区人口密度不低于2000人/平方公里,且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本区域同等人口规模城市平均水平。

城区人口规模300万人至500万人的,现市辖区人口密度不低于3000人/平方公里,且经济发展水平高于全国同等人口规模城市平均水平;城区人口规模500万人以上的,一般不得撤销县(市)设立市辖区。

(二)拟设立市辖区的县(市)应已纳入中心城市规划范围,成为城市重要功能组团或卫星城,城镇化率不低于50%,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不低于80%。

(三)拟设立市辖区的县(市)县城(城区)公共供水普及率不低于85%,污水处理率不低于9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不低于90%,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不低于90%,建成区绿地率不低于37%,具备良好的地质地理条件。

具有布局合理的应急避难场所,公共交通、道路桥梁、地下管网、防涝防洪等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符合国家对城市建设的要求。

(四)拟设立市辖区的县(市)城镇常住人口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不低于75%,城镇常住人口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不低于96%,城镇常住人口保障性住房覆盖率不低于16%,城镇失业人员、农民工、新成长劳动力免费接受基本职业技能培训覆盖率不低于90%,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比例不低于95%,每万人医院卫生院床位数不低于30张,每万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不低于30张,社会治理结构较为完善,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较为完备。

(五)以县(市)的部分行政区域范围设立市辖区的,参照上述条件,其中新增行政区划建制的,从严控制。

二、从业控制在现市辖区范围内增设市辖区,确需增设的,调整后需符合下列条件: 市辖区总人口低于300万人的市,平均每个市辖区人口应当不低于65万人;市辖区总人口300至500万人的市,平均每个市辖区人口应当不低于75万人;市辖区总人口万人以上的市,平均每个市辖区人口应当不低于80万人。

三、城市功能、城市发展、城市区位对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作用和战略意义的市,设立市辖区可适当放宽条件:撤销县(市)设立市辖区的,现市辖区人口密度需不低于1000人/平方公里,拟设立市辖区的县(市)城镇化率需不低于40%。

此外,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需不低于70%,基础设施、资源环境、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方面定量指标需不低于第一条所列标准的80%;在现市辖区范围内增设市辖区的,调整后平均每个市辖区人口需不低于40万人。

四、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一市一区、县包围市、市县同城的市和减少行政区划建制、行政层级的调整方案。

撤县(市)设区带来哪些好处?

撤县设区,不是行政区划的简单变化,它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达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具体来说,设区之后,有以下几个好处:

1、可快速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撤县设区,也意味着城镇化,原来的农村居民将陆续进入市民行列。

2、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撤县设区后,县城将与市区实行统一规划,基础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统一建设、共享共用,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3.公共服务水平提升。撤县设区后,县将享受与主城区相同的政策,实行同城同待遇。

4、居民得到更多实惠。撤县设区后,老百姓补贴、奖励、补偿、救济、医保、养老等民生待遇,也会有相应的变化,可能会享受与市区居民同样的待遇。

(责任编辑:)
网站无障碍
贵阳:加快推进同城化 将申报“三县一市”撤县(市)设区
来源:中国网地产2018-08-06 09:15:50
8月3日,贵阳市召开半年经济工作会,会上指出贵阳市要加快推进“三县一市”撤县(市)设区工作,确保今年10月份顺利通过审核、如期申报,进一步加快与六城区的同城化步伐。这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贵阳将“无县”存在。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