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增强城市核心功能 聚焦关键重点领域——十一届市委四次全会侧记
来源:新民晚报 2018-06-28 16:59:02
■ 与会者正在热议中 首席记者 刘歆 摄
世界城市发展的漫长历史画卷上,有的城市昙花一现,有的城市长盛不衰,这其中究竟有何奥秘?
昨天举行的十一届市委四次全会上,与会委员们围绕全会印发的《中共上海市委关于面向全球面向未来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意见》展开热议。答案呼之欲出——城市的兴起,在于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城市的衰落,在于核心竞争力的丧失;城市的持久繁荣,在于能级与核心竞争力的不断提升。
市委委员们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实现了由工商业城市向经济中心城市的战略转变,开启了迈向卓越的全球城市的新征程,但对标顶级全球城市,还有不少差距,到了一个需要全面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发展阶段。
站位定高度 站位定眼界
“今天的上海,比以往更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放眼全球,许多企业因为缺乏核心竞争力而‘死’去,有些企业‘死’的时候还是有‘体温’的。当前从上海的发展数据来看是非常好的,但我们还是要有危机感。”市委委员唐海龙认为,在配置全球资源的时候,除了有形资源,也应关注无形资源,“比如崇明现在就在打造一个户外运动的天堂。很多时候没有可以复制的道路,更加需要创新。”
“面向全球、面向未来,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这是非常有战略性意义的关键一招,对于当前的上海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市委委员莫负春认为,当前全市上下要高度重视城市功能建设,城市的功能不能仅就城市而论,不能仅从上海而论,更应该有全球角度,体现国家的全球战略。
“站位决定高度,站位决定眼界。”市委委员杲云认为,上海能有现在的成就,就是因为有敢为人先、敢闯敢试的勇气和锐气,以创新求突破,敢啃硬骨头,“‘五个新突破’‘八个新高地’,聚焦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构成了上海未来发展的战略体系。”
面向全球、面向未来,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不仅有利于上海抢占制高点,有利于上海发挥引领作用,也有利于上海城乡一体化发展。据市委委员赵惠琴介绍,未来青浦将立足三个“位”,在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中发挥作用——首先是立足于“区位”,发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桥头堡”的作用;其次要提升“商位”,特别是在营商环境方面减负增能,当好“店小二”;第三,要珍惜“地位”,对标最高标准,全方位打造上海的西大门。
取得新突破 打造新高地
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必须增强城市核心功能,聚焦关键重点领域,推进国际经济中心综合实力、国际金融中心资源配置功能、国际贸易中心枢纽功能、国际航运中心高端服务能力和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策源能力取得新突破;同时在制度创新、对外开放、品牌建设、创新创业、全球网络、发展平台、人才集聚、品质生活等关键领域打造新高地。
对此,市委委员马春雷深有感触。他认为,上海要建成具有全球竞争力、影响力的核心城市,经济是基础。“经济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规模与总量,一个是质量和效益。上海如何突破有限的空间资源,建设在全球城市中经济体量和质量都排在前列的全球城市,这就对经济密度提出了要求。”
创新驱动是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不竭动力,尤其要增强的是创新的策源能力。据市委委员王建宇介绍,在生命科学和脑科学的研究上,上海的一些科学家已经逐步发起了引领国际的基础研究,很多国外一流的科学家都愿意到上海落户,参加上海的基础研究。
“目前上海的股票市场,外资投资者只有3%,期货市场的外资投资者更少,只有0.4%,债券市场外资投资者也只有2%。”市委委员郑杨透露的数字让人们对上海金融中心的建设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郑杨认为,只有通过改革和制度创新,吸引更多国际投资者加入,才能通过打造国际平台更好地配置全球的资源。
全球资源配置的能力也体现在国际贸易中心建设上,突破口是要大力发展更高能级的总部经济,推进国际贸易中心枢纽功能建设。市委委员陆晓栋说,现在很多跨国公司不光把大中华地区的总部放在上海,而且在考虑把亚太总部、甚至全球总部放在上海。“上海要提升城市能级与核心竞争力,一个国际化的跨国公司总部集聚地的形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静安区作为上海的中心城区,已经具有跨国公司地区总部集聚地的优势,我们要在打造营商环境上继续努力。”
“除了要集聚跨国公司,包括全球著名的高能级的贸易主体,把他们的结算、投资等放在上海,更要在利用自贸试验区积极推动离岸贸易、转口贸易等方面,有新的制度创新。”市委委员尚玉英认为,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可以通过联动长三角打造进口集散地,建设具有枢纽作用的国际贸易城市。
首席记者 潘高峰 方翔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