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房地产照样是经济增长动力之一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2018-06-25 08:43:24

【提要】

“我们现在的金融领域开放得还不够,资本市场开放的也不够。现在外资持有A股总市值大概占整体A股总市值的2%,所以我们要加大开放,目前已经收到很多外资在新规定下提交的申请。此外,创新型的生物医药、新媒体等新经济,对资本市场的需求大。然而,由于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新经济企业难以从银行获得贷款,因此需要对风险有较好评估和吸收能力的资本市场来提供融资。”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在一财《首席对策》独家专访中如此表示。

今年以来,从允许外资增持其在华合资券商股权至51%,再到6月1日A股正式被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中国的金融开放进程正全方位加速。5月31号开始,A股纳入MSCI指数进一步顺应了国际投资者的投资需求。数据显示,截至6月11日,沪港通和深港通日均净流入达到31.6亿元,比今年前5个月的日均资金流入提高了167%。

那么,MSCI正式纳入A股后,未来A股将如何接轨国际标准?在扩大开放和加强监管之间如何平衡?金融机构应该如何参与到“一带一路”战略中?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对标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加强?在加大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上,证券期货衍生品等不同产品如何显效?我国企业到境外进行另类投资的现象又如何解读?针对以上问题,第一财经独家专访了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

实际上,方星海在近日金融监管研讨会上致辞时就曾表示,A股纳入MSCI指数后,证券及衍生品领域跨境监管合作的任务将更为繁重,当前中国证监会在跨境监管合作方面还面临着一些问题,跨境执法合作的法律基础还要进一步夯实。

方星海在《首席对策》中进一步表示,目前正在进一步商量扩大纳入的因子,接下去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境外的机构投资者在购买A股以后,是否能够利用我国的股指期货,以及其他的衍生品工具来管理投资风险。

此外方星海坦言,风险管理是开放进程中一个永恒的主题,防范金融风险最要紧的是在开放的前提下防止资产泡沫的形成。

对于新旧经济交替中的投资机会,方星海在专访中坦言:1,房地产照样是经济增长的动力之一,但是房地产的需求正在多样化,2,新经济日益成为新的动力,如创新型的生物医药、新媒体等,它们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对资本市场的需求大。资本市场要通过制度创新满足新经济的投融资需求;3,中国是一个储蓄比较多的国家,全球化配置,可以分散汇率和政治风险,中国的对外投资不断增加,是大势所趋。

以下是精选的《首席对策》访谈文字实录:

李策:您认为,以互联网+、分享经济等为代表的新经济业态是否已经成为我国增长的新动能?在新旧经济更替和新旧动能转换时期,整个经济生态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有没有产生新的投资机会?

方星海:高增长阶段基础设施、房地产投资起的作用很大,高质量增长和发展阶段,涉及的面则比较广。并非传统的投资不起作用,房地产照样是经济增长的动力之一,但是房地产的需求正在多样化,现在随便造个房子也不一定卖得掉,房地产也要符合大家不断变化的需求。新经济日益成为新的动力,如创新型的生物医药、新媒体等,它们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对资本市场的需求大。然而,由于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新经济企业难以从银行获得贷款,因此需要对风险有较好评估和吸收能力的资本市场来提供融资。我们感受到,现在各种新经济非常希望到中国的资本市场来开展投融资服务,所以我们想在制度上做一些创新,能够满足他们的需要。

李策:未来A股将如何接轨国际标准?如何前瞻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进程?监管方面有什么发展规划?

方星海:从A股纳入MSCI来看,我们的主要目的是要引入境外的机构投资者,机构投资者对估值有比较好的研究,通常投资的时间也比较长,有利于我国A股市场的发展。纳入初期的结果非常不错,从5月31号正式纳入到现在两个多星期,每日的净流入量比以往增加了一倍多。现在纳入的因子只有5%,意味着A股的市值只有5%被计算入指数,我们正在进一步商量扩大纳入的因子,而扩大纳入因子需要提高每日沪港通、深港通的交易额度。我们前几个月已经把这个事情做完了,接下去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境外机构投资者在购买A股以后,是否能够利用我国的股指期货,以及其他的衍生品工具来管理投资风险,他们不是来炒一把就走的,需要风险管理的工具。 如果说是“小试牛刀”,5%的因子确实很小,但纳入因子可以扩大到15%至20%。

李策:中国在今年博鳌亚洲论坛期间提出扩大金融的对外开放,在扩大开放和加强监管之间如何平衡?

方星海:我们现在的金融领域开放得还不够,资本市场开放的也不够。现在外资持有A股总市值大概占整体A股总市值的2%,所以我们要加大开放。从提供资本市场的服务来看,外资的券商、基金管理公司在我们整个体系当中也仅占很小的一部分。这源于一些体制机制的问题,比如以前我们不允许外资在券商当中持有超过49%的股份,不能控股致使外资机构无法在中国大力发展,现在上限已经取消,可先将控股比例提至51%,两、三年后再提高比例,外资觉得这个是非常好的安排。我们已经收到了很多外资在新规定下提交的申请,我相信无论是境外的机构投资者投资中国的市场,或是境外的券商来提供服务,这些方面都会有一个大的改进。

此外,风险管理是开放进程中的一个永恒的主题,有相当多的发展中国家在其金融体系对外开放的过程当中都发现,自己国家的监管没跟上,金融市场也因此出现了很多泡沫,估值特别高。当外资觉得泡沫过高则会选择撤出投资,与此同时本国的机构投资者相对较弱,因此会产生很大的市场动荡。所以从中国来看,我想防范金融风险最要紧的是在开放的前提下防止资产泡沫的形成。如果说资产没有泡沫,估值又比较合理,外资的进出将是有序的,也就不会产生大的金融风险。

李策:“一带一路”倡议对于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在这之中金融机构应该如何参与?

方星海:“一带一路”是习主席提出的重大战略,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都要积极参与。从证监会实践的角度来看,我们已经迈出好几步。我们发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很多交易所以及金融机构都非常欢迎中国的交易所、中国的券商入股,与他们共同发展当地金融机构和市场。如上海交易所不仅入股巴基斯坦证券交易所,还是最大股东,我们会一起帮助把巴基斯坦的证券市场发展好,实现双赢。另外一方面,我们也要吸引“一带一路”沿线的一些企业到中国来发债和股票,使得我们的金融市场能直接服务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总结来说,不仅我们的机构走出去把他们的市场做好,也让他们的机构企业到我们这里来融资,利用我们相对发达的资本市场。“一带一路”战略会执行很长一段时间,并非一两年就可以完成,而是需要执行30年、乃至50年的一项战略,金融机构在当中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

李策:除了“一带一路”倡议,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对标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加强?“一行两会”在这方面会做怎样的助力,有没有更多的政策支持?

方星海:首先,我们整体金融改革开放还不够,金融体系发展的也还不够,所以我们的金融体系要进一步改革开放,金融法制等各方面的基础也需要更牢固。从上海来看,国际化程度还可以进一步提升。我经常跟一些国际机构投资者聊天,他们认为上海的国际学校还不够多,孩子来了以后找国际学校遇到很大的难题。另外上海在出入境和外汇管理方面也可以更方便一些。所以上海还要提高城市的国际化程度,吸引更多的国际化人才。

李策:除了防范金融风险,我们还经常听到要脱虚向实,在加大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上,证券期货衍生品等不同产品如何显效?还将有哪些改革措施?

方星海:证券市场都是服务实体经济的,衍生品看似很虚实则不然。衍生品是有定价的产品,期货市场就是定价的一种工具。投资者如果对未来的价格没有很好的预期,当下的投资也就失去了依据。从风险防范的角度来看,服务实体经济需要衍生品。所谓的脱虚向实的“虚”,讲的是一些衍生品既没有去为实体经济定价服务,也不是为防范风险服务,而是成为了一个符号被市场炒价,成为投机者对投机者的游戏。这样对普通老百姓(77.990, 3.50, 4.70%)是不利的,很多不明真相的人进入市场投机,导致大幅亏损。对此我们要严格予以监管,予以制止。

李策:您曾经提到“期货市场欢迎投机者,但是投机不能太过火。”,应该怎么理解?

方星海:期货市场本质的特征就是对今后的资产定出价格,它怎么定价呢?它就是有套保者和投机者,双方在那交易才能定出价格,所以光有套保者,没有投机者,它就没法交易,所以价格就定不出来,所以期货市场是欢迎投机者的。但是投机太过分,如果说很多人利用他的资金优势,还有一些信息优势,把交易量做的特别大,把价格波动性做的很大,这样就影响了定价的效率,所以说我们要予以监管。所以我说不能太任性,是从这个角度,适当的投机是有利于定出合理的价格,过度的投机是不利于定出合理的价格。

方星海,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士,斯坦福大学经济系博士,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曾任世界银行华盛顿总部经济学家、投资官员;上海市金融服务办公室主任;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经济一组巡视员。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经济四局局长等,现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党委委员。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房地产照样是经济增长动力之一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2018-06-25 08:43:24
现在外资持有A股总市值大概占整体A股总市值的2%,所以我们要加大开放,目前已经收到很多外资在新规定下提交的申请。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