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时代,历史文化名城的出路在哪儿

来源:中国建设报 2018-05-25 15:21:23

原标题:文旅融合时代,历史文化名城的出路在哪儿

中国建设报 秦汉川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旅终究需要融合发展。新一轮国务院机构改革将原文化部、原国家旅游局合并,组建了文化和旅游部,这在诸多业内人士看来,不仅是给旅游“加码”,更是给文化“赋能”。就历史文化名城而言,它既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又是旅游的重要依托。进入文旅融合时代,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如何实现路径和模式上的创新,既是一种考验,也是一种智慧。

 

“历史文化名城是旅游业发展的内涵与灵魂,旅游是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的平台和载体,内涵决定载体的厚度与魅力,载体影响内涵的表述与传播。进入文旅融合时代,首先要处理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取得更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等综合效益;其次要在文化创意引领下,以旅游业为主导,整合其他相关产业,实现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之间的相互影响和驱动,形成多种新的旅游业态、旅游产品;最后还要通过旅游搬运效应,既带动旅游的综合消费,又提升文化产业的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条,拓展产业空间,实现产业之间的互融与共荣。”5月8日,江苏省旅游局副局长詹庚庆在“江苏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成立大会”上表示。

 

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问题同样有着深刻思考的苏州市吴都学会会长史建华则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受到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历史文化名城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如今被放在了越来越突出的位置。如何在保护与发展的理念和方向上,践行高标准、探索新路子,不仅成为新时代的新要求,也成为一种社会共识。“进入文旅融合时代,我们不仅要更加重视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工作,还要进一步提高相关实施标准: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要坚持以保护为前提、更新为基础、发展为动力;要力求避免‘重规划,轻实施’;具体项目运作要切忌简单化、过于市场化。”

 

保护与发展不能对立

 

长期以来,在历史文化名城究竟该重保护还是重发展的问题上,相关政府部门、不同专家之间存在分歧,甚至出现了一些误区。站在城市发展和建设的角度,有人认为文物保护的对象最好少一些。南京市古都学会会长杨新华并不认同,“我国与英格兰面积相差73倍,但文物保护数量上英格兰文保建筑有50万处、保护区8000多处,我国各级文保单位总计10万处,保护区只有上百处。南京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也仅有300余处,与南京2400多年建城历史和古都地位极不相称”。

 

另一种误区是“冻结式保护”。江苏省文物局原局长刘谨胜表示,目前一些历史街区和文物建筑内部物质环境已不适应现代生活需要,“冻结式保护”往往会导致区域现状越来越差。史建华对此也认为,社会在前进,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提高,时至今日更不能把保护和发展对立起来,应积极摸索出一条保护和改造利用有机结合的路子,逐步形成良性互动。

 

那么,怎样做才是科学的保护与发展?尤其是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如何既保护好历史文化名城的风貌与肌理又能反哺而不是阻碍城市向前发展?这是一个需要用时间和实践来回答的问题。

 

对此,包含史建华、刘谨胜在内的多位专家一致表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工作,一定要坚持调研先行,只有经过充分调研、详细了解,才有可能实施科学保护、合理发展。此外,在充分发挥好专家作用的同时,还要注意倾听群众特别是“原住民”意见,让他们也参与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政策制定的全过程,以减少阻力获得最多支持。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文旅融合时代,历史文化名城的出路在哪儿
来源:中国建设报2018-05-25 15:21:23
就历史文化名城而言,它既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又是旅游的重要依托。进入文旅融合时代,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如何实现路径和模式上的创新,既是一种考验,也是一种智慧。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