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约谈又现调控释放新信号 约谈城市已转移

来源:中国新闻社 2018-05-17 14:42:42

又见约谈,楼市调控释放新信号


楼市求稳,这些城市要尽力了。


近日,住建部约谈12城,要求切实履行好地方政府房地产市场调控主体责任,立即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市场稳定。


言外之意,这些城市的楼市还不够稳。


因此,约谈再次强调:坚持房地产调控目标不动摇、力度不放松。


约谈城市转移


值得注意的是,约谈式调控并非首次。


在2016年北京颁布“930新政”前,住建部也曾约谈各城市负责人。那一年,“十一”期间先后有19个城市发布楼市调控政策。


这被视为中国楼市新一轮调控大潮的标志。


不仅住建部,当时的银监会也做了很多工作,下发通知对房价上涨过快的16个热点城市银行业金融机构进行专项检查,个人住房贷款和房地产开发贷款进行了一次全面大体检。


16个热点城市,分别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厦门、合肥、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天津、福州、武汉、郑州、济南、成都。


从地理位置上来看,这些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和个别中西部大城市;从城市划分标准看,这些城市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和热点城市周边的三线城市。


时隔不到两年,住建部再度密集约谈城市,调控方向已经发生变化。


从公布的城市看,12城分别是成都、太原、西安、海口、三亚、长春、哈尔滨、昆明、大连、贵阳、徐州、佛山。


在地图上标示,他们主要集中在东北、中西部地区以及政策利好的海南;从城市划分标准看,一线城市和核心二线城市大都已不在调控之列。成都是个例外,两次密集调控均有涉及。


究其变化的原因可以从这一组数据中找到答案。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今年一季度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房地产销售情况显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销售额同比增长都超过了25%。与此同对,东部地区则呈负增长状态。


从一季度的70大中城市房价数据也可以看到,此轮约谈的城市房价涨幅排名相对靠前。


这表明,在国家“房住不炒”的定位下,原来去库存的城市也在防止市场过热,避免房价暴涨暴跌。


楼市任重道远


楼市稳定,既需要政策手段的适时出台,也需要房地产长效机制的建立。


2017年,全国各地发布调控政策200多项。今年1-4月,又有百余项调控政策落地。限购、限贷、限价、限售、限商以及摇号政策,楼市调控并不缺少工具。


政策可以天天出,但楼市求稳还要看落实。


因此,住建部此轮约谈,各城市在落实环节做了更多工作。


成都正视自己的问题,5月15日,成都市房管局调控再加码,将限购对象调整为家庭、提高购房门槛。


佛山也很重视,重申房地产销售秩序,并做了非常细致的规定,比如房企不得夜间开盘,即避免在夜间(17:30-次日8:30)进行项目开盘或销售活动。


贵阳重申“3年限售”的规定,长春重申“2年限售”的规定,强调商品房成交价不得高于预售申报价。哈尔滨也要求“3年限售”。


西安则约谈了地产商——已对碧桂园、华润等42家开发商进行约谈。


今年3月,昆明实施了“3年限售”,大连实施了限购。


海口和三亚不必多言,4月份的史上最严限购政策,全域限购将外地炒房客拒之门外。


这些政策能否熨平楼市周期,让房地产市场真的稳下来,有待时间检验。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祝宝良指出了当前房地产存在的问题,今年一季度,商品房价格继续上涨了8.7%,土地购置价格上涨了19.6%,地方政府依赖土地财政的情况还没有根本性的变化。


“不能再把房地产作为调控短期经济的手段,而问题的关键是长效机制如何建立。”祝宝良认为。


4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了2018年立法工作计划,将制定地产税法列入预备审议项目。


立法项目由有关方面抓紧调研和起草工作。但距离真正实施,还有一段路要走。(张文绞)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楼市约谈又现调控释放新信号 约谈城市已转移
来源:中国新闻社2018-05-17 14:42:42
楼市求稳,这些城市要尽力了。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