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皖门户,创业新城” 江北乌江新区进入发展新时代

来源:中国网地产 2018-05-15 17:57:25

5月11日,“智汇新区,宁和共融”江北乌江新区发展峰会在南京国际青年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拉开了新区发展进入新时代的序幕。


“苏皖门户,创业新城” 江北乌江新区进入发展新时代-中国网地产


本次峰会和县副县长王翰举先生,和县招商局局长、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杨永前先生,著名经济评论家叶檀博士,城市空间副总规划师、南京分公司副总经理钱锋先生,生态规划总监Lee Parks先生,主任景观设计师梁文波先生,以及乌江新区企业家代表,与社会各界人士一同到场共襄盛举。

 

“苏皖门户,创业新城” 江北乌江新区进入发展新时代-中国网地产


和县副县长王翰举先生向来宾介绍江北乌江新区规划定位:


打造苏皖门户,创业新城


江北乌江新区地处苏皖两省交界处,是长江沿江发展的支撑点,转承点,接力点。新区将依托苏皖门户优势,致力于打造区域互联互通,多元文化渗透的科技产业新城、生态田园新城、经济门户大城。


“苏皖门户,创业新城” 江北乌江新区进入发展新时代-中国网地产


依托生态分布,前瞻发展布局


切实依据新区生态分布,规划发展山水旅游轴、综合发展轴及沿江产业轴,规划建设乌江新城区、科技产业区及生态湿地圈。形成“三轴联动双心、两片共享一圈”的发展布局。三条发展轴线引导城市功能由北向南,形成北部乌江新区中心、南部科技产业中心双心互动,通过生态圈为南北两片提供良好的环境本底。


“苏皖门户,创业新城” 江北乌江新区进入发展新时代-中国网地产


三轴联动,缔造魅力家园城市


以三轴联动,建设南京最美卫星城为目标,打造区域就业中心,实现职住平衡,助力产业发展。依托生态湿地片区打造南京都市圈田园综合体符合开发的样板,发挥本地优势,满足人才诉求。以故乡文化、诗画田园与精致城市三大要素构建魅力家园城市。


人产城三位一体,铺就企业发展良机


“苏皖门户,创业新城” 江北乌江新区进入发展新时代-中国网地产


峰会上,和县招商局局长、新区管委会副主任杨永前先生对有意到和县投资的企业家表示欢迎:


“苏皖门户,创业新城” 江北乌江新区进入发展新时代-中国网地产


满足人才诉求,打造高端装备制造类、电子信息类、新材料及现代服务业四大产业集群,建设美丽家园城市,以人产城三位一体的局面吸引企业家投资。


杨局长承诺不让任何一位企业家受委屈,同时将以务实高效的服务理念帮助投资的企业家在和县发展,携手打造“苏皖门户、创业新城”的新区城市名片。


主动对接城市升级  乌江新区恰逢其时


特邀嘉宾——著名财经评论家叶檀博士在现场发言中金句频出。


“长三角城市群是国内最牛的城市群”

“长三角城市群中除了上海之外,我只看好杭州和南京!”

“和县选择融入南京是明智的”


“苏皖门户,创业新城” 江北乌江新区进入发展新时代-中国网地产


“财经女侠”叶檀博士为新区点赞:


南京是江苏省会,有深厚的发展潜力。在地缘距离上更接近和县,经济发展与产业分工直接辐射到江北乌江新区,新区融入南京的选择极为正确。


皖江智造门户,诗画田园新城


城市空间副总规划师、南京分公司副总经理钱锋先生介绍了新区的整体概念规划,未来将通过TOD交通导向开发、EOD生态环境带动、SOD服务职能跃升,等高对接南京江北新区,形成具有较强经济实力、基础设施完善、生活环境优美和高水平管理服务的现代化城区,以南京最美卫星城为目标,构建田园生态绿心,打造皖江智造门户、诗画田园新城。


重发展更重保护  涵养生态实现永续发展


“苏皖门户,创业新城” 江北乌江新区进入发展新时代-中国网地产


景观负责人Lee Parks先生,主任景观设计师梁文波先生分享新区生态景观建设的发展定位与目标,将通过构建生态网络,利用生态资源,提高生态价值,在保护和涵养中实现生态景观的永续与发展。通过生态建设,打造具有大城品质和故乡情感感召力的家园城市。


以城引人,以人兴产;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继3月31日江北乌江新区挂牌,仅1个半月就召开此次区域峰会,体现了江北乌江新区务实高效的理念和原则。江北乌江新区,将以深度开发姿态,主动融入南京,全力打造产城融合、配套完善、绿色生态的现代化新城、建设南京最美的卫星城。


(责任编辑:)
网站无障碍
“苏皖门户,创业新城” 江北乌江新区进入发展新时代
来源:中国网地产2018-05-15 17:57:25
5月11日,“智汇新区,宁和共融”江北乌江新区发展峰会在南京国际青年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拉开了新区发展进入新时代的序幕。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