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房产系统全面对标找差保民生促发展

来源:南京日报 2018-04-27 09:22:59

我市房产系统全面对标找差保民生促发展-中国网地产

红山路190号大门整治前后

我市房产系统全面对标找差保民生促发展-中国网地产

新姚家巷院墙整治前后

我市房产系统全面对标找差保民生促发展-中国网地产

金尧山庄道路整治前后

我市房产系统全面对标找差保民生促发展-中国网地产

六合城区再添保障房小区

我市房产系统全面对标找差保民生促发展-中国网地产

秦淮区范家塘文津桥项目改造前后

我市房产系统全面对标找差保民生促发展-中国网地产

尧化街道小庙山二期项目改造前后

我市房产系统全面对标找差保民生促发展-中国网地产

玄武区富贵山24号项目改造前后

我市房产系统全面对标找差保民生促发展-中国网地产


对标上海、杭州等城市,学习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先进经验,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日前,我市房产系统掀起全面对标找差热潮,通过抓重点、补短板,系统上下呈现比学赶超的新景象。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整治、人才安居、住房保障四大核心领域更是重拳出击,以创新实干精神推动房产工作高质量发展,从而进一步增进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和幸福感。


老旧小区整治

提升五个“度”打造“美丽家园”


老旧小区整治关系千家万户。我市多年来连续开展老旧小区整治,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规范化、制度化、系统化的管理模式,但与国内先进城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对标上海、杭州等城市,面对规划设计欠精准、施工组织欠严密、长效措施欠到位的问题和差距,我市房产部门以提升五个“度”推动老旧小区整治工作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开展,从而打造和谐宜居的“美丽家园”。


一是挖掘方案设计深度。加强对老旧小区整治规划设计的指导,提升规划格局,注重老旧小区整治规划设计的系统性、战略性、全局性谋划,学习上海、杭州等先进做法,小至小区内一盏灯的摆放,大至在全区内、乃至全市内的综合定位,既突出小区整治与城市规划的有机整合,更要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难事”。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彰显底蕴特色,打造精品示范项目,以点带面,推动全市老旧小区整治水平整体提档升级。

二是扩大民主整治广度。指导督促各区加强与居民沟通联系,整治前充分征求居民意见,了解居民需求;整治中充分依靠居民,建立市民监督员机制;整治后建立和完善群众满意度回访和测评制度,确保小区整治符合民意。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宣传,调动群众积极参与小区整治的积极性,营造有利于开展老旧小区整治工作的良好舆论氛围,共创文明有序、优美整洁的美好家园。


三是织牢施工管理密度。组织各区局、街道、社区相关人员参加业务培训,讲解老旧小区整治政策、工作流程、施工管理、信息系统录入方式等内容,全面提高老旧小区整治组织管理水平。狠抓工程进度,根据既定的时间节点,一步一个脚印,一天一天倒逼,有序推进;狠抓工程质量,尤其是墙体、路缘石、排水、绿化、道路基层、垫层、面层等项目的精细施工,保证质量和效果;狠抓安全施工,特别是配电箱、脚手架、高压线及变压器等部位的防护措施,要求在每个小区整治工程施工现场必须配备专职安全员,持证上岗。


四是保持长效管理恒度。强化老旧小区整治长效管理工作,完善属地管理、综合治理、持续投入、管理运行、督查考核等五项管理体制,因地制宜地对整治后的老旧小区实施以政府委托管理为主,市场化服务和居民自行管理为辅的多元共治格局,做到整治后的小区有人管、管得好、可持续的目标。


五是提升督查考核力度。参照上海、广州、杭州等城市标准,进一步细化老旧小区整治考核办法,落实整治后老旧小区的长效管理,将老旧小区整治长效管理纳入老旧小区整治工作年度考核目标,未落实长效管理的小区视为考核不合格。通过引进第三方机构对各区老旧小区整治施工现场进行日常巡查,及时发现问题并下发整改通知单,督促各区限期整改。建立老旧小区整治红黑榜,每半月点评,每月通报各区工作推进情况。严格抓好老旧小区整治工作督查和考核奖惩,切实提升整治成效,巩固整治成果。


住房保障覆盖率

加快建设速度持续降低准入门槛   


常住人口住房保障覆盖率体现的是一个城市的住房保障水平。具体来说,是通过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房等保障性住房,以及各类棚户区危旧房改造等保障性安居工程保障的常住家庭占常住家庭总户数的比例。目前我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常住人口住房保障覆盖率达到23%”的目标,但对照杭州等先进城市,仍有进一步发展空间。


杭州市于2011年率先在全国实施商品住宅出让用地配建公租房政策,是全国公租房实际配建数量最多的城市。未来5年,杭州公共租赁住房保有总量将不少于8万套。在杭州,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低于52185元的无房家庭均可申请实物配租。


对标杭州,我市还需加快保障性住房及人才安居住房的建设速度,持续降低住房保障的准入门槛。对此,我市房产部门将从多方面学习赶超。


进一步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多措并举多渠道筹集保障房房源。为加快竞配建保障性住房的建设速度,规范商品住宅出让用地中保障性住房及人才安居住房的配建程序,我市房产部门会同市国土局印发配建意见和建设移交协议的示范文本,进一步明确配建的比例、户型、移交标准。据悉,目前,全市已有35个项目拟配竞、建保障性住房及人才安居住房40万平方米左右,其中有17个项目已明确了建设方案。近期,还将通过土地招标化方式启动百水工业园地块保障房项目建设。


加大保障力度,降低住房保障准入门槛。我市房产部门已连续两年牵头制定了城市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收入标准的调整方案。目前,我市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收入标准为家庭月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2083元,城市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收入标准为家庭月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3333元。在降低门槛的同时,进一步加大保障力度,提高租赁补贴标准,以每月每平方米35元的市场化标准租金为基数,根据困难程度的不同,按照90%、80%和50%的比例为住房困难家庭发放梯度补贴,低保、低收入和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每月分别可以领取32元/平方米、28元/平方米、18元/平方米的租赁补贴,3口之家最多每月可领取补贴1920元。


积极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加快改善新市民住房条件。我市房产部门牵头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公租房货币化保障的实施意见》,率先将租赁补贴由城市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扩大到全市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大学生和外来务工人员。此后,又会同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共同研究,进一步放宽新就业大学生和外来务工人员的申请条件,将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外来务工人员纳入了保障范围。目前,“在宁无自有住房,或与父母共有家庭唯一一套住房,且租房居住”的南京籍高校毕业生,以及符合条件的在宁部、省属企业或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单位的新就业大学生人员均可提出申请。在外来务工人员方面,降低了连续缴存社会保险的年限和收入线,在我市“连续缴存企业职工养老保险1年及以上、收入低于上年度我市人均可支配收入线”的外来务工人员也可享受这一政策。


规划设计“智慧房产”信息系统,实现住房保障服务智能化。按照“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融合变革的发展趋势,拟运用全新的思维理念,搭建住房保障申请审批平台,实现不见面审批、无纸化办公。一方面,简化办事程序,提高服务能力。申请人凭身份证在网络前端提交申请,网络后端即刻进行身份识别、信息比对,录入申请,提交各部门共同审核,提高办事效率,让信息多跑路,申请人少跑腿。另一方面,对保障性住房进行网络智能化管理,提升管理水平。在项目前期手续审核时即上传项目基本情况、套型等相关资料,建设过程中适时关联建设进度,准确更新保障性住房信息,建成分配时与保障对象进行人房关联。通过流程再造,优化住房保障工作流程强化保障房建设监管,破解保障房源筹措、房源组织分配等关键环节的难题。


城镇棚户区改造

点线面结合推动全线攻坚


棚户区改造作为民生重点实事,是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起,我市以“整环境、惠民生、建城市”为主线,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以人为本、全面改造、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启动了新一轮棚户区改造,明确“十三五”期间完成1500万平方米的改造目标。做到“应改尽改”,实现全市居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城市功能品质明显提升、推动居民从“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转变。在市、区两级的共同努力下,2016年和2017年全市共完成棚户区改造面积796万平方米,涉及居民33669户、工企单位758家,两年时间完成总量已超过“十三五”计划任务的一半。


与此同时,为提高棚户区改造的覆盖率,我市房产部门经过深度挖掘、拾遗捡漏,确定了在2020年前,还将实施399个棚改项目,改造面积约1500余万平方米,涉及居民约10.5万户。面对任务更重、难度更大、群众要求更高的新形势,我市房产部门出台《南京市2018—2020年棚户区改造攻坚计划》,采取以项目带改造、带整治、带开发、带建设,形成点、线、面相互结合的改造方式,推动全市棚户区改造全线攻坚。一是功能板块带动。加大玄武区铁北片区、鼓楼滨江片区、栖霞燕子矶片区、雨花台区铁心桥—西善桥片区、麒麟片区和南部新城等片区综合开发力度,通过功能板块建设从“面”上整片地推动改造。二是工程项目带动。对轨道交通、人居森林、城市干道等重点项目涉及的棚户区,通过建设项目以“线”带动来实施改造。三是老城更新带动。对明城墙沿线、历史风貌区中的棚户区,通过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性整治,进行有机更新、完善配套、优化环境、消除隐患来实施改造。通过“征而不拆”改造,对风貌保护区内的居民实施征收,拆除非保留建筑,保留人文自然景观。结合起来,统筹规划,补齐短板,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生活品质。


人才安居

政策支持助力打造人才高地


当今社会,人才是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最具活力的发展要素。人才安居的受惠数量是人才安居住房相关政策最直接、最重要的考量。我市房产部门着眼市委市政府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大局,自我加压,自立标杆,以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助力南京打造国际一流人才高地。


人才政策方面。去年7月1日,我市人才安居办法开始试行,今年1月又推出人才安居2.0版,以进一步加大支持保障力度,扩大政策覆盖范围,增加人才安居的受惠面,从而构建“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人才安居政策保障体系。截至目前,我市已为56300名大学毕业生发放租赁补贴,人才安居货币补贴1500人,补贴共计发放3.01亿元。今年筹建人才安居房12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8%,人才安居覆盖面达6万人。据悉,今后五年,全市还将筹建1200万平方米各类人才安居房,确保各类人才在南京安居乐业。


支持力度方面。为吸引人才来宁创业、就业,我市人才安居政策以空前力度给予支持,无论是购房还是租房都能申请到相关补贴。在各类人才中,我市房产部门设计了五种安居方式任意选择,最高可购买不低于200平方米的共有产权房和300万元的购房补贴。让来宁的人才不但可以买的起、住的起房,还能住的舒适满意。


办事效率方面。我市房产部门通过在人才安居信息管理系统中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减化申报材料、减少审批流程,已实现“全在线办理”和“不见面审批”。为更好地为高层次人才“搭好桥、服务好”,还首次实现了“系统自动校验家庭基本情况后,自主开具电子购房证明并反馈”功能,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做到了“高效易用、便民利民”。


完善配套方面。在确保各项人才安居政策落地的同时,我市房产部门还积极探索和创新工作思路。如进一步放宽住房公积金放款额度,实施大学生零门槛落户,子女教育就近入学等一系列配套服务措施,为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提供更加舒适的安居环境。


眼下,我市房产系统的对标找差正在如火如荼地全面开展中。自去年12月以来,包括四大核心领域,房产管理、党建等18个部门处室也分别列出39项对标找差指标,并持续跟踪推进情况。从一季度的统计数据来看,各部门处室跟进迅速,且已取得明显成效。其中安居处已完成棚户区改造面积137.86万平方米,涉及居民5758户,工企单位63家,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30.6%;保障处完成了1400户共有产权房选房;监管处筹集租赁住房房源16万平方米;交易中心市房屋租赁服务监管平台累计挂牌量15395套,完成全年目标近70%;房改办对主城六区累计新增中低收入住房保障家庭858户,完成目标任务的42.9%……


“对标找差不是就是论事,而是主动积极融入”,这已成为我市房产系统内部的共同认识。通过全面对标激发了房产人的争先创优热情,提振了精气神和干事劲头,也推动着我市房产管理水平的进一步突破和跨越。


(责任编辑:)
网站无障碍
我市房产系统全面对标找差保民生促发展
来源:南京日报2018-04-27 09:22:59
对标上海、杭州等城市,学习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先进经验,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