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好没有围墙的养老院(见解)

来源:人民网 2018-03-29 15:00:33

以居家养老为基础,在社区内整合和调动各种医疗、养老资源,就近、就便发展互助养老


我们从今年两会了解到,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要发展居家、社区和互助式养老,推进医养结合,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现阶段最优化的养老模式,是以居家养老为基础,在社区内整合和调动各种医疗、养老资源,就近、就便发展互助养老。这种模式被形象地称为“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居家养老护理”。


以居家养老为基础,是我国养老模式的必然选择。从率先老龄化国家的实践看,养老最终要回归家庭。一方面,我国老年人多、增长快,在现有机构养老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更需要居家养老的支撑。另一方面,“孝亲敬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邻里守望相助”等优秀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选择以居家养老为主,以社区为依托顺理成章。


这样的养老模式一旦涵盖绝大多数老人,将成为社会养老中最节约、最有效的资源利用形式,也最有利于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老人在家庭这种熟悉的环境中会感到安全、温馨、舒适。居家养老有利于老年人独立自主,发挥功能,实现个人价值,促进社会进步,也有利于代际关系和谐与社会安定。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情况各异,为满足多样化的养老需求,医养结合和机构养老也不可或缺,可以跟居家养老互相促进,互为补充。


居家养老应该以老年人有较好的经济、医疗、居住等保障为前提。从现实看,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已经为居家、社区、互助式养老提供了前提条件,但仍有短板。比如,养老的基础设施和养老产品相对不足、质量不高,限制了养老资源在硬件上的丰富性。与之相比,养老人才和服务等软件方面的资源更加短缺,特别是各种养老主体资源有效的组合机制、体制能力不足,是明显的短板。同时,防止孝亲敬老思想滑坡,社会助老、敬老氛围也需要大大加强。


因此,发展和完善居家、社区和互助式养老,应该在发展中加强养老服务保障;在调整产业结构时,应加强对生活服务业,特别是养老产业和养老服务业的扶持。加大投入培养服务人才,完善体制机制,提高服务人员的长期待遇保障。对全民开展老龄国情教育,提高孝老、养老、助老的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鼓励老年人自主、自强、自立,主动参与社会发展和建设,在安度晚年中发挥正能量。


(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本报记者潘跃采访整理)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建好没有围墙的养老院(见解)
来源:人民网2018-03-29 15:00:33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要发展居家、社区和互助式养老,推进医养结合,提高养老院服务质量。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