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芜铁路85年岁月过往

来源:交汇点 2018-03-15 09:04:42

城市交通问题成为2018全国两会江苏代表团代表们关切的问题。其中,宁芜铁路外迁的问题,受到了代表们的关注。


作为一条将南京主城一分为二的客货混行线路,有关宁芜铁路外迁的消息时不时都会冒出点。近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南京铁路办事处主任吴向东表示,尽管围绕宁芜铁路的绕行方案前后经历多个版本,涉及的各方也有着多重考虑,不过目前的最新思路还是按最初的方案来落实,即沿绕城高速外绕。


孙中山铁路蓝图上的“一个圈”


1912年4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解职后发表演说,今后将致力于民生主义,兴办实业,修筑铁路,在中国实现经济大发展。1932年,时任国民政府中央建设委员会委员长张静江提议,根据孙中山先生建设东方大港的计划,修筑一条安徽芜湖至浙江东北海岸之乍浦(今嘉兴)的300公里铁路线。1933年5月,经铁道部批准,将原“商办芜乍轻便铁道公司”正式确定为“江南铁路股份有限公司”。经董事会推选李石曾为主席董事,张静江为总经理。


张静江打造江南铁路“民企”范本


张静江不愧为一代商界奇才,公司成立初期,就为公司制定了“低费用、高效率”的办事方针,创造了不少当时中国铁路筑路史上的奇迹。


1933年7月,江南铁路在芜湖破土动工,1935年4月即建成中华门到孙家埠175公里干线,前后仅用了1年10个月,成为中国铁路建设速度上的领跑者。其后又扩展修筑中华门至尧化门段,与沪宁线接轨。至此,江南铁路197.05公里全线竣工。其建筑成本每公里造价仅3万元,创铁路建筑业低成本纪录。在勤俭筑路上,为解决资金缺少的矛盾,采取了边筑路边通车、局部建成局部营业的灵活方式,以收入之款弥补筑路之用。


江南铁路运营后,当时沿途客运对象大都是一般民众,乘座三四等车为多。当时世界各国铁路都禁止旅客带货,而该路唯一例外,对乘四等车的旅客,允许每人带货一挑(一担),运米的还可免费借麻袋。


中华门站因拆迁风波推迟了近一年


张静江组建江南铁路从芜湖到小行一路顺风顺水,但到中华门却遇上不小的麻烦。


按照原勘测线路,中华门站站址择定为中华门外刘家花园、张家花园一带,这里场地平坦、空旷,南接雨花台、东临雨花路、北通中华门,交通便利,实为理想站址。但建站征地时,因棚户众多,双方为地价争执甚大,无法达成协议。公司遂决定在五贵里设立临时车站,以解通车燃眉之急。五贵桥临时车站,即中华门站的前身。1935年5月15日,五贵桥站迎来了第一列自芜湖方向开来的列车。


随着列车通至五贵桥临时车站,中华门建站工程更显急迫。1935年7月17日着手对站址复测并动工。施工第三天,遭居民聚众抗议;部分居民冲至西街,将负责中华门站线施工的四分段办公处捣毁。随后,民众涌向第四区公所(秦淮区),将办公人员揪至政府门前请愿。事发后,总经理张静江为棚户迁移妥善安置,解除后顾之忧,并呈报市政府;后在有识之士和开明业主的协调劝说下,住户陆续领取了地价费,一场历时5个多月的征地风波始告结束。经过紧张施工,中华门站于1936年3月15日投入运营。


江南铁路为抗战作出巨大牺牲和贡献


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后,日军意将合围南京。江南铁路员工以抗战大局为重,服从军事之需要,尽力将兵员、军需运往前线,将机器物资撤到后方。当时南京金陵兵工厂大部分机器,由江南铁路运至江边,改用轮船沿长江西运;川军东下,皆在芜湖登岸,改由江南铁路转运广德前线;南京孤城一战时,所用军需粮秣也自芜湖由江南铁路运京(南京)。随后为阻滞日军长驱直入,江南铁路接到上级命令,该路的一切路产、路料除能撤走外,来不及运走的,指派专人负责破坏。12月9日,江南铁路公司随同铁道部运输司令部撤出芜湖,来不及运走的机车、车辆、站屋设施全部破坏,未落入日军之手。


厄运重来京芜段铁路遭遇二度拆轨


日寇占领期间,江南铁路除南京至芜湖段勉强维持局部通车外,其余已面目全非。抗战胜利后,江南铁路员工接管了铁路。中华门至孙家埠间,月内迅速恢复了运输。可惜不及3个月,厄运重来。江南铁路公司接到铁道部令,将京芜段拆轨100公里,支援津浦路抢修。1946年1月24日,由芜湖向中华门站拆除,整修一新的中华门站再次陷入混乱,仅站场房屋设施及与京市路岔道仍予保存外,其余荡然无存。拆轨停运期间,中华门火车站一度改为汽车站。


经公司员工多方努力,延至1948年9月1日江南铁路才复轨恢复通车。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后,江南铁路公司解体,但江南铁路的京芜段及中华门站完整地保存了下来,获得新生。


(责任编辑:)
网站无障碍
宁芜铁路85年岁月过往
来源:交汇点2018-03-15 09:04:42
城市交通问题成为2018全国两会江苏代表团代表们关切的问题。其中,宁芜铁路外迁的问题,受到了代表们的关注。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6329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