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建模式”试水武汉楼市

来源:湖北日报 2018-03-12 11:23:30

原标题:“代建模式”试水江城楼市


输出技术、管理、品牌,与委托方合作开发项目。近年来,这种“代建模式”逐渐在武汉房地产领域落地开花,通过整合优质资源,打造精品项目,形成委托方、代建方、业主等多方共赢的局面。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代建模式正成为备受房企青睐的轻资产模式,绿城、中海、滨江等品牌房企均涉足这一领域。近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采访了绿城置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执行总裁范建勇,探寻代建模式成功的秘密。


从开发商转型服务商


在长江二桥汉口桥头东北侧,一片新兴的住宅小区正如火如荼施工中,首期五栋大楼初现雏形。该小区距江滩仅200余米,周边教育、商业资源丰富,属于难得的稀缺地块。这是绿城在武汉中心城区代建的首个项目。武汉某本土地产商提供地块及建设资金,绿城派驻团队,负责项目从规划设计、产品营造、营销管控到前期物业服务的全过程管理。


在这个项目中,绿城不持有土地,不投建设资金,角色从传统的地产开发商转为服务提供商。不当“老板”,改当“长工”,绿城为何选择进入代建领域?


范建勇向记者介绍,绿城围绕“房产开发全产业链服务商”及“理想生活综合服务商”的发展愿景,自十多年前就开始开展“输出品牌、输出管理、输出团队、输出资源”的轻资产业务模式。


通过代建模式打造优质项目,在武汉并非绿城独家。据报道,位于汉阳五里墩的华润万象汇项目,也是以代建模式实施,武汉某企业提供土地和资金,华润置地负责代建管理。


强强联合实现共赢


委托方不缺地不缺钱,为何要选择代建,让别人分走一杯羹?范建勇透露,在“代建模式”中,委托方虽然要支付管理费,但从风险控制和最终收益来看,委托方将项目开发管理交给专业团队,会获得比自己独立开发更好的收益。“代建模式能够实行,最关键的前提是双方理念要高度一致,对品质与服务升级的目标高度一致。”范建勇说。


据了解,2017年,绿城的品牌价值已经到达了290余亿,这都为委托方带来更好的美誉度和更高的价值回报。


范建勇认为,代建模式中,投资方和管理方能集中各自优势进行专业化运作,有效整合多方优势资源,管理方通过优质的建筑设计、产品营造、营销服务,以及与优质施工单位、建筑材料供应商形成的良好的合作关系,能有效提升代建项目品质,降低投资方风险。


专家指出,在我国的房地产行业进入调整阶段的背景下,商业代建模式的本质,是基于房地产开发运营链条各专业的分化与分工,一些拥有良好品牌、技术、管理力量及资源整合能力的企业,可以逐步摆脱对资金土地等资源的过度依赖,获得更多的发展契机,有效分散企业的市场风险。


代建模式助推区域改造


当前,房地产业亟需从“规模增长”向“品质升级”加速转型,以适应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居住消费升级换代的需求,这客观上需要转变传统开发模式,以专业化、品牌化、标准化产品运营和管理服务体系为特点的代建行业将是未来房地产开发的新趋势。


据了解,不少地方政府也在积极推行代建模式。《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对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要加快推行“代建制”,即通过招标等方式,选择专业化的项目管理单位负责建设实施,严格控制项目投资、质量和工期,竣工验收后移交给使用单位。


范建勇介绍,自2005年首次介入杭州市“城中村”改造暨安置房代建项目以来,在全国范围内已承接政府代建项目160多个,总建筑面积超3000万平方米,已交付面积超过1000万平方米。这类代建模式,是政府机构以契约形式委托绿城负责项目部分前期管理、规划设计、工程营造、成本管理、竣工验收、资产交付及合同约定期限内的维保管理等全过程的管理,实现合同约定的质量、进度、投资预算控制等目标。


据悉,代建模式将逐步在武汉推广铺开。2018年,绿城在武昌区、青山区有150万余平方米代建项目将陆续开工建设。


(责任编辑:)
即时资讯
联系我们
办公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10号恒通国际商务园B12C座五层
邮       编:100015
联系电话:010-59756138/6139
电子邮箱:dichan@dichanchina.com
网站无障碍
“代建模式”试水武汉楼市
来源:湖北日报2018-03-12 11:23:30
输出技术、管理、品牌,与委托方合作开发项目。近年来,这种“代建模式”逐渐在武汉房地产领域落地开花,通过整合优质资源,打造精品项目,形成委托方、代建方、业主等多方共赢的局面。
长按保存图片

中国网地产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电子邮件: dichan@dichanchina.com 电话:010-59756138/6139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1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我们 主办单位 权责申明 联系我们 广告合作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

京ICP证 04008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73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4号 ©2008

house.china.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