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聚焦>追加投入80亿元 恒大帮扶毕节“星火燎原”
来源:贵州日报 2018-02-24 11:57:47 作者:llh
在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发达城市,参与建设一栋标志性的建筑,是28岁的河南小伙儿陈云亮从小的志愿。
学建筑出身的他,从没想过自己参与的第一个标志性作品竟然是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而且是远在西南的贵州县城。
可在陈云亮眼里,它们是如此与众不同,因为每一栋楼、每一间屋都饱含温度。
“在贵州这两年是很特别的两年,苦、累自不必说,收获和成就感也是满满的。感谢恒大、感谢贵州给我这样一个机会。”从大方转战黔西,从幸福村建设到锦绣花都项目,陈云亮在贵州的足迹渐广。“我不知道下一站会去哪里,但无论去哪里都可以。”陈云亮的底气源于恒大帮扶贵州的决心,也源于这两年扶贫工作取得的成果、总结的经验。
两年时间,700多个日日夜夜,经过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恒大扶贫已呈燎原之势。
从2017年5月开始,恒大整市帮扶毕节,再无偿投入80亿元、共计捐赠110亿元,并派出2108人的扶贫团队常驻县、乡、村。在大方取得的经验,复制拓展到整个毕节市。
搬新家 开启幸福新生活
车沿黔织大道前行,离黔西收费站渐近,山头上一个个黄色的塔吊和一排排还在施工的建筑格外醒目。
那里是被黔西人称为形象工程的锦绣华都项目。其背后有一个意义深远的使命——黔西县2017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安置点。
65栋住宅、14个商铺、1个幼儿园,构建起黔西县16965位贫困户未来的新生活。锦绣花都是继大方之后,恒大整市帮扶毕节在黔西的一个重要项目。
2017年5月3日,恒大集团帮扶毕节扶贫计划会召开,拉开了整市帮扶毕节的序幕。3个月后,恒大集团结对帮扶黔西县易地扶贫搬迁工程“锦绣花都”项目和产业扶贫基地举行开工仪式。
41天的时间,“锦绣花都”项目七号楼即实现封顶。“1月30日,1至11号楼就入驻了。”被冷得鼻子通红的江苏人江卫兵,是恒大老搭档江苏南通三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和陈云亮形成了“老少配”,“我干了17年项目经理,像这里铺地面积这么大,需要调配大量资源的,还是第一次。”
江卫兵的“初体验”对于陈云亮来说,不过是前一项工作的延续,只不过从大方到黔西,项目的工期更紧。可喜的是,这一次陈云亮寻到了一些方法。
“我们一行六个人是今年5月从大方调过来的。来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去跑市场,摸清物料供应情况;第二件事就是确保水电的使用。前期这些不安排妥当,直接会影响工期。”
有条不紊的工作思路正是源于在大方的经历。
从大方启动的帮扶,不过两年时间,让恒大的扶贫团队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和提升,更让大方贫困户的生活像花儿一样。
从大山乡搬到大方县城奢香古镇安置点的杨仙姿,原本只会务农,如今学会了如何煮牛肉、切牛肉,家门口的牛肉粉馆每个月给她带去1800元工资,孩子读书再也不必起早贪黑。提起现在的新生活,杨仙姿就乐得合不拢嘴。
搬得出,稳得住,易地扶贫搬迁成效明显。按照恒大整市帮扶毕节七县三区计划,9月30日前,要确保毕节市13.29万贫困户全部搬迁。目前,在该市300万平方米的9个易地搬迁扶贫项目已全面开工,正在加紧建设中。
兴产业 整合资源忙造血
陈声贵、邹思敏夫妻俩现在是大方恒大幸福三十三村的村民。临街的新房,一半改成了小卖部,一边留着自住。
时间倒回一年多前,陈声贵的家还在距离三十三村所在地,六龙镇头塘村约10多公里路的下坝村。
“那里路都不通,走到村外面公路边都要半个多小时,自己背水吃。”对比如今自来水进家,出门就见公路,改善确实不止一点点。
“恒大出资帮我们做了货架,前期的货款也是他们垫付的,确实很周到。”身体不太好的陈声贵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看铺,为了进货、出入方便,他花3000元买了辆电动三轮车;邹思敏除了看铺,还会就近到蔬菜大棚里去做帮工,采摘西红柿、黄瓜等,每天收入70元。
搬出大山只是第一步,兴产业解决经济来源才是关键。在陈声贵夫妻俩所在的六龙镇,恒大不仅建了新村,还建了2个配套产业。一是配套修建132座蔬菜大棚,按2人户1个大棚,3人以上2个大棚的原则将大棚确权给贫困户,量化为股金入股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运营模式。目前,大棚已全部种植西红柿、茄子、西瓜等蔬菜、瓜果。
配套修建的肉牛养殖场也一样。按每户贫困户3头牛的规模进行修建,项目竣工后,由贫困户按照国家“特惠贷”政策贷款购牛的方式入股公司,同样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经营模式,公司按照贫困户贷款金额,1万元1头牛每年保底分红1600元,在用工时,贫困户也被优先考虑。
在肉牛养殖基地,贫困户曾强华每天负责拿干草喂牛,一个月能有3000元收入,这对于本身没有什么技术傍身的他来说,收入很不错。
直接兴产业带动就业助推脱贫,是恒大帮扶大方的重要一招。在恒大的影响下,依托恒大·地利集团产业扶贫育苗中心,打造供产销全产业链。中心负责人张宏丽介绍:“我们已经请以色列专家来考察过,供产销一体化产业链指日可待。”
大方县三元乡胜丰村暨恒大幸福五村支书吴祥真也有自己的计划。“恒大为我们搭建了平台,其他的事情该由我们自己去做。”3年帮扶期转眼就进入倒计时,吴祥真一点不担心恒大撤离后会影响村民的生活,因为在恒大帮扶的过程中,已经打通了发展的渠道,搭建了脱贫致富的平台。
“借外力输血,更要造血。”除了种植,吴祥真也开始研究装车、包装等事宜,“未来我们还打算建个品牌,将我们的绿色商品出口。”不久前,幸福五村种养专业合作社分红,每个蔬菜大棚获利400元,村民每户800元,看着村民们领到钱乐呵呵地模样,吴祥真觉得再苦再累也值了。
据悉,恒大将在毕节建50万亩高山冷凉蔬菜基地、1000个肉牛养殖基地、100万亩中药材和经果林基地。
学技术 培训就业有奔头
“安全帽、安全带、安全网,是建筑工地的“安全三宝”,作业时一定要按规定戴安全帽、系安全带……”在恒大集团帮扶大方县、百管委第三十三期吸纳就业培训班正在进行《建筑施工安全培训》,19岁的周亮听得格外认真。
“我初中没毕业就外出打工,什么都不会,找工作很难,就希望通过培训能有一份工作。”因此,周亮很积极地参加恒大吸纳就业培训。
吸纳就业培训,是恒大帮扶大方的又一实招。自2016年5月1日第一期启动以来,已经连续举办33期,就业人员遍布恒大上下游企业、以及恒大下属企业,年人均工资4.2万元左右。
“我和我爱人都是接受了恒大培训后有了现在的工作,爱人在四川资阳恒大城物业维修工程部工作,每个月收入3800元,比在外面打工好多了。”每天尽职的做好自己的工作,然后照顾好孩子,除了正常的吃穿用开支,剩下的都存着供孩子们读书,这是罗巨艳两口子现在最大的奔头。
在大方、在毕节、在乌蒙山区,类似的场景比比皆是。因为恒大,昔日偏僻、穷困的乡村、县城发生了巨变,群众齐心协力奔小康的精气神越来越足。
是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旗下地产频道,是国内官方、权威、专业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中国网地产